摘 要:使用个案观察研究的方法,持续跟踪观察幼儿园小班的两位老师是如何引领幼儿一步步开展相关的种植活动的。研究将重点根据活动中师幼互动以及幼儿在不同活动阶段的关注点和表现,通过教师在观察记录以后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从而认识到种植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预设活动目标和幼儿生成内容之间寻找平衡点,以及在以后的种植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一些被忽略的内容。通过研究对种植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种植活动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儿童的天性,但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我们在城市中能够看到的绿地越来越少了,儿童能够接触到的自然资源和能够进行自然教育活动的场地也逐渐减少,2020年年初的公共卫生事件让我们幼教从业者越来越关注自然生态教育,更加意识到在幼儿阶段进行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文件在《指南》中原有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前面,重点强调了“亲近自然”。由此可见,幼儿园中的种植活动已经成为保障幼儿园活动多样性、丰富性、游戏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关注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挖掘种植活动背后的发展价值,为儿童与自然直接对话创造机会,成为幼儿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幼儿园种植活动的理论支撑
幼儿园种植活动是区域活动的一种,是特殊的区域活动,幼儿园种植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理论的影响。研究者认为,其中支持种植活动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教育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
1.自然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思想在中西方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先秦时期的教育家老子提出“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教育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嵇康提出了“浩浩太素,杨耀阴凝,二仪陶化,人伦肇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系统阐述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则创新性地把古代的自然教育思想和近现代西方的教育思想融合在一起,1918年,他在《新教育和旧教育之歧点》中提出尊重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能够自由、轻松地发展。西方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创始人是卢梭,他强调自然教育脱离书本,运用感官来锻炼身体、认识事物,主张15岁之前都在乡村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杜威则提出儿童的发展必须借助幼儿的制作、探索、社交和发现这几种本能,强调种植活动是实现其教育思想的手段之一。因此,这些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自然教育理念,为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
2.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其中有一个叫自然智能,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然智能,只是强弱不一,此项智能突出的人,喜欢参与自然活动,容易辨识周围自然物,并进行生态分类,善于辨认所处的自然环境等。由此可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支撑幼儿园的种植活动的开展,幼儿能够通过种植活动,把各种自然现象和动植物、蔬菜瓜果相互作用,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常使用自然智能更好地和自然界互动,从而获得经验的发展。
二、幼儿园种植园地的基本概况
1.种植园地现有情况
研究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2019年秋季正式招生的新开园,种植園地是2020年年初新开发的户外活动场地。研究者结合自己所在园的种植园地情况,以开学后一个多月的观察作为素材,进行了相关的观察研究。幼儿园现有面积是10676㎡,种植园地面积为305.68㎡,园地面积占全园面积的2.8%,幼儿人数是330人,幼儿人均占地面积是1.08㎡,种植园地一共分为15块地,本园2019年新开园10个班,每个班平均占地30㎡左右。
2.种植园地位置的选择
一切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源这几样基本元素,本园的种植园地在三楼楼顶。由于本园一楼户外场地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规划种植园地,因此经过第二学期的改造之后,把楼顶的大平层阳台作为户外种植区域,同时设置了农具收纳区、水源区。在种植地的周边和中间的空余部分,还开辟了花卉区,种了很多种花卉植物。
除了分给班级的几块种植地之外,还有多余的几块地,由于幼儿园班级还未开全,因此这几块地处于闲置状态。
3.班级使用种植地的情况
幼儿园现有班级为10个班,本学期只有2个月不到的时间,因此,开展了种植内容的只有4个班级,分别是2个小班、1个中班、1个大班。其他班级仅仅对种植园地的种植内容进行了前期的规划。因此,15块种植地上只有4个班级有种植物,其他11块种植地上都长满了杂草,研究者参与了三个年龄段班级的所有活动。
三、反思与总结
根据一学期的几次活动数据的统计,研究者和两位带班老师经过梳理和思考以后,有以下几点分析。
1.种植园地活动的价值评析
幼儿在活动中的关注点有很多,但是直接指向种植活动本身内容的相关联的问题并不多。幼儿在刚接触播种、管理、收获这三个环节的时候兴趣都是非常浓厚的。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就是: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他们的探究行为带有随机性,在动手操作前,幼儿对所要探究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无明确的意识。因此,小班老师在组织后续的科学活动的时候,就要有这种意识,一方面引导幼儿关注今天活动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随意”发现。
2.活动时长和幼儿探究活动聚焦的关联度
表格数据中显示,几次活动中,时间最长的两次分别是第一次和第五次,这两次活动中幼儿的关注内容非常多,这说明幼儿活动时间长,幼儿关注度更加广泛。尽管数据中显示有关种植活动本身的内容兴趣并不大,更多的兴趣点在种植园地的其他元素中,因此,小班教师在组织种植活动的时候要把握好活动时间,做到高效、聚焦、有针对性,以达到活动目标。
3.多种感官支持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经验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看到小班幼儿在进行观察的时候不仅仅使用了眼睛,他们还喜欢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用触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同时,在活动中还进行了测量(测量幼儿自身和草谁高)、比较(对比不同种类杂草的外形特征)、回溯(每一次捡贝壳以后进行收集,带到班级以后思考为什么种植园地里会有贝壳)、品尝(青菜收获以后带回家用各种方法进行烹饪)等,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活动中对活动深度的挖掘不够,还有多种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对种植活动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比如,称重、观察、切剥、描述、表达等,围绕这些关键词,教师还能够组织哪些相关活动?而不仅仅是指围绕在种植园地这个场地空间而进行。这些都值得我们接下来进行深入的思考。
4.在种植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种植园地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全收获”的过程,包括种植、管理、收获三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种植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包括植物和土壤、水分、阳光、空气这些自然物质之间的关系,植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关注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等这些物质相互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关注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建立这种关系意识,幼儿才能真正从种植活动中获得情感。因此,教师要建立一种大自然就是课程的态度,在这个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仅仅认为向大自然学习就是学习学科知识,也不能单纯、片面地认为自然课程就是在自然场地的学习课程,这都是有失偏颇的。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大自然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人类,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都会影响大自然。我们需要让儿童建立这种关系思维,只有这样儿童才能真正关心、保护和享受自然,才能跟自然建立情感。
小班种植活动的第一轮已经告一段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但更多的是反思到组织活动时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活动后的梳理、讨论和总结,制订了接下来的新学期种植活动的开展方案。同时,本次研究我们是从成人的角度来开展种植活动的研究过程的,未来我们将尝试用幼儿自主拍摄或者绘画等方法,进一步调查幼儿眼中的种植活动,这样会有助于我们真切地从幼儿视角进行反思,从而提出更好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虞永平.生活與幼儿教育[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4][美]Rosalind Charlesworth Karen K.Lind.幼儿的数学与科学教育[M].李雅静,龙洋,曾先运,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美]吉恩·D·哈兰,玛丽·S·瑞夫金.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英格里德·查鲁福,卡仁·沃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M].张澜,熊庆华,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张俊.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8]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10][美]Dorothy H.Cohen,Virginia Stern,Nancy Balahan,Nancy Gropper.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马燕,马希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11]高瞻教育研究基金会.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M].霍力岩,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12]虞永平.在疫情中重新认识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20(6):7.
[13]蔡元培.新教育和旧教育之歧点[J].教育(周刊),2015,20(3).
[14]程程.幼儿园种植地活动的实施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冯雅晶(1984—),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一级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幼儿园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