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鲜,韦壮苗,黄璘琳,徐凤林,潘丽梅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一直以来,注射给药错误的管理焦点大多在静脉输液途径上,对其他注射途径如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等(下统称注射途径),因其药量小、进入患者体内的过程短而几乎被忽略此途径导致用药错误的风险。实际上,随着限制门诊输液政策的深入落实,急、门诊注射途径给药占比越来越高,用药错误的风险亦随之升高。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皮下注射与肌肉注射给药途径发生的用药错误占所有给药途径错误的8.31%[1]。更令人担忧的是,因为药物进入患者体内的时间短,发生用药错误的当时或过后可能从未被发现。双重校对(两名不同护士之间的核对)可以减少93%的潜在错误,提升药物安全[2]。本院自2019年起执行在配药前后、注射前后双人同时核对流程,在防范给药错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但因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特别是夜间单人值班的情况下,双人同时核对流程难以继续实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依据2019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的“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患者安全”[4]的管理理念,我们将患者及家属(以下统称患者)参与写入双人核对流程中,解决了在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亦能执行双人同时核对的难题,确保了注射途径的用药安全。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输液室进行肌药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的患者作为参与核对的第2成员。排出标准:18岁以下、有听力障碍、认知障碍、识汉字障碍和读写姓名障碍者。
2020年4 月至2021年3月在绿区输液室组8名注册护士:每日值白班2人,卡上午班和卡下午班的中午班各1人、小夜班1人,均为女性。从预检分诊处临时回绿区顶替白班护士除外。护士资料与2019年度同期护士资料统计如表1。
表1 项目实施前后护士的一般资料(n, %)
凭患者的就诊卡或就诊号经打印的电子合格注射单和有疑问医嘱澄清后的注射单。排除医生的手写注射单。
本课题组经过查阅文献、专家会议和讨论,对2018年度失效模式评量矩阵图的风险点和未评估部分重新计算得出新的风险系数,编制患者参与核对流程的具体环节和核对的内容,提交护理部审核通过后试行。在试行过程中根据核对内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程度适当调整,形成如图1的最后的流程,并把流程公示在接待处,诚请患者的参与。
图1 药物注射核对流程图
2.2.1 评价指标
①计算双人核对执行率:编制患者参与双人核对流程清单式查检表,进行查检。包括接待药物时与患者核对、注射前后与患者核对,以现场查看、抽查视频监控、计算患者参与核对后按压有指印的注射单、当日或次日电话与患者咨询护士为其执行治疗的过程是否核对相关信息等方式为证计数;②统计用药错误发生例数;③患者满意度:采用第三方测评结果数据;④护士满意度调查:自制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核对流程、核对内容、护患关系、成就感、安全感等多维度。
2.2.2 效果评价方法
将上述指标与上年度(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同比分析,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为有效改善。
项目实施后,课题组组织专家对患者参与双人核对效果进行了评价。护士请患者参与的双人同时核对执行率明显提高,从2019年度的76.32%提高到94.22%(P<0.05)。用药错误发生频率也从2019年度的2例(途径错误:皮下注射误为肌注)变成了0例,具体如表2。
表2 项目实施前后各指标评价结果(n, %)
根据患者满意度第三方(广西南宁搏信纪元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测评报告(每年2次),患者对急诊医学科护士尊重自己的权益方面和责任心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变,分别从2019年的81.00%、82.32%提高到89.00%、87.49%。
护士对本岗位的工作微环境、对核对流程与核对内容、与患者的关系、成就感、安全感等方面的满意度从80.45%提高到了96.37%。
患者及其家属参与(Patient and Family Engagement,PFE)是指营造一种“患者、家属、临床医生和医院工作人员结为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环境[5]。患者参与注射途径药物的使用过程中的核对,可以缓解护理人力紧缺的压力,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体现了管理组织对护士、患者的人文关怀。
护理人力紧缺,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20年初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急、门诊治疗量明显下降。根据工作需要,有5名护士被安排到急诊医学科大门入口处发热预检岗位轮流值班,作为面向绿区急诊患者服务的输液室只有1名护士值夜班,执行各种药物注射、输液等治疗时无法做到双人同时核对。而白班虽然有2~3人在岗值班,但护士人均治疗负担量的也比疫情前的治疗负担量增加,让正在执行治疗操作过程中的另一名护士暂停手中的工作前来与之共同核对,显然是不现实的,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使其他患者等候过久。请患者参与的核对流程,让患者在药物交接时核对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等等的同时即明白自己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与用量、用法、时间、批号、效期、用药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在注射前和注射后再请患者与护士核对自己的姓名和年龄、药物名称、剂量和用量、作用、用法、治疗时间等,既能体现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避免用药错误,确保药物治疗的五“正确”,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缓解了护理人力紧缺的压力,消除了因无两名不同的护士之间的核对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
由于把患者参与的核对写进了工作流程,在配药前即与患者沟通,进行药物的“十核对”,在注射前与患者“七核对”,在进针前和拔针后又与患者“三核对”,在核对过程中,切实地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沟能与交流时间,使患者觉得护士的工作认真的、仔细的、责任心是很强的,是关心自己的安危的。患者的这些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把护士还给患者”的要求,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人文关怀实践是由医护、卫生政策部门、医院管理者、患者与家属等多方面参与的一项系统、复杂、持续的工作[6],而护理人员短缺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具体关怀实践,也会影响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深人文关怀实践的困难[7]。将患者参与的核对写入流程中,强制地将患者参与的核对融入每次的治疗工作中,注重了护理细节管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感受到被关怀和被尊重。对护士而言,通过执行合理的核对流程,有患者作为第二道保障与自己同时核对,有效地杜绝了差错的发生,避免了自己成为“第二受害者”[8],感觉到这是个能被爱护的有温度的流程,从而更加自觉地按流程完成各种注射操作。
虽然,每个护士都会把“三查十对”制度诵得十分流畅,但落地执行仍有差距,并未达到100%落实。将患者参与到药物注射途径的核对流程中,符合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全球患者安全“药无伤害:“知道、核对、问一问”,鼓励患者、照护者积极参与到药物治疗和使用药物包括处方、准备、配药、管理和监测等流程的行动”[9],可弥补护士人资源紧缺未能完成的两个不同护士之间的双人同时核对,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患者参与核对流程亦可推广到急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输液途径的用药核对,但需要考虑患者的关注度,避免部分患者与护士关系较熟悉时因信任护士,而对护士“对唱”闭着眼睛也应声嗯嗯,造成双人同时核对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