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悦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独立运行的客观主体,主要职责是负责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的监督与评估,但是在日益复杂的新发展格局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日益增加的上游经济压力。同时,为了确保自身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必须建立比较独立、标准化的内部审计方法和程序来评价组织活动,以确保企业健康运营,达到实现最大利润目标的结果[1]。
按照我国法律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内部审计独立实施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其他组织可根据自身需要,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以确保各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率。内部审计对于审计监督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便审核的国家部门和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各项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从而保护国家资产使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目的是为防止部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
在新时代发展格局下,每个企业组织和行政部门都有强大的经济自主性,各个部门和下属组织或部门也在一定范围内具备强大的经济自主性。内部审计依据内部规章,独立地监督部门经济或财政收支的合理性,特别是对干部经济责任监察的公正评估,必须依靠具有鉴证作用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得出的审计结果可指引管理层经济决策,为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和直接评价各部门经营效益,并确保在下级部门履行决策过程中,保障决策或政策的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应随时执行监督职责,保障各个部门以及单位的经济活动向健康方向发展。
内部审计的持续性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首先和以年度信息为基础的传统审计相比持续性审计强调主动性,内部审计师主动调查例外事件,而不再是受到指示后被动的去对某一事项进行审计,极大地调动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发现隐蔽的风险点。其次,内部审计的持续性更加强调整体性、统筹性,表现为时间的连贯性,即不间断的监控企业的经营活动,充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方便将数据进行纵向的对比以合理调整审计的力度,在管理较差时加强审计力度。
经营安全始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而内部审计站在反腐纠错、资金安全和内部控制的最前沿,且具备较高的执行力度,并拥有着预防腐败、全过程监控错弊以及掌握着经济或财务等各方面的专业技能。这恰好与审计的职能作用相匹配,通常而言,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但专业性较强且了解或熟悉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监控。所以,增强内部审计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力度将有利于预防和查处经营安全等问题,各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应做到信息实时共享,尤其是在内部审计察觉异常情况时,或无法独立完成后续的审计程序时,及时将该情况反应至部门领导,两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审计程序的开展,倘若发现重大的经济违法行为或腐败事件,可移交至司法部门处理。
在新发展格局下,规模庞大的企业,其业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无法站在整体的角度去决策,存在中短期经营行为,此时作为主要负责风险防控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主动参与到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风险治理。在努力实施战略转型并迎合新的业务模式时,可能会疏忽针对转型后新业务模式的风险评估及流程审视,甚至未及时调整现有内部控制来迎合新的业务模式,造成战略转型后的效率低下[2]。内部审计为战略变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并且应该在关键的战略举措中得到更为积极的体现,如建立相互协调的风险评估体系以便减少重复劳动、设立各部门协同机制确保各风险职能部门参与审计流程,以及设立协同的整体报告机制。
新时代经济业务发展的特点是更新速度快、复制能力强。所以,企业内部审计师必须让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而找出企业经济效益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明确审计的对象,妥善安排审计时间,但也了解到缺少许多现企业内部审计缺少现代的审计方法,包括数学分析法、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分析性复核审计法、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等,如表1所示。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审计人员更需要避免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比如绩效评价,使用现代管理法将更加贴合企业内部审计的需要。因此,企业应该改变内部审计方法,以满足自身的发展。
表1 现代内部审计常用的审计方法
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必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都要全程监督,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实现。在事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起到预防作用,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实施事中审计监督则能够及时的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错误的苗头可以及时纠正,改善不良管理方法,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事后内部审计则是为了对已经发生的财务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无论是从财务还是经济业务上,都能够做到客观、合理、合法的审计。鉴于此,企业内部应设立监察委员会实现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并可临时聘请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复核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复核,如图1所示。
图1 内部审计监督和复核流程
为了保证企业各业务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有内部审计部门对各业务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定期检查、监督业务的管理和执行情况,以增加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审计职责是指审计人员能够自觉的去投入到工作中,不需要上级领导的监督和提醒,积极投入审计工作,即使已经完成了自己负责的部分,也必须积极参与其他未完成的部分并继续工作。随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概念的变革,内部审计功能的范围从单一监督和审查转变为风险管理和经济控制评价,实现企业资源的保值增值等,而管理层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论,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来减少企业的潜在损失,从而达到为企业资源保值增值的目的。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审查的能力,企业可实施分层级培养模式,第一级为业务能力培养,从初级审计师到经验审计师,再到骨干审计师;第二级为领导能力培养,从骨干审计师到资深审计师,再到专家审计师,并将内部审计人员培养分为学习阶段、应用阶段、扩展阶段、指导阶段和领导阶段等五阶段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该模式能够使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潜力,提升审计专业水平,确保为企业招聘和培养合格的企业内部审计人才,并通过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
图2 内部审计的五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内国外经济双循环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外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和世界各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贸易摩擦日益频繁[3]。这不仅促使着企业时刻接受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严峻考验,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适时创新内部审计的方法,严格把控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否则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就无从体现,更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满足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更好的统筹发展。内部审计部门在基于企业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所需的资源,并对现有资源进行内部评估,了解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实际工作技能与所需技能间的差距,适当进行内部审计业务的外包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