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到“立体”
——金秀瑶族自治县旅游文创产业系统

2021-08-20 09:13阎石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瑶族文旅文创

徐 云, 阎石发

(1.桂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2.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 广州 528041)

金秀瑶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 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 来宾市东北大瑶山主体山脉上[1]。2019年9月, 金秀瑶族自治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秀瑶族自治县拥有众多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原始村落。其中山水瑶城是我国首创的将瑶族文化与县城结合的旅游景点, 并被设立为4A级景区; 六段村能够体验到当地的长桌宴文化; 古占村将瑶族民俗上刀山、 下火海等融入到景区体验当中。金秀瑶族自治县也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以瑶族博物馆为主的几个博物馆向世界展示了盘瑶、 茶山瑶、 山子瑶、 坳瑶、 花篮瑶在内的5个瑶族支系的历史起源、 迁徙路线、 生活习惯、 服装服饰等珍贵资料。

除了能够感受瑶族的风景名胜和了解瑶族文化, 金秀瑶族自治县也设立了众多文娱表演活动。一年一度的盘王节是瑶族人民共同的节日, 当天瑶族人民的歌舞、 习俗、 信仰等文化记忆会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瑶族是一个朴实向上的民族, 通过少量的瑶族古文字、 服饰品和民俗活动等将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 保护发扬瑶族文化、 发展当地经济的出路之一就是健全当地旅游业发展, 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田野考察中发现当地文旅体验和文创产业发展的孤立性, 如当地的人文环境、 旅游建设、 文创发展以及文旅体验等本应具有高度联系性的文旅产业联系薄弱, 难以将悠久的金秀瑶族地域文化展现出来, 呈现出片面的、 孤立的发展态势。对整个文创生态和文旅体验的系统性整合比较薄弱, 产业呈现“平面”化发展; 通过新思维、 新角度和新模式的引入, 将当地的文旅产业模式构建起来, 形成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的有力发展模式, 形成金秀瑶族独特的文旅“生态系统”, 以达到全域旅游和文创业态的“立体”发展。

1 “平面”的金秀县旅游文旅体验

1.1 附近景区及村寨概况

金秀县拥有5个不同的瑶族支系, 这些支系分布在大瑶山周围, 并在各自的生活区域建立村寨。一些村寨经过时间的消磨有的被重建成现代村落, 有的继续保有原始的瑶族特色。虽然金秀县对瑶族村寨进行了风貌和特色改造, 但是带给游客的文旅体验还是呈比较分散、 孤立的平面化形态。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瑶族村寨如山水瑶城、 六段村以及古占村进行田野调查和采访, 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1.1 山水瑶城 山水瑶城位于金秀县城, 是景区与居民区的结合创新。山水瑶城依山而建, 从田村特色文化名村始建, 至盘王谷酒店结束(图1a)。山水瑶城景区包含了游客和居民日常需求的功能区域, 如景点、 卫生间、 加油站、 停车场、 餐厅、 宾馆等。在整个景区中可以游览大瑶山剿匪纪念公园、 民族团结公园、 城门、 金山桥、 瑶族博物馆、 瑶族艺术中心、 秀水桥等景点。夜间到达山水瑶城, 自城门而进, 沿途可见居民楼与景点融为一体, 餐馆和商贩招徕顾客的灯箱颜色各异, 秀水亭以蓝色、 红色灯带作为装饰(图1b)。路灯整体设计为立柱形式, 顶部设有圆形灯球, 灯球旁有卷曲式的灯管, 底部为红色的瑶族长鼓式样, 以瑶族抽象式的直线纹样加以装饰。实地调研发现, 山水瑶城在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详见表1。

