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双双,董 志,刘娅莉,邱增辉,万 迪,樊立华,时 宇,蒋 祎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400016;2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害因素,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情形,主要包括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等几类职业暴露[1]。2020年2月22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就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提出十方面措施,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目前已有较多学者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状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但缺乏从实证角度的将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来分析是否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重庆市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的防护管理提供参考。
2019年8-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近似1∶3的比例,分别抽取重庆市内1家二甲和2家三甲医院的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药师以及其他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50份,回收率为97.2%。剔除无效问卷后纳入本次研究的样本量为1743例,问卷有效率为99.6%。质量控制:①在线问卷调查软件设有IP地址存留,避免人员重复填答问卷;②禁止非医务人员填写,鼓励医务人员向同事或工作群分享问卷,但不能发送朋友圈等进行传播。
运用“乐调查”在线问卷调查软件向医务人员发放电子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医务人员一般情况、职业暴露与职业风险等内容,其中医务人员职业风险量表借鉴采用李红编制的护理人员职业风险测量工具[2],将医务人员职业健康损害分为事故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工作环境身心伤害5大类型,共计28个条目。医务人员对每一种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进行评分,1-5分依次为发生频率为极少或严重程度为可忽略、发生频率为稀少或严重程度为较小、发生频率为可能或严重程度为一般、发生频率为经常或严重程度为严重、发生频率为频繁或严重程度为很严重。最后通过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综合测算出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指数,风险指数最小为1,最大为25。经检验,问卷Cronbach's alpha为0.938,因子分析KMO值为0.890,Bartlett's球形检验显著性P<0.05,说明问卷适合做效度分析,累计方差解释值超过60%,同时因子载荷系数每个都高于0.5,问卷信效度较好。
所有资料使用Excel 2010进行摘录、整理,运用SPSS 22.0进行分析。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职业风险基本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别、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职业风险的差异。检验水准为α=0.05。
共调查1743人,72.7%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55.0%为护理人员,28.2%为临床医生,21.1%为外科医务人员,19.4%为内科医务人员;工作1-5年的医务人员最多,占44.1%;65.5%的医务人员工作时间8小时及以下;29.1%的医务人员接触抗肿瘤药物。见表1。
二甲医院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于三甲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达57.0%,其次为临床医生,达50.6%;科室中,手术室(71.8%)、外科(59.8%)、感染科(56.1%)、内科(54.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工作年限16-20年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达70.6%;工作时间12小时以上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达63.0%;接触抗肿瘤药物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更高,达57.8%。见表1。
表1 变量基本描述 n(%)
表1(续)
2.3.1 单因素分析。选取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影响因素中,医院级别、医务人员类别、工作科室、工作年限、工作时间、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接触抗肿瘤药物、职业环境满意度、医患关系评价、工作总体满意度等因素的显著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影响因素χ2检验结果
2.3.2 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护理人员过去一年中是否发生职业暴露为因变量,将χ2检验中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中。本次回归模型伪R2为0.171,且模型整体正确百分比达63%,综合判断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从回归结果来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医务人员类别为其他专科、科室为手术室、工作年限20年以上、自评健康为经常发病、职业环境满意度为非常不满意、接触抗肿瘤药物、工作总体满意度为不满意。医院级别、工作时间、医患关系评价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并未构成显著影响。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医患关系评价越低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越高。见表3。
表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续)
2.4.1 基本情况。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伤害总体风险指数为3.93,最高的是工作环境的身心伤害,风险指数达5.29,其次是生物性伤害,风险指数为3.75。其余的物理性伤害、化学性伤害及事故性伤害的风险指数相对较低,分别是3.00、3.00、2.89。总体而言,医务人员自评职业风险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医务人员因工作环境导致的身心伤害风险最高,说明就医务人员自身认知而言,因工作环境造成的身心伤害问题已较为突出。
2.4.2 差异性分析。分析显示,不同类别的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伤害中事故性伤害(F=5.024,P<0.01)、物理性伤害(F=6.717,P<0.001)、化学性伤害(F=4.158,P<0.01)、生物性伤害(F=4.965,P<0.01)、工作环境的身心伤害(F=6.212,P<0.001)风险指数及其总风险指数(F=6.428,P<0.00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别医务人员中,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两类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指数较高。
分析显示,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伤害中事故性伤害(F=2.998,P<0.01)、物理性伤害(F=2.093,P=0.022)、化学性伤害(F=3.681,P<0.001)、生物性伤害(F=2.240,P=0.014)、工作环境的身心伤害(F=4.033,P<0.001)风险指数及其总风险指数(F=3.499,P<0.00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手术室、外科、内科、小儿科等科室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各型风险指数均较高,尤其是手术室和外科的医务人员。
结果显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而各类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与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4]。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室医务人员相比其他专科的医务人员,手术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是前者的2.47倍。手术室医务人员日常频繁进行穿刺、注射、切割等高风险医疗操作[5],且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从而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一方面建议相关医疗机构加强对此类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适当加强高风险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及考核的力度;另一方面,建议逐渐为此类医务人员引进更为安全的医疗操作用具,例如可回缩针头等物品,可大幅降低医务人员的操作风险。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年限高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6],这可能与高年资医务人员医疗操作任务更重、难度更大等因素有关。因此,相关医疗机构不可因高年资医务人员经验丰富而忽视高年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应保证职业安全与健康防护教育贯穿医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7]。
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差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更高。中国医师营养健康状况调研报告显示[8],7000多名医师中1/4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的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为提升医务人员整体健康水平,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群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调查了解医务人员整体健康水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其次医院应优化内部管理,合理调整相关管理制度,适当为医务人员减负荷降压力[9],保证医务人员合理充足的休息时间;最后医务人员作为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努力调节生活规律,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日常锻炼,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结果显示,职业环境满意度为非常不满意、工作总体满意度为不满意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更大、风险更高。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不满意因素则容易使人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而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消极的情绪或行为可能会增加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主要受到工作本身、组织管理 、工作条件、工作回报、人际关系5维度因素的影响[10]。因此,政府及医疗机构应意识到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性,可从薪酬、考核、环境等方面着手,深入了解医务人员合理的现实需求与诉求,并在政策与制度上作出调整与完善,从而减少与避免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满与消极情绪的产生,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而总体职业风险认知指数偏低,说明目前医务人员对各类职业暴露伤害的风险意识不高,职业防护意识仍较为薄弱。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各类职业风险中,工作环境的身心性伤害风险最高,表明医务人员因职业、工作遭受的心理性的损害已经较为突出。以往偏重于生理层面的职业卫生防护已不能满足医务人员的现实需求,也不符合当下大健康时代理念的要求,医务人员职业健康防护内容的外延理应得到扩展。建议医院为医务人员开通心理健康绿色通道[11],主动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监测及心理干预等服务,关心关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需求,全面促进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类别、科室的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有所不同。回归分析中也显示,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是不接触抗肿瘤药物医务人员的1.4倍。因而,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中,医院应清晰把握不同医务人员的具体特殊情况,分类分级进行职业健康防护,在培训考核、健康监测、防护用具等方面[12],分别予以不同的防护制度方案,全面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