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鑫
“口罩哪里去买?” “网上购买的商品,快递小哥进不来小区,80岁的老人,哪能弄法子呢?” “疫情这么严重,学生怎么开学呀?”……
去年疫情期间,市信访办共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人民建议摘报》140余篇,市领导批示142条,直接推动了“随申办”应用范围扩大、口罩预约机制完善、道口信息采集关口前移、返沪人员隔离措施完善、支持企业28条落地落细、“空中课堂”优化、疫情期间“停车难”缓解……“人民建议”为精准防疫贡献了无穷智慧。
为更好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提升人民建议征集能级,6月23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并于7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属全國首创。
“被动收”变“主动征”
上海是全国较早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省市。随着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全面开展,建议类信访事项在信访总量中的占比从2012年的6.5%上升到2020年的30%,采纳率从58%提高到98%,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170余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多年来,人民建议征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收”——汇集人民群众的建议并整理上报,本次立法创新人民建议征集模式,推动人民建议从“被动征”向“主动求”的转变。“若干规定建立了人民建议主动征集制度”,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若干规定明确各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或者作出重大决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重大民生等问题的,以及就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主动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的,可以根据需要开展专项征集。开展专项征集,应当向社会公开征集议题及相关情况、征集途径和方式以及征集期限等。同时,还明确开展主动征集的,可以通过向社会公众发布征集情况的方式进行集中反馈。
与此同时,“若干规定营造全社会参与人民建议征集的良好氛围”,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团体、行业协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各类智库、境外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上海发展。若干规定要求通过人大监督,以及市、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会同相关督查部门联合督办等方式,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监督检查,“鼓励各级国家机关开展优秀人民建议评选,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奖励”。丁伟说。
“全过程”问计于民
法规表决通过的前一天,十一届市委第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法规实施的当天适逢党的百岁华诞,立法为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重大举措,具有特别的意义。
本次立法的内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立法的各个环节也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充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市委、市人大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这项立法工作。”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陆民印象深刻,去年10月和今年1月,市委常委会两次听取工作汇报,李强书记对立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今年2月,若干规定(草案)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计划正式项目。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于今年3月提前介入立法起草工作,会同常委会法工委、信访办和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等单位共同组成立法专班,全力推进法规起草工作。立法专班先后召开8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同时,将形成的征求意见稿送有关部门书面征求意见,收到反馈意见百余条。
4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分别面对专家学者、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建议征集点、优秀建议提出者召开了4场座谈会,“会后,我们对这些建议逐条进行分析研究,采纳吸收了其中的不少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说,在畅通征集渠道方面,增加了“随申办”移动端等政务新媒体;在建议要素方面,设置了不宜作为人民建议提出的负面清单;在办理反馈方面,区分征集方式,规定了不同的反馈途径;在成果转化方面,细化了促进转化的方式;条文的逻辑顺序也按照座谈会上提出的意见作了明晰。“作为一部市民百姓参与城市管理的专门法规,我们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把立法过程变成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决策的过程,变成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
依托信息平台高效征集
“一流的城市治理,离不开群众参与。”立法明确将各级国家机关作为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主体,这不是简单的多块牌子、多项职能,关键是今后怎么依法开展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民建议征集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通渠道、拓宽平台、转变方式”,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看来,在保障建议人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提出建议的基础上,应融入城市治理“两张网”,更好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门户网站、“随申办”移动端等政务新媒体的“云征集”功能。
若干规定明确要求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建立完善人民建议征集信息系统,接入“一网通办” “一网统管”平台,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实现工作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其他国家机关也要加强自身征集工作信息化建设,共同推动征集工作的规范、透明和高效。”丁伟说。
“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以若干规定正式实施为契机,以法治建设为引领,推动各级国家机关依法征集、依法办理;以优化渠道为抓手,让征集渠道随处可见、征集信箱触手可及、群众建议随时可提。”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主任王剑华表示。
跟踪评价促进快处快办
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给市民生产、生活造成很多困难。高峰时,12345市民服务热线涉疫来电一天超过2万个,“上海发布”平台留言一天超过3万条。人民群众的诉求如何高效回应?人民群众的建议怎样为决策提供参考?如何高效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当务之急。
当时,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设立了疫情防控群众意见建议办理平台,形成集收集梳理、督办反馈、宣传引导于一体的工作机制,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这个平台推动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诸如口罩供应不足、社区如何防控、隔离措施如何落实、优化在线教育和各类服务、跨省防疫协同、复工复产、境外留学人员关爱、境外人员来沪后管理措施细化等问题,有效解决了公共突发事件下“时效性”和“抓落实”两大关键问题。这次立法固化了疫情防控期间群众意见建议办理平台高效收集、快处快办的成功经验,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期间人民建议的收集、处理、回应提出专门要求。
对群众反映的涉及普遍性、政策性、倾向性的建议事项,特别是跨部门、跨区域的问题,要加强督办检查,才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合理建议转化为政策措施。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老先生的发言令立法工作者们印象深刻。2013年至今,他一共提了9条人民建议,多次被评为优秀人民建议。作为资深建议人,他提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要实行闭环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大督办力度,建立定期跟踪和评价制度,抓落地、增实效,切切实实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获得感、积极性。
这条建议与立法机关的想法不谋而合。丁伟介绍,若干规定不仅明确各级国家机关应按照规定的时限登记、受理、转送、办理收到的人民建议,积极开展调研论证,并采取规定的方式和途径予以反馈,同时“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建立健全人民建议综合研判、转化机制,促进建议的落实转化,对促进落实转化的具体方式作了明确列举”。
“我们将健全人民建议的收集梳理、办理反馈、成果转化、表彰奖励等工作机制,形成从征集到落地的‘闭环管理,实现群众建议分类办、精准办、高效办,全力推动‘大家的事,与群众多商量、请群众来参与、由群众来评判。”王剑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