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021-08-15 00:54侯珍霞贵州民族大学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课程思政

侯珍霞 贵州民族大学

体育课程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在体育课与思政融合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引领是必要的,高校提供有力的支持也是必需的,协同共进,最终把事情落到实处。以体育教学为载体,把握思政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关系,实现思政育人的作用,提升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体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一)高校体育是课程思政发展的具体形式

体育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实践载体,是课程思政的表现形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实践性强等特点。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竞争性与集体性,这些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品德以及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因此,在实践中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探索未知、形成个人道德品格。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课程育思政教育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功效[2]。

(二)课程思政促进高校体育育人功能体现

从现状看来,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认识上有很大的不足,在体育教学中“体”任占主要地位,而“育”的教育地位相对弱化。所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不高、思想教育意识站位不稳。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更好地展现,没有很好地发挥课程体系协同育人的合力。这是需要体育教育者反思的问题,在体育教育工作中,课程思政明确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深入、认真地思考,体育课的思政育人价值何在?再有意识地进行体育育人,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完善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校体育课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教师的历史使命是教书育人,这一职业有着特殊的存在意义。而体育课程特殊性则又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锻炼良好的体魄,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程建设的效果[3]。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自身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学科知识有扎实地掌握,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有助于提升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体育品质以及运动能力是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渠道。在体育课程建设中,根据学校的实践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新时期发展理念下,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是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的重点工作。通过有效的体育教育积极引导,将思政与体育课程融合,培养广大学生养成品德优良、意志坚韧的合格的人。为实现“育体”与“育人”的有机融合提供改革方向[4]。有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发展,同时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体育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能极大程度的鼓舞人心,从而发挥一定的育人功能。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学习氛围,校园文化的宣传是最好的体现。隐性教育往往是运用不同形式的载体将思政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在各种渠道中,通过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设所设想的效果[5]。

三、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体育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主导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的历史使命就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的意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指引着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在新时代发展理念下,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者,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掌握好这个鸿沟。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全体格、健康心理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熏陶。如想要更好的将思政与体育课程相结合,教师在运动程度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上体育教师是起主导性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一定的专业技能及授课水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思政意识[6]。

1.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自觉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专业技能、技术。同时渠道有职前培训、职中培训、职后培训等等。在参加培训研修,扩充知识和视野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重要渠道。学校积极组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优质课程教学比赛,提升教师开展思政组织的实践能力。体育教育的初衷是“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德育”为基础而展开的教育培养工作。重视学生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德育的培养,及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具备良好的思想觉悟意识、高尚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牢不可摧。很多体育老师在学校中才能遭到埋没,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特别是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教师会出现拘泥于现状,在体育教学方面也只是应付完成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变得单一、枯燥。渐渐的体育课堂变成了体育教师的“一言堂”不再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选择性问题。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对体育课程产生心理排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性原则。多启发引导,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不断的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入。

(二)课程教学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容支撑

1.优化体育课程内容,渗透思政教育的多元化

很多高校体育都很形式主义化,表面工作做得很好,但大部分不切实际。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要求来进行教育工作。忽略了思政教材的多元化,没有形成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其工作过程中进行探索、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体育精神就体现在遵守规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等意志品质。而这些恰好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融入,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整合体育课程思政教材,挖掘思政元素

高校体育课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整合体育课程,灵活运用教材。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将体育元素育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有效结合。使两者共同发挥积极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合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与解决在学习中所遇到的现实困难,引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

(三)优化教学环境,完善考评制度

1.树立正确的思政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作为思政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利用这一渠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责任。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将思政教育元素科学有效地渗透在体育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思政教育平台,促使学生在多元的体育精神中受到文化熏陶,将体育精神转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

2.制定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发展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质,培养稳定性的思想政治意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例如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成果的相关课题申报等问题。有相应的后勤保障。比如公平性问题、提高相应的资金支持、保证选拔范围的广度及深度。在教学环境的硬件条件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要求,优化教学设施、完善体育器材。体育文化宣传要有力度,有效运用学校的体育文化、体育明星效应,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深入发展校园文化,在隐性的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

四、结语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课程思政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多样化,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了体育的育人功能。同时体育课程也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体育课程的实践是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体育课程教学中育人的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引领是必要的,高校提供有力的支持也是必需的。但要落到实处,最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思政素质,深化思政教育意识,以体育教学为载体,把握思政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关系。在保证体育教学专业性的基础上,实现思政育人的作用,提升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课程思政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体育课上的“意外”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讨厌的理由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