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2021-08-19 03:25王烨锋顾晨希黄安全沈军蔡小强邹天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穿刺针双侧单侧

王烨锋 顾晨希 黄安全 沈军 蔡小强 邹天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常引起严重腰背部疼痛,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使患者病死率升高[2-3]。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为OVCF患者提供了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疼痛,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PVP穿刺入路多样,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是最经典的手术入路。近年,单侧穿刺入路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等优势,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4-7]。我们对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骨科收治的单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穿刺行PVP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60岁;②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证实为骨质疏松,T值<-2.5;③MRI显示T1WI为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为高信号;④骨折责任椎为单个椎体。排除标准:①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PVP;②伴不能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疾病;③伴脊髓、神经功能损害;④患椎体结核、感染和肿瘤;⑤伴心肺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

依据以上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98例,其中男18例,女80例,年龄为61~95岁。其中56例患者行经单侧后外上方入路PVP,为单侧组;42例患者行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VP,为双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手术由脊柱外科高年资副主任以上医生完成。所有患者均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采取俯卧位。

单侧组:手术前根据患者伤椎MRI轴位片测量皮肤穿刺点旁开椎体中线的距离及外展角度,见图1。皮肤穿刺点为伤椎上位椎体下终板水平,旁开椎体中线5~7 cm处。穿刺经皮肤、皮下、肌肉到达伤椎目标靶点,以C形臂X射线机透视定位穿刺针位置,即正位在椎体外上缘处,不越过椎弓根内缘,侧位在椎体后上角处。穿刺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放射性疼痛,以防止损伤神经根。调整穿刺针外展角及头倾角,当穿刺针尖到达椎体1/3处,正位接近或越过椎体中线时,调制骨水泥至拉丝状态开始注射,每注射0.5~1 mL行X线正侧位透视,出现骨水泥椎体外渗漏或接近椎体后缘时应停止注射。骨水泥固化后拔出注射套管,手术结束。见图2。

图1 术前测定穿刺点位置,根据伤椎MRI轴位片测得皮肤穿刺点旁开椎体中线距离为5.6 cm,外展角度约32°(右图)

图2 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PVP治疗L3 OVCF术中及术后影像 a、b. 穿刺针到达伤椎目标靶点,正位为椎体外上,侧位为椎体后上角 c、d. 当穿刺针到达椎体前1/3时,正位已越过椎体中线 e、f.术中X线透视见骨水泥呈对称分布,充填到非穿刺侧 g、h. 术后1 d复查正侧位X线片,见骨水泥在椎体内呈对称分布,无渗漏发生

双侧组:术前采用X线透视定位伤椎椎弓根体表投影,投影外侧0.5~1 cm处为皮肤穿刺点。穿刺至左侧椎弓根正位投影10点钟、右侧椎弓根正位投影2点钟位置,侧位在椎弓根后缘。于C形臂X射线机透视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当穿刺针尖侧位抵达椎体后缘,正位不越过椎弓根内缘时,继续向椎体内穿刺达椎体前1/3。其余操作步骤同单侧组。

1.3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平卧2 h,观察有无出血及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术后第1天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佩戴支具下床活动,复查术后正侧位X线片,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出院后康复锻炼。

1.4 观察指标

张大鹏等[8]根据术后正位X线片中央垂线及双侧椎弓根内缘垂线将椎体分为4区,按照骨水泥在椎体中分布分为5型:Ⅰ型,大部分骨水泥连续、均匀分布于双侧椎弓根区及中央区;Ⅱ型,大部分骨水泥分布于椎体中央区,未到达椎弓根内缘垂线;Ⅲ型,大部分骨水泥分布于椎体双侧,但未到达中央垂线;Ⅳ型,大部分骨水泥分布于椎体单侧及中央,但未到达对侧椎弓根内缘线;Ⅴ型,大部分骨水泥分布于椎体单侧,无或少量骨水泥超过中央垂线。其中Ⅰ、Ⅱ、Ⅲ型骨水泥在椎体内呈双侧分布,Ⅳ、Ⅴ型呈单侧分布。

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分布类型、渗漏率。记录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血肿、骨水泥栓塞、脊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中指标

单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骨水泥分布情况

单侧组骨水泥分布Ⅰ型45例(80.4%)、Ⅱ型9例(16.1%)、Ⅲ型0例、Ⅳ型2例(3.6%)、Ⅴ型0例,双侧组骨水泥分布Ⅰ型15例(35.7%)、Ⅱ型0例、Ⅲ型27例(64.3%)、Ⅳ型0例、Ⅴ型0例,两组间存在差异(χ2=58.630,P=0.000),单侧组以Ⅰ、Ⅱ型为主,双侧组以Ⅰ、Ⅲ型为主。单侧组骨水泥分布于椎体双侧54例,双侧组为42例,两组间比较无差异(χ2=1.531,P=0.505)。

