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丹, 刘晓霞, 2
(1.吉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2.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物质载体, 是生态旅游者前来生态体验的主要场所。森林生态旅游作为“回归大自然”的一种绿色旅游形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1], 成为游客喜爱的热点旅游类型。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潜力是指通过分析某一森林生态景区资源、 环境、 开发条件等方面的旅游发展潜力, 了解该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景区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查阅中外数据库文献可知, 关于森林生态旅游的研究由来已久, 但对于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潜力评价的研究却甚少。国内外代表性研究有: Obua[2]运用简单模型加性加权法, 对乌干达Kibale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广泛的非消费性评价使用, 并对Kibale娱乐和生态旅游潜力进行了评价; Eskandari等[3]基于Makhdoum模型的生态参数(坡度、 坡向、 高度、 土壤质地和植被覆盖)对Sorkhe Hesar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潜力进行了评价; Sarvazad等[4]利用系统分析评估Bistoon森林公园的休闲潜力, 定位旅游活动, 找出适合不同娱乐活动的最佳场所; 景志慧等[5]采用多层次灰色方法评价了巴中南阳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余进等[6]以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其旅游开发潜力, 并提出具体建议; 陆晓梅等[7]以安徽5家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 构建了森林养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其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 程道品[8]从环境要素、 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3个方面对桂林花坪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发展进行分析, 较多地运用了层次分析法, 使研究结构框架更加清晰明了,但层次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 未充分考虑人的判断模糊性且指标过多时易产生混乱[9]。李济任等[10]采用模糊数学法将模糊因素进行量化, 结合AHP评价克服了一定的人为因素。因此, 本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吉林省4A级(含4A)以上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 用模糊数学思维与方法构建模糊矩阵[11], 减少主观臆断所带来的缺陷, 降低复杂性, 使结论更为客观合理。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的几何中心地带, 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 森林覆盖率高达43.9%,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98 801万m3, 列全国第6位, 目前吉林省森林公园总数达61个。2016年吉林省森林旅游人数达1 320万人次, 森林旅游收入132亿元, 森林生态旅游已成吉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因此, 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辉南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和蛟河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4A(含4A)以上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 可为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有效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依据国家和相关行业标准, 结合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发展实际, 参考前人相关研究[12-17], 充分考虑当前森林旅游发展的方向, 梳理汇总与主题相关的指标, 并征询专家意见进行一系列筛选与调整, 最终确定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以资源条件B1、 环境条件B2、 开发条件B3为准则层, 构建森林生态景区开发潜力评价体系A, 依据相关属性进行再次分层, 形成8个因素层, 41个因子层的递阶层次评价体系(表2)。
采用专家评价法, 对于能直接测量到的指标参考相应国家标准进行测度, 对于主观性指标通过问卷方式获取[18], 具体评价指标测度及获取方法详见表1。
表1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测度及获取方法
通过邮件函评方式, 邀请旅游学、 地理学、 生态学等相关专业专家(18位)进行打分赋值, 对反映吉林省生态旅游景区发展潜力大小的各指标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按1~9标度法赋值[13, 19], 取专家打分平均值, 构建判断矩阵A(aij)。 具体求解过程为: (1)矩阵A每列求和归一化;(2)按行相加作归一化处理; (3)求特征向量作归一化处理; (4)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 (5)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 通过查一致性检验值表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得CR=CI/RI, 若CR<0.1表明通过一致性检验, 可以采纳。 运用Yaah软件录入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得出森林生态景区评价指标权重,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最终的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潜力评价各指标权重
主要参考标准: GB/T 18972—2017, 旅游资源分类、 调查与评价;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6600—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27963—2011,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2.4.1 建立评价指标集与评价集 将影响某一事物的各评价指标组成集合, 即目标层指标集为U={B1,B2,B3}; 准则层指标集为B1={C1,C2},B2={C3,C4},B3={C5,C6,C7,C8}; 因素层指标集为C1={D1,D2,D3,D4,D5},C2={D6,D7,D8,D9,D10,D11},C3={D12,D13,D14,D15,D16,D17,D18},C4={D19,D20,D21},C5={D22,D23,D24,D25},C6={D26,D27,D28,D29,D30,D31},C7={D32,D33,D34,D35,D36},C8={D37,D38,D39,D40,D41}。在构建模糊评价时, 参考相关研究[20-22], 将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发展潜力评价划分为5个等级: 非常好(10~9分)、 很好(9~7分)、 较好(7~5分)、 一般(5~3分)、 较差(3~0分), 则评价集为V={V1,V2,V3,V4,V5}。