表1 金秀山水瑶城的照明设施和城市家具设计问题

图1 金秀县山水瑶城夜间照明和城市公共家具

1.1.2 六段村 六段村位于金秀大瑶山中, 是茶山瑶的聚居地。六段村依山而建, 游客可以自山腰六段村大门开始, 沿着唯一的一条村路经过村委会、 居民区、 红豆杉林再回到村口。村子的建筑外墙用水泥涂于黄土墙外表面, 再刻出青砖纹理, 村子的小径从原来易腐烂潮湿的木板替换为现在的石板。六段村以茶叶闻名, 该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笔者参观了六段村的民俗文化展示厅, 茶叶、 茶砖包装以及茶具形式多样, 能够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在旅游体验上, 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六段村的长桌宴、爬楼以及拜红豆杉祈福, 这是茶山瑶特有的民俗文化。因为六段村保留了茶山瑶的建筑特点和民族特色, 所以村子体量较小, 这给村寨在公共服务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局限: 一方面, 没有足够宽敞的空间建设停车场, 前来观光的游客要将车停在山脚, 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 另一方面, 六段村因体量小和整体的导视、照明、休息等公共设施不足,接纳容量有限,尤其是旅游旺季无法承受巨大的客流量冲击。

1.1.3 古占村 古占村是重建后的新村, 是山子瑶的聚居地。山子瑶也称过山瑶, 因其没有固定居所, 定期在山间迁徙的特性而得名,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了古占村为其聚居地, 并在当地发展文旅体验项目用以发展经济。在旅游旺季附近村民作为民族特技演员、 服务员、 农家乐老板来接待和服务游客, 在旅游淡季则务农或外出打工。古占村的建筑是现代建筑, 主要以山下的“印象古占·盘王生态园”瑶族药浴体验园区和山上表演场的文旅体验为主。“印象古占·盘王生态园”由药浴体验区、 风景观赏区、 简易休息区组成, 整体上是现代人为修建的活动场所, 仅以瑶族药浴为主, 整体风格同质化严重, 瑶族特色体现不够明显; 山上的表演场以上刀山、 下火海、度戒等山子瑶特色民俗表演为主, 设有表演场、 土特产卖场、 休息度假区, 整体功能较为完善, 民族特色和地域性明显, 但碍于交通不便等原因, 淡季游客稀少, 仅在短暂的旅游旺季期间活跃。

1.2 博物馆

当地政府对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大力支持, 为金秀县5个瑶族支系分别设立了博物馆, 采取“1+6”建馆模式, 并将瑶族博物馆建设成主要展馆, 其余6个博物馆对瑶族博物馆进行详细的补充展示(图2)。笔者对金秀瑶族博物馆、 茶山瑶生态博物馆、 山子瑶生态博物馆和盘瑶博物馆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设计风格上, 展馆之间的建筑特点各不相同; 在展示内容方面, 金秀瑶族博物馆从瑶族各个方面进行了宏观的展览, 而茶山瑶生态博物馆、 盘瑶博物馆、 山子瑶生态博物馆等其他展馆则从微观角度详细展示了对应瑶族的具体生活方式、 信仰追求、 服装服饰等(表2)。

图2 金秀瑶族自治县博物馆

表2 各瑶族博物馆建筑特点

通过实地考察, 发现各展馆之间没有统一的建造标准, 每个展馆过于独立, 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博物馆的内部导览以步行参观为主, 有讲解员对其中的展品进行讲解。在互动式体验、 多媒体介绍和文创商品方面体验不健全[2]。总之, 整体上缺乏关联, 存在现代信息智能技术和设备的缺失等问题。

1.3 “平面”的金秀县文旅体验存在不足

通过对金秀瑶族的实地考察发现, 虽然金秀瑶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设立了“1+6”的博物馆模式向外界宣传和推广瑶族文化, 并且针对各村寨和景点都进行了风貌整顿和特色改造。 但是博物馆藏品展示缺乏与科技的关联和互动性, 展示风格比较传统陈旧[2];而且在设计风格、 公共设施服务、 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关联性、 消费体验方面还是存在着村寨风貌设计风格杂糅, 照明及交通等公共服务不完善, 景点之间过于独立、 自成一家等问题。 这都需要后期对金秀瑶族进行资源整合和服务升级, 将孤立的、 散点的、 急需完善的“平面化”金秀文旅体验向系统的、 关联性的“立体化”模式转变。

