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花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 351131)
如图1,抛物线y=x2-x-4与直线y=-2x+2交于A、B两点,直线与y轴、x轴的交点分别为点E、点F.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记点P的横坐标为t.当△ABP的面积最大时求t的值,并求出△ABP面积的最大值.
图1
题目简约,内涵丰富,指向核心素养.
现在人的眼里,简单即是美,体现在数学题目上也一样.本题图像简单唯美,文字简约,体现数学的简约美.简约外形下对动态下求三角形面积最大值这一核心问题考查到位,而且此题考查函数背景下的几何最值问题,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题目不变,可以把问题变式为求线段最短,求三角形周长最短等等,可以从多角度变式探究,此题不失为一道内涵丰富的课堂例题.
本题以二次函数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的重点知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不仅为高中学习二次函数奠定了基础,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分析完本题的条件,再来看本题的问题,当△ABP的面积最大时求t的值,并求出△ABP面积的最大值.通过分析已经知道AB的长度,从静态视角下考虑只要找到AB边上的高长度最大时所对应的点P即可.从动态视角下考虑可以利用相似或三角函数转化表示出AB边上的高DP关于变量t的关系式,也可以考虑利用“化斜为直”转化.
1.静态法——利用直线平移,化动为静
思路分析要求△ABP面积的最大值,AB的长度固定,只要找到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最大值即可,将直线AB进行平移,很明显平移到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的时候,即直线与抛物线相切时的切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最大.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根据Δ=0得到k的取值,进而得到切点P的坐标.
解法1 利用直角三角形求面积
解法2 利用“化斜为直”求面积
因为A,B,P三点的坐标已经求出来了,所以可以利用“割补法”求出ΔABP的面积.采用割法——“化斜为直”利用三角形面积等于铅垂高与水平宽乘积的一半来求,前面求A,B,P三点的坐标同解法1,过点P作CP∥y轴交直线AB于点C,根据直线的解析式可以得到点C的坐标,根据两点的坐标公式可以得到CP长度,利用三角形面积等于铅垂高(CP长度)与水平宽(A,B两点的水平距离)乘积的一半可以回答本题的问题.
2.动态法——构造函数法
思路分析从动态角度思考这道动点问题,根据ΔABP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已知AB长度,只要用变量t表示AB边上的高DP即可,考虑利用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把变量CP的长度转化成DP的长度.
解法1 利用相似构造函数
过点P作CP∥y轴交AB于C,DP⊥AB交AB于D,因为点C,P的横坐标相同,且点C在直线y=-2x+2上,所以C(t,-2t+2),进而得到CP的长度,利用△CDP与ΔEOF相似转化得到DP与CP的数量关系,进而得到DP关于t的二次函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就成功的构造出△ABP的面积关于t的二次函数,最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回答本题的问题.
解法2 利用三角函数构造函数
因为解法1中两个相似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考虑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转化,由于DP与CP是∠PCD的对边与斜边的关系,所以考虑用锐角正弦三角函数转化.解题过程同解法1一样,只是在求DP与CP关系式时用正弦三角函数转化,同样得到DP关于t的二次函数.
解法3 利用“化斜为直”构造函数
解法1,2是根据△ABP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利用相似,三角函数把变量CP的长度转化成DP的长度求解,解法3考虑把△ABP的面积“化斜为直”直接利用CP(铅垂高)的长度求面积.△ABP的面积等于铅垂高(CP长度)与水平宽(A,B两点的水平距离)乘积的一半.
“动静”视角思考函数背景下几何图形中含有“动态”元素题
函数背景下几何最值问题,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同学运算能力,拓宽解题思路,对于几何图形中含有“动态”元素(点,线段等)的问题一般都有两种视角思考的思路,视角1静态下数形结合找到题目中要的动态元素位置;视角2动态下通过线段,面积等建立“动态”元素间的函数关系,用函数思想来处理,然后利用函数的性质求出限制条件下的最值.
怎样构造函数表达式?解决步骤:一、根据题意和几何图形的性质对所给条件进行转化,合理设置参数,将点坐标转化为线段长;二、合理利用面积,特殊图形(如直角三角形、矩形、圆等),特殊关系(如全等、相似、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将这类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三、利用函数性质求解.
“动静法”除了可以解决三角形面积最值外,还可以求解线段长、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周长最值.此题的问题是求△ABP的面积最大时t的值,并求出△ABP面积的最大值,题目不变,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一:过点P作CP∥y轴交直线AB于点C,求CP最小时t的值,并求出CP的最小值;变式二:过点P作DP⊥AB交AB于点D,求DP最小时t的值,并求出DP的最小值;变式三:求△CDP周长最小时t的值,并求出△CDP周长的最小值等等变式,可以做多角度变式探究,这些变式题的做法都可以从以上总结的“动静法”两种视角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