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芳
一、背景描述
在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教师须改变已有的课程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可通过“导”字当头“活”字入眼—— “活动单导学”模式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通过多个“活动单”,达到学生的自我建构,从而让课堂凸显成效。现就结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搭一搭》这一节课来谈谈按Enter键的数学课堂,如何有效交流来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这一问题。
二、情景描述
在教学中,我为了突破难点——由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导”——学生自己课上画出的平面图形。
“活动单”(一)已知3个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出示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猜想、分析、思考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平面图形,在不动手搭的情况下,谁能最快地想出来,他们搭出的立体图形可能会是怎么样的?
师:咱们可以从平面图形的情况来想立体图形
从正面看到的有几层,每一层怎么样?
②从左面看到的有几列,每列又是怎样?
③从上面看到的有几排,每排又是怎么样的?④被遮挡的正方体有几个,在哪里? 师:谁能简单地描述一下?想到多少就说多少。
思考:在教师的提示的语言中,提供给学生有交流的言语,让学生便于去表达,同时充分利用活动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2.操作验证师:同学们说得对不对,那就赶快动手搭一搭验证一下吧!
搭好的同学与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搭的?
3.交流
请一位学生用教师正方体搭出立体图形,边搭边说
师:他搭对了吗?为什么?
生1:搭对了,从正面看第一层依次三个,第二层一个在左面第一个。
师:就根据一个面,你可以说他肯定对吗?
生2:从左面看,分两列,也是和平面图形符合
生3:从上面看,两排,也是对的
师:同学们从3个平面进行判断,搭对了。有同学搭出来的和他不一样的吗?
师:也就是说我们根据3个平面只搭出了唯一一个立体图形。
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活动单”(二)已知2个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师:我们根据三个平面只搭出一个,(板书:1)如果去掉1个平面图形,只有2个平面呢?
也只能搭出一个吗?
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说,动手操作
生积极地去想能搭出几种,然后动手去操作
听,展示交流
师:好,咱们来看看可以搭出几种?
指名一小组上台边说边搭,展示不同的搭法。
请在坐小老师要认真判断。他们搭对了吗?搭的有没有重复?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搭法?
每搭出一种,问:他们搭对了吗?(一人边搭边说,其他同学注意力集中)还有其他的搭法吗?看了这种搭法你还想到其他的吗?(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3)想,提升思维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立体图形,怎么样使这么多种立体图形不遗漏、不重复地搭出来呢?
生:有顺序
师:好,请大家有顺序地去搭一搭吧
学生去思考想办法。
(4)比较,发现规律
(课件有顺序地出示——先搭出比较容易想到的,然后在此基础上移动,移动一个、两个)
师:(把移动一个的5种放一起,把移动2个的3种也放一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8种搭法有两个正方体一直保持不动。
师:多了不起的发现,还有吗?
生2:有顺序地搭,可以先移动一个,也可以移动两个。
师:是的,是相对于一种立体图形来说的,在一种立体图形上进行移动。
咱们再一起有顺序地进行搭一搭吧!
(5)小结
师:为什么同样根据两个平面,同学们搭出的立体图形却不一样呢?生:只有两个方向。
师:你想说点什么?
生1:两个平面可以搭出好几种(板书:2个平面——若干个)
生2:三个平面只能搭出一种(板书:3个平面——唯一)
三、问题分析与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主体之间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人格完善的互动过程。“活动单导学”致力于开放课堂,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活动单的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课前预习题的布置,它成了一个使学生能更有效、更主动、更全面地学习的环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切实设计好活动单,为创设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有效课堂而努力。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的交流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有一个质的提升。
(1)“导”字当头,师生对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去获得成功,可以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评价语言、组织语言等进行激励,也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桃子”,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更强求知欲。
(2)“活”字入眼,生生對话。在很多时候教师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还是出错,殊不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导致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可利用因素,引导学生想说、能说、会说、乐说,其他同学在这过程想倾听、能倾听、会倾听、乐倾听,然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大家博取众才,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如当听到同学说得好的时候,能对其进行肯定、表扬,不足之处进行及时补充,让语句更完整、准确,思路更清晰,凸显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生生对话都转化成为了学生自我的对话,它们是自我完善,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活动的效益。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有效对话是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活动单导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打开了新思路,打破比较传统的手把手教学,单一的“师生对话”,我们遵循学生会的我们不教,学生不会的但通过讨论会的我们也不教,我们要教的是学生无论怎么学也不会的才是我们的教得重点,全然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学习,自主探索等通过各种对话互相学习。让优秀的学生发挥所长更优秀,让中等生有所提升,让学困生有所悟,凸显数学课堂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