2 “平面”的金秀县文创产业模式

2.1 文创商品

金秀县的文创商品主要体现在景区文创商品和博物馆文创商品两方面。 景区文创商品主要集中在盘王节活动展会上。作为“世界瑶都”, 每年57万旅游人次的瑶族景区, 文创商品仅局限于当地瑶族绣娘手工刺绣的绣片或机器织出来的工艺品, 手工刺绣出来的文创商品一般为一块带有瑶族服饰纹样的绣片、 摆件娃娃和手包, 机绣出的文创产品一般为质量粗糙的绣片和衣服等。通过分析, 该地域的文创商品还是存在着以下问题。

(1)文创商品生产技术、 开发形式上过于传统, 局限于家庭手工作坊。例如瑶族手工刺绣出的文创商品产量低、 成本高, 游客很难购买到优质产品, 价格也难以接受; 机绣出的衣服可穿性不强也不具有收藏价值, 消费人群仅集中在当地居民和演艺公司, 受众群体有限。

(2)相关瑶族文化的衍生品开发缺乏, 创新性不足, 缺少相应的创新人才。瑶族相关文创产品仅仅在盘王节活动期间发现少量的商品出售, 如包有瑶族草药的药包, 药包被制作成锤子状, 锤头处为草药, 外部有瑶族“八角”刺绣, 集美观性和实用性与一体(图3a、 b); 另一个文创是有瑶族纹样飘带的葫芦, 葫芦底座用编织技艺制成, 用来盛放葫芦, 中间部位有一根红色饰有瑶族纹样刺绣的飘带, 既能够用葫芦盛装液体, 也能够当作摆件(图3c)。

图3 带有瑶族图案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创以瑶族博物馆的文创商品为主, 其主要产品分为瑶医瑶药和文具摆件: 瑶医瑶药包装简陋, 种类较少; 文具摆件类有摆件娃娃、 瑶族纹样的直尺、贴纸等, 且皆从南宁采购而来, 并非由博物馆委托设计和制造。2020年金秀博物馆几位女性工作人员创作出5个支系的瑶族布艺摆件娃娃, 目前处于试推广阶段, 产品缺乏外观包装, 主要以微信方式接单销售, 销售数量有限。

2.2 瑶族文化活动体验

金秀县的瑶族文化体验主要由民俗表演和节日活动组成, 大多是根据瑶族的民族历史、 生活风俗、 信仰文化等演变而来, 代表着瑶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历史[3]。其中, 有以婚俗文化来反映忠孝礼仪的, 反映瑶族人民拼搏向上、 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 以及反映瑶族信仰文化、 神话故事的,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表3)。

表3 瑶族民俗活动和释义

图4 瑶族民俗表演活动

2.3 “平面”的金秀县文创产业模式的不足

通过对金秀县的文创产品以及文化体验活动的实地调研发现, 虽然在文创产业模式下举办了丰富多样的瑶族文化体验活动, 但是在文创产品方面依然还是存在着质量不齐、 缺乏现代设计美感、 种类单一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和金秀文旅体验的品牌形象塑造。

3 “立体”的文旅体验构想

2019年5月19—20日, 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全国旅游景区发展与文创产品开发座谈会暨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工作会, 围绕旅游景区发展与文创产品开发等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部署, 交流最新发展经验[4], 将互相没有关联的独立“平面”通过基建设施完善、 文创产业整合以及新媒体运营模式的设计原则进行统筹规划, 成为一个系统的、 完善的、 健全的文旅体系, 达到文旅体验的“立体”构成[5]。景区作为一个整体, 其各功能区要进行系统的关联才能和谐统一地将经济、 游览、 体验进行最大优化, 给游客完美的文旅体验(图5)。

图5 立体化构想模型图

解决“平面的、 孤立的”金秀文旅体验, 打造“立体”的文旅体验构想模式, 主要是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基建设施: 改善因金秀县城基础设施问题带来的文旅体验的不足, 通过依托于智能信息技术,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给游客带来更加便捷、 舒适的旅游体验。

