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逸 刘奔 成昱昊 葛一亨 林树栋 曾苑君 蔡卓言 周正 王俊 彭创 张红辉聂盛丹 吕品
作者单位:①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长沙市410005);②南华大学医学院
患儿男性,5 岁,8 个月早产儿。因尿色深黄1 周,皮肤巩膜重度黄疸1 天于2019年4月外院就诊。腹部体检:腹部稍膨隆,上腹部可见腹壁静脉显露,余项无明显异常。白细胞计数10.23×109/L,谷丙转氨酶142 U/L,谷草转氨酶317 U/L,总胆红素151.4 μmol/L,糖基抗原19-9 162.97 U/mL。MRI 示:胰头区占位性病变并肝内外胆管扩张。于2019年4月转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46×109/L,总胆红素142.1 μmol/L,谷草转氨酶372.16 U/L,谷丙转氨酶100 U/L。CT 示:肝内外胆管可见扩张,胆总管呈囊状扩张,较宽处内径约23 mm;胆总管内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多发片絮状、稍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类似胆管黏液性乳头状癌(图1)。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及胆总管下段、胰头部质硬包块,周围组织黏连紧密,结构欠清晰,分离极为困难,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解剖标本见胆总管内黄绿色胶冻样物质,内见多个外生性肿物,质软,灰黄。病理示:胆总管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符合葡萄簇样横纹肌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特殊亚型),图2。免疫组织化学示:Ki-67(+,热点区80%),ALK(−),MyoD1(部分核+),Myogenin(部分核+);CgA(−),S-100(−),Syn(−),CD99(部分膜+),FLI-1(弥漫+),Desmin(部分核浆+),CK(pan)(上皮+),WT-1(−),TdT(−),SOX-11(+),CD34(−),CD56(弥漫+);特殊染色:VG(+)。术后化疗(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无不良反应。截至2021年4月,患儿术后完成化疗12 次,此后定期随访1年余。
图1 腹部CT
图2 胆总管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小结软组织肉瘤约占儿童癌症的7%,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横纹肌肉瘤约占50%[1-4]。横纹肌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等尚不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为先天畸形、胎儿生长受限、孕期药物、X 线辐射等[2]。横纹肌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多在头颈部、泌尿系统,胆道来源的极罕见[3]。该疾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时易与胆总管囊肿混淆,暂无成熟的治疗方案,多选用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截至随访结束,本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