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的逆向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

2021-08-20 11:08西京学院
营销界 2021年28期
关键词:逆向经济学原理

黄 娟(西京学院)

《经济学原理》作为一门在一定的社会体制下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科学,课程体系庞大而复杂,在分析方法上数理趋势明显,其内容是对西方国家几百年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理论性强且与实践联系紧密。而我国国内所用教材的各个模块均以主流经济学为主,使得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陈旧,与前沿问题联系不足或与经济社会实践相脱节;加之我国许多高校《经济学原理》的授课方式单一、考核方式机械,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致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调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使得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其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和分析、探究的能力,许多教师开始不同程度的尝试“探究式”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结合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特点及内在素质分析

在教学实践期间,笔者对学生学习《经济学原理》的目的进行了调研,有将近83%的学生表示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拥有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相关经济现象的能力,换言之,学生具有获得理论知识、提升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双重需求。有需求就意味着有动机、有欲望去学习。《经济学原理》的课程特点要求学好这门课得具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但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困难,以笔者所教的高职学生为例,他们大多数学基础薄弱,对需要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内容均不感兴趣,比较青睐定性知识,经济学小故事等。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他们善于利用网络搜集、整合资料,对理论知识感到枯燥和沉闷,但动手操作能力强,更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

经济学中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经济学中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热潮,部分老师也将该教学方法引入到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发现诸多问题。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式教学变“讲解式”为“参与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实现了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学效果较好,但耗时太长,课时不够,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研讨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分组的方式,有的学生出现惰性心理,不参与,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更为极端的现象是教师仅关注学生是否参与讨论,只是为了打破沉寂,让课堂热闹起来,讨论话题五花八门[1],解读随心所欲,而忽视课程内容,将探究课堂等同于自学讨论课,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不点评,不总结,对开展此类教学活动的原因也不予与说明,致使学生不清楚教学活动的目的,更罔顾学习目标的达成。最终导致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成为一种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探究活动。长此以往,教师就会放弃探究式教学,转而沿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重过程,轻结果”,教学目的性不强,是探究式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归根到底,是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沿用了传统的“顺向”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对知识回顾、课程的导入、新课讲解、案例分享、课后思考等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是忽略了教学目标的指导性作用,不注重结果,没有目的的探究式教学,没有明确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没有将具体内容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将重点完全放在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记忆上,而忽略其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经济学思维模式的培养。

逆向教学设计下的“探究式”经济学原理的教学设计

《经济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基本理论框架,还要求学生形成经济思维模式,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对经济现象的洞察力。但是传统的教学设计面向教材,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安排教学活动,显然是不符合经济学的学科特性的。因此,笔者根据威金斯、詹尼斯等专家学者的研究结论,结合实际,探讨了经济学的“逆向探究式教学设计”。

(一)明确预期的教学目标

逆向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明确预期的教学目标。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教学目标应该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目标相统一,不能以其中某一单面目标作为教学目标,此外教学目标应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对课程内容应进行主次筛选(见图1),突出重点。始终围绕着应当持久理解的课程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另外,前文提过经济学原理的教材内容陈旧,且与经济社会实践脱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重理论与前沿问题相结合。

图1 课程内容层次优先示意图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评估方案

逆向教学设计的第二步就是制定明确的学习评估方案,建立评价标准,考核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成效确定评估的方式、标准以及评估结果反馈的形式、时间,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对评估的结果要进行交流和反思,让学生的学习不流于走过场、走形式,真正实现评估的价值。

(三)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和学习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的第三步应立足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要致力于针对重要的观念使学生发现疑难与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反复的思考与提问,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筛选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探究材料,可以是不同版本教材上的经典案例,可以是国内外的热门话题,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中就地取材,也可以是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较大争议的话题,能根据探究材料提出和明确探究问题,由问题引发探究,实现对知识的持久理解,进而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提升经济洞察力,形成经济学逻辑思维。

总结

通过逆向教学设计与探究式教学优势互补的方式,以目标为导向来安排教学与学习活动,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手段,同时也弥补考核方式单一的弊端;解决了传统教学设计下《经济学原理》探究式教学中“重过程、轻结果”、高耗低效等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探讨主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所挑选的探讨专题一定是与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的,要完成研讨任务,学生就需要了解和掌握所学的相关经济学理论知识,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所探讨主题的答案与相关经济学原理有关,但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的答案,需要学生依据学习到的经济学知识、方法和技能,不断地进行研讨和创新,发散经济思维,才能挖掘出解决问题的观点和结论,这一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经济敏感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究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逆向经济学原理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逆向而行
简明经济学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经济学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