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德以明智,思行以致远

2021-08-17 14:39贾登萍
南北桥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贾登萍

【摘    要】德育是人才体系建设的根基。有人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也就是说,德育教育应当既包含情感之育,也包含智力之育,所以德育应是教育的最核心内容。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因此,小学就成为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而语文学科是一门饱含情感之美与文化之美的学科,其中蕴藏丰富的德育元素,所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要恰当地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健康积极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0.032

德育是新时代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德育教育思想已然渗透在我们的文化内涵之中,无数的先贤和智者所追求和诠释的,正是高尚的德行思想,而也正是这些思想,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发展。所以,在当今的教育教学进程中,德育教育俨然是不可忽视和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儿童时期是思想品德塑造的黄金时期,因此德育应当从儿童时期抓起,人才德行思想的改变和塑造更加有赖于小学阶段的熏陶与感染。所以,小学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德育的有效方式,并将之与学科融合,成为潜移默化的德育助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德育的重要性

语文是中华经典思想文化的集锦,是引导学生探索文化奥秘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它同时也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是带领他们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元素的途径,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思想充斥着语文课堂,也正是在这样的知识载体中,学生才能够接触到更深层次的德行品质,理解其中的深邃内涵。由此,借助小学语文学科,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借助语文载体开展德育,能够让学生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语文是优秀的思想和知识汇聚地,其中包含着很多优秀的思想认知,渗透着从古至今的高尚德行观念,在语文学科中开展德育,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吸收其中的思想,从而不断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念。

其次,借助语文知识体验德育,能够让学生内化良好的文化意识,构筑优秀的个性品质。语文知识丰富多彩,不仅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语言的独特性,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学生就能够正视知识中所蕴藏的文化意识,并以优秀的文化锻炼自己的思想,构筑起优秀的个人品质。

最后,借助语文学科实践德育,能够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能力,完善自身的德育水平。语文学科也是注重实践类的学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深化语言的运用技能,也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德育行为的平台,就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实践德育行为,不断提升其行为能力与道德水平。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语文是知识涵养最为丰富的学科,对于小学学生而言,语文学科不仅有字、词、句的变化应用,还有丰富的情感、思想、认知和意识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其中还蕴藏着发人深省的道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感受生活。所以,借助小学语文学科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将大大提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帮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语文文化的涵义,从而健康地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科中的德育元素,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力量。

(一)依托教材内容,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内涵

教材是学生开展语文知识学习的核心工具,也是带领学生步入文化殿堂的指引,在丰富的语文素材中,学生能够看到言辞之美,感受文化意蕴,理解情感之力,体会品德力量。由此可见,教材是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而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认识语文学科的主要途径,只有真正理解语言知识,才能够理解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才能够深入吸收其中的德育内涵。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依托语文教材内容,通过深入地挖掘和整合,将语文知识与德育思想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和赏析,帮助他们体会语言深处的涵义,从而不断挖掘出语文知识中包含的德育思想。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为例,该篇课文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它以一粒种子的思想為牵引,展示了种子奇妙的一生。而这一生,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是悲观的,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是阳光的,因为种子总能“梦想成真”。怎么看待一件事情,事情就怎么对待你,这是由人的心态所决定的。而这也是一篇很好的德育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有效利用该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感受童话故事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欣赏,感受种子的心态。比如种子的每一个想法后面,都加了“那一定会很好”,并且当它实现它的愿望时,它确实快乐地享受着,如“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种子乐观的想法和态度。学生在欣赏时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其中的快乐元素,而如果再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学生也就能够发现种子总是往好的一面去想,它不会担心自己被锯断,也不担心自己老了不能用,更不担心自己是不是还能长成一棵树,而是积极快乐地享受着一生的变化。通过带领学生赏析,他们就能够体会到平凡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深刻思想,逐渐渗透进其中蕴藏的德育内涵。

(二)结合诗词教学,在诵读中熏陶良好品德

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文化载体,它很好地诠释了古人的情怀、气节,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追求,是体现良好的德行思想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几千年来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是古人智慧的充分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词不易理解,但因其具有优美的韵律,朗朗上口,学生往往能够在多次诵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其中的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也成为开展德育教育的有力支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积极结合诗词教学,通过趣味、生动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多样诵读,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诵读过程中领略到诗词中的故事,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元素,继而理解古人的思想,久而久之,也就受到了良好品德的熏陶,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以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为例,该首诗是唐代王维创作的一首充斥着浓烈的思想之情的诗篇,作者以“独”“异”“倍”“一人”等几个鲜明的字词,就凸显了自己身在他乡的孤独凄然之情,也衬托了自己对家乡的加倍怀念之感。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通过多样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去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配乐诵读的方式,用符合作者心境的音乐作背景,带领学生去把握诵读节奏,配合背景的衬托,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就能够有所体会,能够感受到诗词中所蕴藏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体会到的情感融入诗词之中,再进行诵读,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情感熏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诗词,感受其中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故乡和亲人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他们在诵读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家乡和亲人的理解和思念之情,继而熏陶出良好的品德情怀,促使学生形成更加浓郁的道德情感。

