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伟
【摘要】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为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对统编版教材教学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深入领会文言文的编写意图,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就在课堂的谈话中、朗读中、欢笑中,不留痕迹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要“以学为主、当堂反馈、延展运用、以德贯穿。”二十字方针揭示了课堂教学的真谛。育人阵地是课堂,好课堂成就好学校、好老师、好学生[1]。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中形成的,而不是教会的。
一、教师利用丰富的感情诵读,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稍有难度的文章学生就不能准确理解,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文章,教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示范,通过文章的情感,抒发出文章的喜悦、悲伤、讥讽等情感。
案例:小张老师开展《精卫填海》教学。琅琅书声是他整堂课的主旋律,破难点,读出了停顿;竖排版,读出了古味;明句读,读出了停顿;配乐读,读出了韵味。教学中,他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学生既学之有“趣”,又学之有“方”。学生在读读说说中,悟出了“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中精卫的坚持不懈,也产生了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老师引导学生积累、背诵,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朗诵渐入佳境,颇具韵味。他以其丰厚的学识涵养、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特有的幽默带给了我们一场教学盛宴[2]。
整节课上,小张老师循循善诱,以灵动诗意的语言感染着学生,他的课细腻却不乏引领的力量。课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中,他有收有放,学生会的不教,放得干脆;学生学过的方法当堂迁移运用,收得大气。
二、创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新课程改革,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以及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但是,往往很多老师缺乏这样的手段,很多创新的方式也只是存在于表面。所以,教师的课堂创新,重要的不是着急的利用“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形式,而是积极地寻找新方法[3]、新思路,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意接受,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教学成果,实现师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经典诵读的方式和内容,教师对于课程,要对每一章、每一节的重点内容,对自己所讲的重点难点都要胸有成竹。上课前一再要求学生进行前期的预习工作,要求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训练,给学生预留好预习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在上课期间对于课堂的结构进行全面的安排。
三、创新课堂组合,促进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
经典诵读语文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体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准备,当然,阅读教学的关键不在于阅读,而是在不同的文章中找到核心思想,找出核心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好的方式方法有助于群文阅读的完美呈现,从而达到最好的目的。同时,根据同一背景进行文本组合[4]。同一背景下的文本,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当时的环境,比如抗战时期的典型事迹,不仅能够使学生理解历史脉络,还可以学习到历史中产生的一系列英雄事迹,从而实现双管齐下的作用。
四、结束语
政府部门在制定编著教材的过程中,要积极听取多方意见,把教材紧密联系到社会实际中去,积极地借鉴历史,借鉴古今中外名著。在提升文章数量的同时提高文章质量。在数量充足的环境下,教师的阅读教学计划才会得以优化和提高,教学速度才会加快。如果教材无法完成革新,就需要提供課外指导用书,制定统一标准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创新地自由发挥。
参考文献:
[1]祁生辉.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1(12):103-104.
[2]廖军纪.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经典诵读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1(04):73-74.
[3]朱秋英.语文教学要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从经典诵读中寻找语文有效教学的根[J].课外语文,2021(01):48-49.
[4]覃礼欢.传承经典 培养气质 提升素养——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方法研究[J].课外语文,2021(0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