qi=αp1i+βp2i,
则考虑专家综合权重后的该评价指标的最终评分为
2.4.3 构建模糊矩阵 对指标集U中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 确定模糊关系矩阵Ri, 则有
式中:rij表示单因素Uij被评为Vij的隶属度(i=1, 2, …,n;j=1, 2, …,m)。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其模糊评价矩阵
依此类推R1、R2、R3、R5、R6、R7、R8。
2.4.4 模糊综合评价 第1步, 依据模糊运算原则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Ci=Wi×Ri(i=1, 2, 3, …, 8), 其中Wi为各因子相对因素层的权重向量。如
同理得C1、C2、C3、C5、C6、C7、C8。
第2步, 因素层对准则层进行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Bj=Wj×Rj(j=1, 2, 3)。如
同理得B1、B3。
第3步, 对目标层的进行三级模糊综合评价,A=B×R。如
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得最大值为0.511 9, 对应评价等级中的第5等级“非常好”。
同理得出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辉南县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 蛟河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相关数据。
吉林省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潜力评价各指标权重及各景区发展潜力得分如表2和表3所示。
表3 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潜力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显示,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得分最高, 属于五级最佳开发区域, 以保护典型火山地貌景观和复杂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独特、 丰富, 其旅游开发潜力明显高于省内其他3个景区; 净月潭、 龙湾群和拉法山等3个景区得分均在8分以上, 属于四级次佳开发区域。这与吉林省森林生态景区的客观情况较为吻合, 说明构建的指标体系较合理。
从准则层来看, 资源条件的权重值最大, 为0.485 1, 接近半数, 这表明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是以自身资源条件为基础和前提的, 自身资源特色决定了该景区对游客吸引力的大小和开发潜力的高低, 决定了该景区旅游的发展方向与规模。长白山和净月潭的资源条件接近5分, 说明这两个景区的自身资源条件突出; 龙湾群和拉法山的资源条件都在4分以上, 说明二者的自身资源特色和品质都较好, 都具备了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其次是环境条件和开发条件, 权重分别为0.287 6和0.227 3, 各约占1/4, 也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自身旅游条件再好, 如果没有环境条件和开发条件的保驾护航也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也就没有开发价值。总体上看, 长白山和净月潭两个景区的开发条件较好, 龙湾群的开发条件次之, 拉法山略低, 有待进一步提升。4个景区的环境条件都较好, 得分均接近2分。
从因子层来看, 资源属性中的资源独特性、 生态价值和观赏审美价值3个指标占有较大权重, 分别是0.275 4、 0.231 2和0.214 7,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不仅依赖于自身资源的独特性, 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性、 观赏性和体验性, 才能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环境质量中的气候舒适度所占比重最大, 为0.194 5, 表明旅游活动对气候的变化很敏感, 对游客的出游决策有一定影响。开发条件中的可进入性指标所占权重最大, 交通设施次之, 分别为0.327 7和0.252 5, 说明便利的景区交通以及良好的旅游设施是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
根据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并构建了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以全新的视角对吉林省4个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 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总体开发潜力大, 其中,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五级开发潜力, 长春净月潭、 辉南龙湾群和蛟河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3个景区为四级开发潜力, 与实际现状相吻合, 可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同时, 评价结果表明, 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旅游资源、 产品、 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为帮助各景区更好的向成熟型发展, 在遵循科学性和保护性两大原则的基础上, 特提出以下建议:
1)量身定制发展规划: 以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指导, 科学评估吉林省森林生态资源特色及比较优势, 明确各景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2)凝练铸造特色品牌: 完善休闲度假、 康体养生等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优化特有资源, 串联省内相关景区(景点), 利用聚集效应吸引游客, 以带动省内其他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
3)构建“快进”交通网络: 完善休息亭、 栈道、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 优化配置各类交通工具, 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以及各景区之间的通达性, 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体验。
本研究考虑目前对森林生态旅游中康养保健功能的关注, 特别选取康养度假价值、 负氧离子浓度等相关指标, 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从多角度构建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提高评价指标权重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完善以往的森林生态旅游研究; 但由于游客体验相关指标难以量化处理, 未能纳入评价指标中, 且确定相关指标标准时在一定程度上受主观因素影响, 仍需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深入研究, 使其更具规范性与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