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艳 苏州市相城区玉成实验小学
家庭作业是体育学科中辅助教学的拓展手段[1],能够充分利用课外的体育教学资源,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凝聚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实践运动计划,形成良好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本质目的。双减政策下,体育家庭作业是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充足课余时间,发展运动兴趣与能力素质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起到重要作用。
体育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身体各项机能,培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教学方式[2],尤其在双减政策下,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消除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家庭作业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延展方式,能够使校内、校外形成一体化的运动体系,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深化学生的健康运动理念,使运动逐渐成为其生活的组成内容,持续重视并积极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体育家庭作业是指课外时间内,在特定的任务驱动下,由学生自主按照要求开展体育活动的常用方式[3],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在长期训练中形成运动习惯,增强自身体质。体育家庭作业通常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健康水平,发育阶段与成长规律等,科学、合理地制定运动计划,使学生充分利用节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有针对性且持续地开展体育训练,主要包括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作业实施与检查、作业评价等多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将运动实现常态化转变的重要教育方式。体育家庭作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等特点,要结合学生体育发展需要,系统化设计的内容,是在家校形成共识的前提下,对学生体育发展目标的细化与分解,是使学生由被动运动转变为主动锻炼的有效方式[4],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双减政策要求下,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体育家庭作业也成为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强化体质发展的关键内容,为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开展体育训练,体育教师需要以体育家庭作业为媒介,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尽可能兼顾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身体发展需要,融合多种不同的作业类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体育锻炼,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持续提升身体健康水平,在运动的快乐中实现综合发展。
体育家庭作业主要分为课堂延伸、体质强化以及自主选择等类型,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作业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情况的内容。针对课堂延伸的家庭作业,主要围绕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演练内容,一旦间隔时间较久,学生很容易出现忘记或记不准等情况,进而导致运动动作的错误或变形。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巩固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后及时对运动的动作、技术进行回顾与练习,加强对正确运动内容的记忆,规范、熟练地掌握各个动作,优化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针对体质健康的作业内容,主要针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而言,是以体能测试为核心,提升学生体质达标率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围绕学生体能测试的各项要求,合理制定作业计划,使学生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持续提升健康水平。教师可以采用量化的方式布置家庭作业,以跳绳训练为例,结合学生体质素质的基础水平,合理划分层次,设置不同的任务标准,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固定组数的跳绳练习,体质水平较好的学生,适应于较高的任务标准,即每组练习的跳绳数量为100个以上,处于中等体质水平的学生,适应于中等标准作业,即每组练习的跳绳数量为70个到100个之间,对于体质水平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较低标准,每组练习的数量控制在50个到70个之间,从而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够完成相应标准的体育作业,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建立运动自信,提升体质健康水平。针对自选类型的作业,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运动偏好与素质差异性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内容的训练,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进行自主选择。针对爆发力量不足,教师可以设置跑楼梯训练、骑自行车训练以及跳绳训练等,针对促进学生亲子关系的运动作业,可以设计为爬山、羽毛球、篮球等多种内容,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作业内容,提高对运动的主动性,并在良好的训练环境中,均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以体育家庭作业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发展,需要切实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只有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训练任务,才能使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循序渐进地获得真正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与检查环节,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检查渠道,做好学生运动的过程监督,及时给予指导,形成双向运动互动,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运动,强化体质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创新地采用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作业的检查,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由学生或其家长将作业完成的过程、结果以照片或视频等形式进行反馈,便于体育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动态,最大程度提升家庭作业的实效性。为了增加作业趣味性,教师可以设置作业打卡活动,在篮球、跳绳等常规性作业基础上,融入趣味准投等自选类作业,使学生自主选择,并在家长的监督与陪伴下开展相应的训练活动,拍摄训练过程的照片、视频等,将其发送至班级微信群,完成作业打卡,以21天作为一个周期,评选“运动小达人”,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还能够帮助其形成健康的运动习惯。教师针对学生的打卡情况,可以及时进行梳理与总结,针对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共性类问题,教师可以在微信群中进行实时指导,以视频方式,演示规范的动作,或者采用图解等方式,帮助学生认知动作的关键。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运动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单独辅导的方式,基于语音、视频等进行“一对一”在线辅导,给出学生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打卡的照片中,选取典型照片,张贴到教室,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也使图片成为学生体育作业相互交流、监督的一种方式,激发学生运动的内生动力,更快地建立运动习惯。另外,在家庭作业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如作业手册,全过程记录学生运动的内容变化情况与体质健康状况,为更加科学地调整作业内容与形式提供可靠依据。作业手册中可以设置作业目标、内容、评价等多个区域,发挥家校联动作用,实时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每周进行提交汇总,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训练完成情况,结合学生的体育作业情况评选“体育达人”等,将传统的训练检查转向双方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体育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做好训练计划调整,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体育家庭作业并不仅仅是学生课外训练的硬性要求,而是联动学校、家庭等多方资源的媒介,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亲子融合,见证学生茁壮成长的方式。为此,体育教师需要正确认知体育家庭作业在学生体质强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注重学校、家庭等力量的凝聚,使其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运动成长中,优化学生体质发展的实效性。
体育教师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家长参与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学生成长,在共同的体验中,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身体力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布置可行性强的训练内容,减少对专业运动器材的依赖性,尽可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辅助工具,使学生创新运动的形式。另外,教师在家庭作业的设计过程,需要注重学生身体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内容的合理搭配,科学安排运动量与运动负荷,保证学生在身体允许范围内开展锻炼,同时,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薄弱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作业内容,给出合理的干预建议,引导学生实现身体机能的全面、均衡发展。为了保证家庭作业的实际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体质测试,在体育教学课程中,每节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对学生的体育作业完成质量进行集体检测或者抽检,真实记录学生的检测成绩,当学生的检测成绩出现上升趋势时,教师可以采用特殊符号进行标准,并及时给予口头表扬,使学生体验认真完成体育作业的成就感,进而更加认真地对待体育作业,保质保量地强化训练效果。当学生的检测成绩与预期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了解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找准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作业练习内容与进度,使其建立运动自信心,逐步强化身体素质。教师还可以以月度为单位,围绕体育家庭作业内容设置相应的体育竞赛,使学生之间展开比拼,不仅能够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以赛促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强化运动自信,使学生具备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亲子运动会,由学生家长与其共同组队参与,将家庭作为单位展开运动比拼,通过学生比赛过程展示,可以明确学生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沟通,形成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针对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或者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家庭,教师可以召开小型座谈会,深入了解学生课外运动情况与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家长树立健康运动的理念,并向家长讲解基础的运动知识,针对具体的问题,给予专业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家长克服实际困难,更好地融入学生运动过程,实现陪伴成长,更好地发挥家长在学生强化体质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作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家长参与体育作业的设计过程,以社区为单位,结合居住环境的特点,定期开展爬山、骑行等体育运动,形成学生家庭之间的运动联动,营造崇尚运动的健康社区氛围,在强化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双减政策下,体育家庭作业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更多的实践与发展空间,作业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凝聚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等多方力量,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通过精心设置作业内容、形式,精心组织实施作业,能够使学生建立健康的运动习惯,逐步提升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只有发挥好体育家庭作业优势,保证学生运动的时间与持续性,才能发挥作业的最大教育价值,促进学生体质不断强化,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