2.3 临床疗效

单侧组随访时间为(9.40 ±1.86)个月,双侧组为(9.29 ±1.73)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水泥渗漏14例,均无临床症状,其中单侧组6例(10.7%),双侧组8例(19.1%),两组间无差异(χ2=1.361,P=0.243)。单侧组椎间盘渗漏2例,椎旁静脉渗漏2例,椎旁软组织渗漏2例,双侧组椎间盘渗漏2例,椎旁静脉渗漏3例,椎旁软组织渗漏3例。两组患者均无血肿、骨水泥栓塞、脊髓或神经损伤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情况

3 讨论

行PVP的经典穿刺路径是经椎弓根入路,该入路对穿刺入点和角度要求高,穿刺过程中需反复行正侧位X线透视来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和角度。同时由于椎弓根宽度和角度的限制,常需要双侧穿刺以达到骨水泥的对称分布。为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一些学者开始采用单侧入路穿刺。我们通过临床摸索和实践,建立了一种新的穿刺路径,即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

3.1 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PVP的安全性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之间的椎弓根上、下切迹构成,在椎间孔区附近,腰动脉分支与出口神经根伴行,多走行于椎间孔上1/3处。我们将皮肤穿刺点选择在上位椎体下终板水平,位于椎间孔下半部分,并在穿刺时询问患者有无放射性疼痛,这样可以避免损伤出口神经根和动脉。Heo等[9]通过CT血管造影发现节段动脉走行于椎弓根中线以下,认为于椎弓根中线以上部位进行穿刺是安全的。我们的穿刺区域在椎弓根上缘以上,不会损伤节段动脉。当穿刺针抵达椎体后缘时,X线正位透视使穿刺针不能越过椎弓根内缘,以免损伤硬膜囊。该穿刺入路由椎间孔外下抵达椎体后外上方,该区域存在静脉及其交通支,理论上存在发生血肿可能,但我们应用中并未出现血肿导致的临床症状。我们应用单侧经后外上方穿刺行PVP治疗56例OVCF患者,未发生血肿、硬膜损伤和神经损伤,进一步证实该穿刺入路的安全性。

3.2 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PVP的疗效

PVP治疗目的是向伤椎内注入骨水泥,以恢复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当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不对称时,椎体两侧的应力不平衡[10]。张大鹏等[8]根据术后X线片所示骨水泥分布将其分为5种类型,Ⅰ、Ⅱ、Ⅲ型骨水泥分布是较为理想的状态,能够维持椎体的脊柱力学平衡。Ⅰ、Ⅱ、Ⅲ型骨水泥分布者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明显低于Ⅳ、Ⅴ型骨水泥分布者。其中Ⅰ型是最理想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其伤椎刚度恢复最佳,伤椎与邻近椎体受力平衡最稳定,伤椎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最低。我们的研究中,两组患者中Ⅰ型+Ⅱ型+Ⅲ型骨水泥分布占比比较无差异,表明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均较为理想。但是单侧组Ⅰ型骨水泥分布率(45/56)明显高于双侧组(15/42),表明其骨水泥分布更为理想。虽然单侧组有2例呈Ⅳ型骨水泥分布,对此术中可采用对侧椎弓根入路穿刺再次注入骨水泥,以达到Ⅰ型或Ⅲ型分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比较有差异,而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无差异,表明单侧组手术时间更短、X线透视次数更少,而骨水泥注入量并没有因单侧穿刺而减少。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比较无差异,骨水泥渗漏率并未因单侧灌注时椎体内压力增高而增加,这可能与单点注射、骨水泥注射靶点较双侧组远离椎体侧方骨折线相关[11]。经椎弓根入路行PVP时,由于椎弓根限制,常需要双侧穿刺和反复X线透视来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和角度。而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时经肌肉软组织穿刺可直接达到椎体后上方,简化了手术流程,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

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提示两种穿刺入路行PVP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两组间比较无差异,表明两组疗效相当。这些结果证实,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PVP是可行且有效的。

3.3 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PVP的优势

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相比,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PVP有如下技术优势:①单侧穿刺经肌肉组织直接达到椎体后方,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X射线暴露;②穿刺路径在软组织内,可行良好的局部浸润麻醉,减轻患者疼痛;③穿刺技术不受椎弓根限制,可以较大范围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和方向,使其直达或尽量靠近骨折区域,使骨水泥在骨折区域精准地充填,提高手术疗效[12];④对于椎弓根非常细小或模糊不清的患者,穿刺位于椎弓根外,避免了损伤硬膜和神经的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⑤对于肺功能很差或因疼痛无法俯卧的患者,可以在侧卧或半侧卧位下完成手术。

单侧经后外上方入路PVP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次数少、骨水泥分布更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穿刺针双侧单侧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静脉针及穿刺针中锡的含量
一次性输液器的创新改进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