(2)文创整合: 一是物质文创开发, 改善因文创单一、 缺乏创新而造成的文创发展困境, 深入挖掘、 整合瑶族文化, 丰富瑶族文创种类; 二是精神文化体验, 挖掘瑶族文化中的节庆、 习俗、 信仰等文化, 丰富游客的瑶族精神文化体验内容, 提升游客对瑶族文化的满意度。

(3)新媒体运营: 结合时代背景,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多平台、 多渠道, 线上线下结合, 扩大对瑶族文化的传播和宣传, 吸引更多的游客, 形成良性循环。

3.1 基建设施的完善

基建设施是景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没有完善的基建设施, 其他的上层建筑难有立足之地。在互联网浪潮和5G时代的背景下, 将来的金秀县旅游景区必将实现物联网与互联网结合, 成为新型的智慧村寨。智慧村寨需要将使用场景智能化和便捷化, 对景区内的导视系统做到自由调配, 智能指示甚至达到AR虚拟路标, 在现有条件下, 应将全金秀县导视系统进行重建, 对各功能区、 指示区进行优化, 建立健全路标导视体系, 对金秀县的休息区、 居民区、 观赏区、 体验区、 商业区的具体内容进行VI识别和颜色符号的确定, 为将来的智慧村寨打好基石(图6)。

图6 山水瑶城智能景区服务站设计

城市家具的设计也需要进行规划和整合。将金秀县从整体上进行规划, 实行双轨制, 对传统的、 珍贵的历史资源进行保护, 对现代的、 商业的景区进行开发。城市家具的设计要避免遮挡城市天际线, 对城市第五立面进行再设计, 在城市家具的设计过程中, 仍要从整体着手, 进行分区设计, 对不同瑶族的城市家具要有不同的设计方法, 符合当地居民的民俗文化。城市家具要体现出具体的民族特点, 材料的选用、 颜色的调配尽量向当地靠拢, 避免同质化(图7、 图8)。

图7 公共设施座椅功能框架搭建

图8 公共设施零售贩卖机

3.2 瑶族文化整合

整合瑶族文化目的是为了提高瑶族文化给游客带来的文化满足和文化幸福感, 解决目前金秀文创产业种类单一、 缺乏创新等困境。在物质方面, 需要对文创产业进行整合、 创新, 提升游客的消费满意度; 在精神方面, 需要深入挖掘、 整合瑶族文化, 对瑶族文化中的歌舞文化、 节庆文化、 信仰文化等进行更加精细的开发和创新, 提高文化质量, 打造瑶族文化品牌, 提升瑶族文化的影响力。

3.2.1 整合文创产业 文创产业作为新兴产业, 带来的经济效益已不可忽视, 那么文创产业进行资源整合, 调整服务升级也是一个必然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人口总体规模达到14.1亿人, 2019年人均 GDP为1.02万美元, 中等收入的群体数量已经超过4亿人。 可见,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中产阶层群体, 也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此外,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 中国消费市场在未来5年内将有2.3万亿美元的增量, 其中65%都将由80后、 90后、 00后带来, 这批人会成为未来旅游文创产品最大的消费者[4]。

文创产业的整合要从文创商品和文创业态的整合入手。明确新型文创的定位和分类, 可以帮助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促进游客对文化的消费。新型文创可分为狭义上的物质文创和宏观上的精神文创。

物质型文创商品即狭义上依靠人的智慧、 创意、 技能和天赋, 以及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 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而生产出的高附加值商品。物质文创不仅需要注重设计的创新, 也要对传统的设计形式进行保护。采用“双线并行”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能够实现物质文创的机械化批量生产, 提升地域文化对外输出效率(表4); 另一方面, 传统的手工艺技巧也可以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当地教学、 游客学习体验或购买具有收藏价值的手工艺品来对传统技法和创作方式进行延续和发展。同时, 在物质文创的再设计过程中可以对产品的交互形式进行深入开发挖掘, 如针对瑶族独特的音乐文化而设计的音乐盒, 将音符设计成可视化的形式, 游客通过对音符的重新排列以获得新的创作歌曲等。具有交互性的文创产品不再成为单纯的摆件, 而是成为一种可与人产生交流和情感共鸣的物质媒介[6]。