(三)融合德育情境,在体验中感受智慧熏染

语文是一门注重体验的学科,语文知识的渗透通常都是通过文字来实现的。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很多文字都是他们未曾接触过的,甚至有些话语他们在理解时还存在一定困难,由此,就更加无法让他们深入理解语言文化中的德育内涵。而情境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化的最有效形式,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之中,学生能够通过切身体验去感受文字的意义,去理解文中的场景,继而也就能够体会到情感,理解其中的思想。所以,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合德育情境,通过语文知识与德育情境的融合,带领学生体验不同的知识内涵,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智慧,继而促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增进德育智慧。

以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为例,该篇用明快又紧凑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呼风唤雨”的20世纪。为什么说它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通过学习,学生就能够知道在20世纪,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技创造出了无数的奇迹,将曾经的神话变为现实。而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成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与科学有关的德育情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学发明,或者某个科学家,通过演绎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来展示20世纪的“科技神话”。比如有的学生利用多媒体等声光设备,模拟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刻,有的学生用多媒体演示了火车速度在20世纪的飞跃,还有的学生设想了未来的生活场景,并用情景演绎的方式将自己的设想展示了出来……

通过这些情境模拟,学生不仅了解了科学发明的不易,惊叹科技发展的迅速,同时还能够从中体会到科技进步过程中的艰辛,感受到人类智慧的力量。继而,当教师再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有关科学发明的话题以及科学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就会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探索,从而熏染出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观念,使之成为德育践行的有效保障。

(四)开展文化实践,在活动中内化行为模式

语文学科虽为文学类学科,但其本质上是依托于生活的。在上下五千年的时间荡涤下,中华文化在生活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变革,最终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而这些思想都能够在语文学科中予以体现。所以说,语文学科与文化实践是不可分割的。而文化实践是带领学生真正领略生活中的思想文化的主要途径,它能够让学生真正看到德育思想如何落地,如何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当积极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真正融入到生活之中,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实践行为,促使他们不断提升思想文化的外在行为能力,继而在活动中内化德育行为模式,成为能够实施良好德育行为的践行者。

以四年级上册《陀螺》教学为例,陀螺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民间游戏器具,它集合了綜合力学的概念,是一种动态平衡模型。而随着文化的不断传承,陀螺这种游戏也随之继承了下来。每个地方的陀螺叫法不一,这与当地的文化习俗有很大关系,而探索地域文化,就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文化思想和内涵,继而形成德育内驱力。因此教师可以从陀螺游戏入手,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挖掘中华历史中遗留下来的很多文化元素,比如剪纸、花灯、蹴鞠等等。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以及文化传承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亲身参与这些文化的体验之中,通过体验陀螺游戏、剪纸活动等等,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五)借助完整评价,在思考中夯实德育能力

评价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对于德育教育来说,评价更是促进德育能力内化的有效推进动力。在科学合理的评价声中,学生不仅能够看到自身学科知识的进步,还能够从中汲取具有德育色彩的思想和能力,继而能够正确看待评价结果,并积极进行反思,实现思想和行为的协同。而片面的或者仅仅以知识水平为结果的评价,往往会降低学生的能动性,使得他们忽视德行在成才道路上的价值。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知识能力的评价和德育的评价同等重要,教师应当进行综合性、完整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除了知识以外,还有更加重要的思想和行为要加以塑造,继而使得他们能够在思考中不断夯实德育能力。

以四年级下册《芦花鞋》教学为例,该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是诠释童年苦难的一部作品。其中的主人公青铜和葵花经历了成长过程中的无数苦难,但在他们的经历中都透露出了自身优秀的品质,在苦难的磨炼下形成了坚强的人格。该篇小说是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作品,而同时,它也是极具德育教育意义的题材。所以,对于该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语言描写和故事情节,还要引导学生从德育角度去深入剖析其中蕴藏的情感和深刻的苦难意义。同时,在课程评价中,教师不能以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水平为限,而应当积极评价他们在其中收获的情感认知以及对主人公行为的理解,从德育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将文中所蕴藏的苦难思想渗透给学生,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完整、全面的评价之中,学生既能够提升语文知识水平,又能够从中体会到德育思想,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开展思考,将思想与生活相结合,继而就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德育思想,从而夯实德育能力。

三、结束语

语文学科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德育的载体,将德育与语文学科相互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教师成为了德育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将德育思想渗透到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成为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才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更应当注重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德育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德行思想的引导下增进智慧,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在道德行为的规范下成长为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滑小伟.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9(37):254-256.

[2]吴楠楠.立德树人,成人成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华夏教师,2020(1):65-66.

[3]刘芳.让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8):258.

[4]李国林.新时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J].科技资讯,2020(28):152-154.

猜你喜欢
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高职英语课堂渗透人文教育理念的实践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