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021-08-17 01:44熊进
南北桥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熊进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使其积累更多的数学学习经验,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先分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再阐述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0.056

虽然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就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并在知识的掌握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此前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数学教学工作都不够系统,这也是为了保证幼儿的个性成长,不给他们太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小學其实是学生接受系统化数学教育的开端,是学生夯实数学知识技能基础的重要时期。到了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一般已经有了较大的成长,积累了较多的基础数学知识,这是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机会,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重点。以下就对此展开详细的分析介绍。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困扰

(一)学习难度加大,课堂时间压缩

低年级数学以简单计算为主,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数学知识点更为复杂,学生会接触更多复杂算法、图形、公式等内容,也会学习相关的数学工具与数学规律。这些知识点都具有一定难度,往往解题过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同时也要引入适当公式。部分学生甚至难以适应这种难度。不同于以往教学标准,新课改后,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自主性以及探究能力为主,同时教师也要减轻学生压力,构建高效课堂,通过全面的课堂时间压缩,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习能力有限,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于高段学生学习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思考时间,并要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学生有了更多自主的学习时间,但因学生自我能力调节差,不知道如何去学习,很多学生缺少老师的监督引导,就找不到学习方向。因学生缺乏自主意识,无法深入的进行自主学习,不能全面的规划学习内容,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虽然高年级数学增加了一定难度,但通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解题技巧,提高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能够在高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实践水平。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了学生成绩,也利于教师全面的开展实践教学,对于数学教学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数学分析能力,形成数学思维

小学生学习时由简到难,数学更是如此,先从简单运算入手,逐渐到高年级,他们开始对图形、数学工具等内容进行学习,掌握了更多有效知识点,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同时有效的教学引导,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这对学生日后数学能力不断提高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拓展,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以生为本来调整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教法会影响学法。传统教学所采取的讲授法实际上更多的是单向输出的过程,学生被动接受,逐渐会使教条主义思想影响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信心。

所以,在实践课堂中,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优化教学方式,针对性的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践的条件。学生在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点时,能加强认识,并掌握更多学习技巧。这样的方式不仅利于促使学生激发兴趣,也能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运用讨论法开展教学时,学生在讨论中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深化理解具体数学内容,促使学生不断提高综合水平。借助探究式学习模式,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自主学习探索,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不断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积累了更多实践经验,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必然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诱导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要尽量少讲,给予学生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巧妙引导,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其心理潜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形成探索精神。教师不能直接对知识点进行解说,而是要诱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这也能帮助学生调动思维,激活认知系统,使其萌芽兴趣,积极主动探索,逐步进入深层次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借助“化圆为方”实验引导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探索,通过提出探索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探讨,让学生集中于“形变而面积不变”这一知识点上,并且认真思考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激发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具体到数学学科,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让学生能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好。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是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看似冰冷的数字其实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看似简单的概念、定理其实也有着多姿多彩的背景故事,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爱上数学,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

例如,学习“小数除法”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小学生刚接触这方面知识,对纯粹的计算缺乏学习热情,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搬至课堂上。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认识“小数除法”的本质,认识到本节知识点原来在生活中有如此大的用处。教师这时可以布置一个课后购物的家庭作业,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内容。

(四)借助数形结合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数形结合是学科思维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所谓数形结合,就是能够将图形与图形可能包含的数字信息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实现两方面的互通与相互补充,使学生能够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效率,拓展学生对图形及数字的思维认识。一些学生面临的学习难点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迎刃而解。当学生进入初中,遇到更加复杂的数字和图形几何知识后,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解题,以便更好、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完成解答任务。

在引导学生进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首先向学生展示教具模型,让学生通过尺子等各种工具对不规则的多边形进行切分,了解这个空间图形的组成,然后再进行面积的计算。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切分图形的,采用了哪些技巧。比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在多边形中只要找到两条边和三个角,然后再画一条线将其中的两个角连起来,一个三角形就被切分出来。这个例子体现了最基础的数形结合方法,不仅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帮助,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通过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展示清晰明了的数形结合案例,使学生明确该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与图形之间的连接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提高。

(五)引进翻转课堂,拓宽自主学习渠道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现象,进一步提升数学知识的宽度和广度。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的时候要做到教与学之间的生态平衡,营造主动而又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拓宽学生的自主学习渠道。在课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预习内容发送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不同水平的学生预习的任务是不同的,这样有助于帮助全体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发现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听讲,极大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需求进行适度的指导和点拨,消除学生的疑惑,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获得较大的收获。在课后,小学数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及时进行巩固复习,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归纳数学思想方法,为课下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引导学生学会自测自评

每节课结束之际,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测自评,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与反思,体会获取知识的愉悦心情。同时学生也要感受和认识到还有待努力以及改进的地方。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授课后,在学生的自测自评环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这一节课你学到什么?”学生答“学会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师继续问“该如何計算,是怎样学会的?”教师问,学生答。通过观察情景图,从分数单位入手,与同分母分数的法则进行联系,而进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第三个问题则是“学完这一课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答,“我还想知道的是,如果一个分数与一个整数进行加减,应该怎么计算?”最后一个问题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呢?”有学生回答“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解决问题之间的规律性。”通过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自测自评,使学生对每节课中的得与失进行回顾,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以及能力。

(七)有效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

评价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是推动学习发展的有效动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要充分借助各种评价手段。由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比较短,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因此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表扬,通过批评促使学生及时审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能自主寻找解决的策略,通过表扬促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评价方式有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师生评价要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开展,通过教师的评价给予学生最好、最准确的建议;生生评价要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因为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而可以被学生更好地接受,也能给评价者自己带来更深的触动;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进步的最好形式,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加主动地要求进步。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尺度,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出发,分层次地公平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持有自己的个人主观感情,对学生产生偏见。

(八)借助提问彰显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道路上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思考“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这些能力?”面对该疑问,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成果。学生的主动提问反映他们在数学上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切实存在的学习及理解上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在弥补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的短板或盲区,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完善。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向学生提问,也要给学生主动提问以足够的勇气和空间,要保持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必要的时候要组织学生之间的辩论或争论,在激烈的交锋和相互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良性发展。

在教学“比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发现学生对这些内容会产生很多疑问,但是部分学生不会选择主动提问,而是等待教师开口或者是其他学生开口。比如,有的学生问“比例和百分数有什么样的关系?二者之间有何异同?分别有什么样的实际应用意义?是不是只要掌握百分数就足够了?”学生提问之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如果发现大家都表示自己也不太懂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比如商场打折促销时的返现百分比,以及体育比赛中的分数比或者其他场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自由讨论,最后请几名学生总结发言,教师加以补充纠正。这种方式相比教师直接将这些知识内容告诉学生,能令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思维能力得到的锻炼也更充分。

四、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系统结构,优化数学知识的内容结构,把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放在首位,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思想示范,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还应高度注重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这既是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蒋佳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99.

[2]支启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2013(27):44-45.

[3]梅振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0,22(10):169.

[4]张龙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J].科技资讯,2020,18(13):173-174.

[5]孙海东.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发展,2020(02):93.

[6]李志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6.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