表4 物质文创“双线并行”模式

精神型文创是指宏观上包括的文化类、 艺术类、 创意类以及含有人文、 艺术、 生活、 创意、 体验等功能的单一或复合型空间, 即从微观的物质上的实体商品和实际活动等获得的精神上的文化体验[7]。精神型文创即能够让游客参与其中, 触发游客多重感官的如文创美食、 文化体验产品、 文创歌舞表演等能够满足一定心理需求和感官刺激的一种文创产品。精神型文创设计要博采众长, 将新的体验形式有机融合进文创开发中, 深入挖掘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当地的文化特色, 让游客能够切身实际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去。盘王节作为世界性的瑶族盛典, 其表演类型之丰富、 节日氛围之独特, 能够为游客带来极大的游览享受。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根据游客的偏好, 将传统的歌舞剧目结合时尚的服饰元素和背景音乐, 赋予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 更新盘王节表演机制, 引入互动式歌舞体验, 如让游客亲身参与到节日的表演中来, 实际体验瑶族人民的歌舞魅力。

总之, 无论是狭义上的物质文创, 还是广义上的精神文创都需要对金秀县进行IP发掘和分析, 打造出具有金秀特色的、 连续的、 系统的文创IP。IP化的文创商品因具有独特性、 内含性, 因此, 兼具使用功能和精神审美功能, 拥有人性化和情感化的因素, 可潜移默化地影响游客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故事因为具有情节、 情感能够引发共鸣, IP视域下的文创商品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必须有故事可讲, 借助故事的生动性、 情节性等来丰富产品品牌和加深产品的文化内涵, 让游客有共鸣性地领悟生活中的某些事理, 感受到对旅游商品中所蕴涵的情感, 让旅游纪念品变成“有故事”的物品, 而“故事”成为旅游商品的品牌特色。同时, 功能也是旅游商品的重要保障, IP化的旅游商品开发需要集功能性与趣味性为一体, 让功能主导设计, 强调创新实用功能, 不仅让消费者感到情感化、 趣味化, 也要使消费者获得高品质的使用体验。

金秀盘瑶人民以“五彩斑斓”的龙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关于盘王和三公主的传说, 反映了瑶族对远古祖先的回忆和崇拜。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说: “凡图腾都是那一图腾团体的老祖宗, 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防卫者, 给他们降示预言以指导其趋吉避凶。”瑶族服饰上的八角纹饰(图9a), 是太阳的符号象征, 这种纹饰是从远古的太阳演化而来, 蕴藏着人类早期对天神的乞求和崇拜。以太阳为中心, 四周分布着9朵大小不同的八角花, 组合排列形态整齐划一, 表现农业社会生产劳动与自然协同的秩序性、 规范性、 节奏性和韵律感。以地域性符号文化为主导, 希望通过文化创意产品来承载瑶族极具特色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图腾信仰(图9b、 c)。

图9 瑶族八角纹样的设计与应用

3.2.2 打造瑶族文化品牌 打造瑶族文化品牌需要深入挖掘瑶族文化, 可以精细运营瑶族文化中的歌舞文化、 服饰文化、 信仰文化、 节庆文化等文化产业之间的要素融合。以节庆文化为例, 发挥政府主导、 企业策划、 民间助力等多方主体力量, 借助民族节日文化活动打造节庆品牌。瑶族盘王节作为瑶族一大盛事, 每年因此吸引的游客量十分可观, 利用节日活动的形式策划文娱表演、 美食、 活动习俗等方式, 提升瑶族的服饰文化、 歌舞文化、 饮食文化对游客的影响力, 同时也带动当地餐饮、 酒店、 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形成“以节养节、 产业养节”的良性循环, 促进瑶族文化的规模化、 品牌化发展。

