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艳,安莉芳,李稳恒,张小琼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1]。迄今为止,根治性手术是国内外所公认的治疗结直肠癌最有效手段,且伴随着结直肠癌临床早期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日益增多[2]。加速康复外科(EARS)的根本理念是优化围术期的相应措施,从而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实现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最小化,预防术后并发症,最终促进快速康复进程,减轻病人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3-4]。然而,EARS模式下病人可能出现因快速康复而引发的出院准备度较低现象,从而可能对病人出院后短期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鉴于此,本研究调查EARS模式下结直肠癌术后造口病人出院后短期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3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5]:①病人实施术后造口以及围术期EARS模式干预;②均经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③年龄20岁以上;④无临床病历资料的缺失。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手术或住院期间死亡者;②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④精神异常或意识模糊者;⑤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或(和)存在文字理解障碍者;⑥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或失访者。其中男57例,女46例;年龄31~79(62.34±10.52)岁;初中及以下53例,高中及以上50例;工作状态:在职34例,离退休36例,其他33例;家庭月收入:<3 000元58例,≥3 000元45例;医疗付费方式:自费30例,医保73例;术前合并症36例;新辅助治疗38例;治疗术式:腹腔镜术式43例,开腹术式60例。所有病人均知情并签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EARS模式干预:术前3 d开始指导病人低渣饮食,术前1 d予以甲硝唑(每次20 mg,每天3次)、庆大霉素(每次8×104U,每天3次)、复方聚乙二醇口服,直至大便呈清水样。不实施机械灌肠,且不进行常规胃管留置,常规留置导尿管。术前为病人进行手术及EARS相关知识宣教,指导其更好地了解以及配合手术、EARS的实施。术前12 h开始禁食,6 h开始禁水,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适当予以静脉补液干预。术前12 h通过静脉输注帕瑞昔布1 g预防性镇痛。按照病人具体情况实施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术后按需留置腹腔引流管,同时实施抗感染、抑酸及营养支持等。术后24 h实施心电和多功能监护,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干预。待病人清醒后开始指导其进行创伤活动,并在24 h后开始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口服温水,每次30~50 mL,并从流食开始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此外,正确指导病人开展膀胱功能锻炼,并在36~48 h内将导尿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采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QLQ-C30)[6]评估病人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30个条目、15个领域,即1个总体健康状况领域,5个功能领域,3个症状领域以及6个单一条目领域。通过极差化方式将上述各领域的粗分转变从0~100标准化得分,其中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越高以及症状领域、单一条目领域评分越低表示病人生活质量越佳。
2.1 结直肠癌手术病人出院前后QLQ-C30评分比较 出院后各项功能领域评分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出院前,而各项症状以及单项条目评分均低于出院前(均P<0.05)。见表1。
表1 结直肠癌手术病人出院前后QLQ-C30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影响结直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治疗术式均与直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有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工作状态、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术前合并症、新辅助治疗均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无关(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结直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2.3 影响结直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结直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为因变量,以学历、术式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低学历、开腹术式(均OR>1,P<0.05)。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
表4 影响结直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既往针对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传统围术期干预理念是术前应常规留置胃管、导尿管以及引流管,且应尽量在术后1周乃至更长的时间方可拔除,术后需严格卧床静养,并限制活动以及饮食[7-9]。然而,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上述措施无法有效促进病人康复,甚至可能引起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肠麻痹等并发症,不利于病人的预后[10-12]。ERAS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围术期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缩短康复时间。有不少研究报道证实ERAS相较于传统围术期干预,可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3-15]。目前,临床上关于ERAS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研究较为多见,但并未见ERAS模式下结直肠癌病人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各项功能领域评分以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出院前,而各项症状以及单项条目评分均低于出院前。这在既往多项研究报道中均得以佐证:EARS模式应用于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6-17]。分析原因,EARS围术期干预不常规留置胃管,从而有效减少围术期对病人咽喉部的物理刺激,且有助于口腔清洁,从而有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继而为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另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EARS模式围术期干预通过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3个阶段对病人进行合理护理,并对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处理,有效保证了护理服务有条不紊地进行,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从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18-19]。此外,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结直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的危险因素为低学历、开腹术式。这与杨婕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即低学历以及开腹手术病人出院后1个月时生活质量较差。究其原因,学历较高的病人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资讯,且对医疗信息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强,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继而达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腹腔镜术式是一种微创手术,相较于开腹术式而言,对病人造成的创伤明显更小,痛苦较少,术后恢复较快,从而有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开腹手术治疗以及低学历病人,可通过加强对其进行围术期干预,继而达到改善短期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EARS模式下结直肠癌术后造口病人出院后短期生活质量现状尚可,其中低学历以及开腹术式病人的生活质量相对低下,应予以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