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娣
【摘 要】数学教与学的开展,离不开问题的驱动与引领。只有以问题为载体,方可切实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内涵、把握数学关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达到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驱动;促进;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0-0082-02
Practical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Deep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for Primary School Pupils Driven by Questions
(Kongjiaya Second Primary School, Anning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WEI Xiaodi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drive and guidance of problems. Only by using problems as the carrier can students earnestly mobilize students to learn mathematics knowledge,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mathematics, grasp the key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onsciousness of mathematics, and the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roadening students' thinking space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Keywords】Problem-driven; Promoti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一、借助數学抽象性问题,促使学生在逻辑分析中开展深度学习
众所周知,数学深度学习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充分理解、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以促使学生在数学思维、理解能力、综合素养上实现蜕变。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其学习方式主要以直观认知为主,且呈现出由直观具体、单层思维向抽象理解、逻辑形成的倾向而变化。因此,教师应该以问题为驱动,促使学生在由易到难、由繁到简的问题探究过程中获得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塑造,为确保课堂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而奠定基础。而且,教师对抽象性问题的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这使教师在开展问题设计时,必须把握最基本的原则与规律。
一是必须确保问题的逻辑性特质。教师可以借助诸多关联性、衔接性较强的问题作为驱动,促使学生在由浅入深的逻辑推理、探究、分析中开展深度思考,透过问题表面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而达到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充分开展深度学习的目的。
二是必须确保问题的教育性特性。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性,设计出与教学目标、学习预期、学情现状相契合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启发下进行思考,在问题引领下深度学习,达到激活思维、塑造素养、提升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开展“分数意义和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分数的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入手,指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分母等所表示的内涵;接着引入“数形结合”思想,播放多媒体动画:6个小动物集体为小猴子举办生日派对,现在需要切蛋糕,请问对于下列问题该如何理解:①如何均等分配蛋糕;②均等分配的情况下,小猴子得到了多少蛋糕?该如何表示?③小猴子和小兔子总计得到了多少蛋糕?根据上述问题,教师再引入“均等分圆的方法”等数学方法,并组织学生拿出圆形卡纸尝试分割,促使学生在实践与想象中获得对“分数”概念、性质、形式、意义等知识的深度学习与深入理解。
二、融入直观想象性问题,培养学生在数学建模中开展深度学习
以问题为驱动,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建模意识,既可以推动深度学习的开展,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带动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合理想象,充分联想,结合一些统领性、可行性问题探析,构建基本数学模型,能为促使数学学习向着纵深发展而奠定基础。
例如,在开展“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问题:统计班级同学兴趣爱好占比,并组织学生在直观想象中展开分析,借助基本逻辑关系构建数学模型:兴趣爱好占比=××兴趣人数/班级总人数。随后组织学生开展调研与统计,就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用实践数据来验证对应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确保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深度学习的开展给予保证。
三、利用数学运算类问题,引领学生在数据分析中开展深度学习
运算能力是小学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意识与能力之一。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基础性、针对性、辅助性运算,设置具体问题,创设运算情境,让学生在深度运算中获得认知迁移,逐步推动其深度学习的实现与开展。
例如,在开展“负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入当地气温案例:秋冬更替之际,某地气温波动很大,11月5日气温为零下5?°C,11月6日为零下4?°C,11月7日气温上升4?°C,请问12月7日气温为多少?°C?对此,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题目中所涉及的数据开展分析,进而排除干扰内容:11月5日温度为零下5?°C,建立运算关系:11月7日气温=-4?°C+8?°C=4?°C。这一运算过程的开展,既强化了学生对“负数”内涵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促进了深度学习的开展。
四、教学关键之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深度学习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这种发现、理解较为深刻,学生也容易掌握相关的规律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时间。在教学的重点之处设计问题,才能够将教师、学生、文本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多维度的对话,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探究,从自我感知当中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发现数学教学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运用对比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如“利用同一张长方形纸张,不同的折法,涂色部分为什么都是其??”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张分别表示出?,折纸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数学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折法,体会将纸张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那么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为何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呢?”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形状不同,但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的图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终得出结论:无论是任何图形,只要将其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可以用?来表示。通过数学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操作和对比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的数学本质。因此,在教学的关键之处设置合适的数学问题,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概念,使学生深入学习。
五、在数学知识的联系之处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将单个知识放到整个知识系统当中去看待。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单个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特点,寻找学生的认知起点和逻辑起点之处,寻找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驱动学生深度思考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在运算过程中,相同数位需要对齐,相同计数单位进行运算。这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细致观察,了解异分母分数,可以直接进行加减运算吗?为什么呢?”在学生通过直观图和通分两种方式进行探讨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所运用的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然后让学生知道虽然所运用的解决方式有所不同,但道理却是相同的,都是用转化的方式统一分数单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发展状态,还需要引导学生构建新舊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
六、结语
总之,以问题驱动促进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开展,既符合新时代数学教学导向,又顺应新时期学生的认知需要。因此,教师应该以问题驱动为辅助,加强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深度学习、深度探究、深度实践,为确保小学数学教学效能的提升、学生数学认知夙愿的实现而奠定基础。同时,教学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应该从学生认知实际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尽量凸显问题的发散性、引领性、探究性、发展性价值,让具有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均获得谈及、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使问题驱动与学生发展相得益彰、互促并进,为确保小学数学教学魅力释放,促进学生数学认知蜕变而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爽.问题驱动,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0).
[2]梅楠.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概念深度学习——以“分数乘法”教学为例[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6).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