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志 军
(浚县新镇中心卫生院外科 鹤壁 456282)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常见于中青年人群。目前临床对于急性阑尾炎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1]。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于手术方案存在一定的争议。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开腹阑尾切除术一直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术式,但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小切口切除术相比于传统术式来说,不但具有切口小、术后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并且能够探查腹腔盆腔器官状况,在临床得到了推广使用[2]。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这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12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中有男35例,女25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5.3±8.2)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37例,女23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4.2±8.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静脉全麻后行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对于腹腔污染较重的患者置留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和补液治疗。
研究组采取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并呈平卧位,铺巾和消毒处理后,以压痛最明显而且距离麦氏点最近处做一2~4cm左右的切口,逐次切开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将肌层分离后到达腹膜,并将腹膜进行外翻、固定,观察其腹膜内部实际情况,使用甲状腺拉钩牵开腹膜,在直视下将小肠与大网膜推开,再使用组织钳提起盲肠,顺着结肠带方向检查阑尾;使用组织钳将阑尾取出,在切口外部切除处理,然后将阑尾血管结扎,清洗残端,利用1号丝线进行缝合切口。可在术后7d将缝合线抽出。
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VAS评分、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VAS评分、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差异
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的伤口感染、出血、腹膜炎、肠梗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切口切除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小切口切除术作为急性阑尾炎治疗的新术式,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不但能够对腹腔进行全面探查,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避免盲目开腹探查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同时在发现合并其他疾病情况下也可以转为开腹手术[3]。小切口切除术患者的康复速度快,这主要是由于小切口切除术切口小,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小,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同时由于切口小不容易形成瘢痕,对患者腹部美观无影响,受到女性患者的认可[4]。小切口切除术相比与传统开腹手术中,手术创伤小,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主要是由于小切口切除术中减少了很多需要牵拉脏器的操作,从而降低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
为了进一步比较开腹手术与小切口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对照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124,P值为0.103),这可能是由于开腹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开腹关腹处理因此时间较长,而小切口切除术需要充分暴露阑尾,冲洗腹腔并处理阑尾根部,总体来说两种术式所花费的时间均较长,但是也要考虑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即外科医生水平的差异[5]。但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VAS评分、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5.114、5.024、5.213,P值为0.041、0.040、0.042),这可能是由于小切口切除术的切口小因此出血少,同时术中使用超声刀,能够边切除边凝止血,因此出血量较少,而开腹手术中主要使用止血钳止血,因此出血量较大;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主要是由于小切口切除术的切口小,且术中脏器牵拉操作少,因此术后疼痛程度较低。研究组住院时间短可能是由于患者术后预后好,因此能够早期出院。
综上所述,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并大幅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