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12123”模式活力课堂构建及其实践研究

2021-08-14 07:34赵秀文裴春蕾
科学咨询 2021年29期
关键词:活力护理课堂

钱 涵 赵秀文 裴春蕾

(日照市卫生学校 山东日照 276826)

中职学校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欠缺等主客观因素限制,课堂积极性往往不高。课堂作为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场所,本应是充实知识、收获启迪、交融思想与情感的地方,却常常被学生所厌倦。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构建高质量的趣味课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 活力课堂的内涵及现状

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兴致勃勃、眉飞色舞,而台下学生萎靡不振、睡成一片。有学生反映,通过家校教育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下决心好好学习,但课堂上老师枯燥的专业术语难于理解,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自己像个局外人,努力想走进老师的世界,却无从下手。活力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其沉闷的课堂气氛而言的一种课堂形态,其本质指向的是一种全方位激发师生课堂教与学的原始生命活力、全过程优化教育教学环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最大限度实现师生价值的教学理论体系[2]。目前公认的活力课堂应具备以下要素:1.目标明确、多元化;2.科学、高效;3.有效整合、合理开发课程资源;4.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5.合作分享;6.开放;7.智慧生成;8.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并立[3]。

二、“12123”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出发,结合本校实际,以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为指导,参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要求,遵循教学改革的方向,初步建立了“12123”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一“主体”:以学生为主体。

二“重视”:重思考、重参与。

(二)实施策略

1.一“导入”

结合护理专业课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病例导入,使学生从临床真实案例入手,增强情景意识,也便于最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2.二“线”二“精神”

线上线下结合,课前线上公布学习任务,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根据任务单自学相关知识,观看微课、动画等突破难点,课前测试题反映薄弱环节。教师根据网络学习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在课中进行集中精讲,强调重点。学生线上完成课后测试,并将拓展任务以视频、图片方式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线上点评。此外,通过线上互动答疑拓宽了师生、生生互动渠道,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线上线下结合保证了学习的自主化,可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慢的学生在课前有充足的自学准备时间,解决了他们在传统课堂上跟不上教师进度的问题。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举。护理专业的工作对象是有情感的人,“常常去治愈,总是去安慰”,护理专业课堂要求不仅关注病人的身体,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疾病知识时,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的诊治预防,也要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情感的感化也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3.三“位”三“课”三“化”

教学做三位一体,“做中学、做中教”。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理论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但动手能力强,喜欢操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讲”“做”结合,如呼吸功能锻炼、腹部环形按摩、测脉搏、观察瞳孔、叩背排痰等可不借助任何工具随时在教室内进行,而测血压、导尿灌肠、吸氧吸痰等护理实训项目可结合视频、教师演示,直接在实验室内进行。胰岛素笔的使用、注射器型号和结构的识别等需要教具,可携带至教室,学生边学边做,强化理解和记忆。

强化课前、课中、课后“三课”设计,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学生课前结合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课中教师答疑解惑、集中讲解,实现巩固提高,课后学生完成线上测试,并完成以临床实践为依托的拓展任务,如利用临床见习时间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为糖尿病患者测血糖、为腹腔手术患者灌肠等,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点评、生生互评。

完善教学设计,使知识内容趣味化、教学方式情境化、学生合作小组化,实现“三化”。(1)医学知识专业性和逻辑性强,书本内容严谨枯燥,如果教师一味用书本语言来描述和讲解,中职学生难于理解,学习积极性也容易受到打击。智慧教师应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将知识点生活化、生动化,使之富有趣味性,学生听起来兴致勃勃,既活跃课堂气氛,也增强学生理解。如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部分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将心房比作乔治,将心室比作佩奇,以乔治佩奇回家时间早晚及形象的改变来形容异常的心电图波形,吸引学生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2)提倡情境化教学,课堂以病例导入,可培养标准化病人,模拟演示临床案例,课堂内创设模拟病房,学习过程中请“护士”上台为“病人”评估病情,并进行休息、饮食、用药、术前术后全方位护理,及进行健康宣教。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扮演护士角色,既增强了角色意识,强化了参与体验,也促

进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分组合作,试验组班级每班50人左右,按异质分组方法分8个小组,每组6~7人,保证小组内学生在能力、个性、性别、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互补性,便于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选取小组长,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模块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由小组长牵头分配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每个学生各自发挥所长,便于挖掘个性,提高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18级护理专业6个班为研究对象,共有学生307人。在第一、第二学年的学习中,学生陆续完成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护理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的授课老师采用“12123”模式构建活力课堂,致力于活力课堂打造。

为全面综合反映活力课堂的效果,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确定教师、学生和第三方评价三种途径。

1.问卷测评显示,教师课堂情绪、职业价值感前测评分分别为71.4分、72.6分,后测评分分别为75.6分、78.8分,分别提高4.2分、6.2分。

2.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与上届学生比较,后测评分及前后评分差值均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 2017、2018级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比较

3.由于我校从学生2年级开始会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在见习结束时由临床带教老师填写第三方测评问卷,内容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问卷调查显示(见表2)学生三个维度均值较上届学生分别提高7.70分、12.20分、11.31分;t检验结果显示,两届学生在三个方面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017级、2018级学生临床见习效果比较

4.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方式,除上述调查外,也将学生理论测验成绩(总评成绩=第1次月考成绩×10%+期中成绩×30%+第2次月考成绩×10%+期末成绩×50%)列入评价指标,与上届学生比较各科目平均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提高(P<0.05),见表3。

表3 2017、2018级学生理论测验成绩比较

注:*P<0.05,**P<0.01。

四、启示与反思

(一)信息化手段助力

以电子教学平台为依托,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注重师生互动与反馈,切实掌握学生的学情动态,以提供针对性辅导。心肺复苏模拟人、3D人体解剖模型、基于VR技术的子宫按摩模拟系统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操作练习,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再抽象,增强了其情境体验,强化了其操作技能。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环节上,课前学生平台自学,课中教师答疑解惑,课后学生完成线上测试及拓展任务。通过整合课前、课中、课后设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均有显著提高。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指挥员、导演、主教练,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三)体现专业特色

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就决定了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并举,引导学生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精神,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又要求护理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重,“12123”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三位一体,理实一体化授课让学习摆脱了场地限制,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结合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下进行操作技能演练,促进了职业技能的提升。

(四)关注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基础不同,因而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其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接受速度也有所差异。建议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并指导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取长补短,鼓励学习困难学生积极面对并克服挑战,建立自信心。

五、结束语

纵观国内护理教育层次现状,中职和高职依然占半数以上,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力,远超大专和本科。我校作为山东省17地市的卫生类职业学校之一,护理专业更是极具代表性,体现在:学生初中毕业起点低、学习基础差,教师队伍年轻化,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学校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等。这些都为活力课堂构建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迫切需求,我校护理专业作为省内护理中、高职教育的典型,其活力课堂的构建经验可广泛推广和应用于省内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服务于护理教学质量提升,为职业院校的发展以及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活力护理课堂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活力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