3.3 新媒体运营

线下对城市整体进行规划和再设计, 对文创商品进行整合和研发, 线上也需要探索更多的运营模式。想要做好旅游文创商品还要具备“互联网运营思维”, 即从文创产品本身到文创产品全程销售运营, 线上加线下联合运营销售。互联网承接平台需要针对普通人群、 瑶文化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这3种用户群体分别建立对应具体宣传路径。普通人群与公域流量对接, 主攻曝光度, 线上为短视频推送、 搜索引擎优化、 微博头条推广, 线下户外广告。瑶文化、 旅游爱好者与私域流量对接, 主要阵营为明星(网红)、 旅游达人推荐、 官媒报道, 次要阵营为垂直社群(圈子)、 旅游自媒体、 精准媒体投放、 游记攻略。游客在接触到文创商品时并不知道其产生的过程, 对文创商品的设计制作和开发缺少认知, 借用直播的形式可以将文创商品的创作过程展现出来, 满足人们的求知欲, 减少了游客对文创产业的学习成本, 增加好感度。新的推广模式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平台合作进行, 推出符合当代潮流的网络活动, 在互联网推出新形势的金秀IP设计, 甚至可以推出金秀独家专栏, 为游客和消费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制作金秀瑶族历史节目, 邀请大家进行讲座, 加深人们对金秀瑶族的记忆。一个景区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加持, 跟进互联网的步伐才能更加洞察消费者的心理和诉求[8]。

以金秀县的互联网运营为例。“金秀瑶宝”是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对瑶族文化进行宣传的新媒体形式。在“金秀瑶宝”公众号中, 可以对瑶族大瑶山特产、 当地精准扶贫信息和电商动态进行了解, 其中“大瑶山特产”分区上架了瑶族的药浴药包、 按摩精油等当地具有理疗功效的实用产品; “精准扶贫”详细介绍了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惠民政策和政策解读; “电商动态”则向人们详细的介绍金秀县各景区的历史起源、 游览时间、 民族介绍等相关知识。“金秀瑶宝”从文创商品展销、 政策指导、 旅游景区介绍3个方面立体的对金秀县文旅体验进行服务, 能够让游客在游览结束后依然可以在该平台上对金秀县的新政策、 新体验、 新商品进行了解和购买, 继续吸引游客前来进行二次游览和隐形消费,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摆脱了地域限制, 能够将金秀县瑶族的魅力传播更广[8]。目前“金秀瑶宝”由私人运营, 并未纳入到当地旅游局体系当中, 现有的3种形式展示也较为基础, 受限于人力物力的成本也没有对金秀县进行IP衍生。未来该平台与政府合作后, 通过政府政策扶持, 后端的文创产业进行物质文创和精神文创的开发整合, 前端的“金秀瑶宝”对当地文创和旅游信息进行推送宣传, 再加入如表演直播、 瑶文化讲堂等新栏目, 可以对金秀瑶族文化起到更广泛的宣传作用。

4 总 结

完善金秀县城市规划, 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文旅体验模式和文创产业体系, 是金秀县从“平面”旅游向“立体”体验过渡的重要途径。金秀县目前的文旅体验和文创产业还处于初级的“平面”阶段, 设计目的不清晰、 规划方案不完善, 容易降低游客和消费者的旅游舒适度, 对全县的发展重点避免太过单一, 从瑶医瑶药适当转移到文创产业, 瑶族悠久的民俗文化有着巨大的IP挖掘潜力。在向着“立体”的文旅全域旅游系统转化时, 要把握住新型机遇, 流量对旅游景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走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时代前沿, 在对传统元素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发展模式求新求变, 一成不变的思维会很快被历史的浪潮淘汰。

致谢: 调研过程中得到金秀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 县文化馆、 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六段村委会、 金秀博物馆、 盘瑶博物馆、 山子瑶生态博物馆、 茶山瑶生态博物馆、 花篮瑶文化协会蓝建明、 盘瑶文化协会赵富金等的帮助和支持,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猜你喜欢
瑶族文旅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瑶族织锦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