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及思考——以绪论为例

2021-08-14 07:34罗建民焦琳娟郭会时丘秀珍赖胤龙
科学咨询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仪器案例

罗建民 焦琳娟 张 婷 郭会时 丘秀珍 赖胤龙

(韶关学院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广东韶关 512005)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2-3]。仪器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环境、医药、化学、食品、农业科学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4-6]。仪器分析课程是韶关学院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类核心课,为实现仪器分析的知识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分析化学教学团队经过“寻找素材—教学加工—研讨修改—教学反馈”等多个环节,构建了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着力探索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7]。本文将以仪器分析中的绪论部分教学为例,介绍本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思政案例,实践表明,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德育素养和专业技能都有显著提高。

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专业必修课,仪器分析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科研活动及从业实践[8]。绪论部分是整个仪器分析课程的开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向学生渗透科研情怀以及课程思政的最好机会[9]。本校化学专业学生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学习仪器分析,已经学完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但学习热情没有大一高,对化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明白分析化学等课程和仪器分析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白仪器分析对他们以后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基于前面的学情分析,绪论部分的内容增加仪器分析与生活贴切的相关案例,在具体案例中引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开拓性精神和爱国情怀。

仪器分析的绪论部分总体设计包含三方面内容:仪器分析“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

一、仪器分析“是什么”

对于一门新课,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其意义和重要性,这也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仪器分析之前,仅仅知道“这是一门课程,我要完成这门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而获得毕业证,我不得不学”。因此,在绪论部分,首先向学生讲明仪器分析“是什么”,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仪器分析和分析化学的关系、仪器分析的应用以及仪器分析的就业前景。

案例一:在授课过程中,先运用与学生共情的图片、加上流行的歌曲,后面再引入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关注以及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仪器分析和分析化学之间的关系中,教师先在PPT上放出具体的实物:西红柿、猪肉、矿泉水,提问大家能看到什么,学生会回答实物名称,紧接着教师抛出后续问题:

1.西红柿在生产过程中,会打一些农药,农药的种类有很多,问大家能否看出是否有农药残留?

2.西红柿的主要营养物质是什么?会有一部分学生回答:番茄红素,然后接着问同学们:这个西红柿中番茄红素的含量是多少?

同样在猪肉和矿泉水那张照片,也可以提问:

1.大家能否看到有瘦肉精?猪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多少?

2.矿泉水中有哪些矿物质?重金属有没有超标?

这些用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笔者就会在PPT上放入一张美国大片《钢铁侠》的海报,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讲述“仪器分析是我们的眼睛”,同时配上歌曲《你是我的眼》,从听觉上进一步调动学生。紧接着讲述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它们是左眼和右眼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闭上左眼或右眼,左手和右手分开五十公分的距离,伸出食指快速将两个手的指尖对到一起,会发现比较困难;当两只眼都睁开后,就会很容易,这时,学生就更能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了;最后再引出我国著名分析科学家梁树权先生所描述的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之间的关系:“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彼此相得益彰”。同时我们再引入梁树权先生的个人事迹进行思政教育:梁树权一生为人淡泊名利,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祖国科学事业中,中国科学院在1992年祝贺他80寿辰之时,他将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2万元捐献给中国化学会,并设立分析化学奖。因此,在记住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的关系那句话的同时,更应该记住他所说的这句话:“基金的数目虽然有限,但我热爱祖国,热爱分析化学和它的后来人的心是无限的”,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精神和对中国分析科学事业的无比热爱。

图1 思政案例一的设计思路示意图

案例二:以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电影故事背景作为切入点,从而讲到仪器分析的应用,再返回探讨电影情节进行思政。在讲授仪器分析的应用过程中,笔者会放出《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一些片段,控制在5分钟以内,然后抛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1.什么是真药?什么是假药?什么是违法药?

2.真假格列卫药片如何鉴别?

然后通过电影故事讲解程勇所卖的是印度“格列卫”,与瑞士“格列卫” 药性相似度达99.9%,能控制住白血病人的病情,是能治病救人的真药。而电影中的药贩子张长林打着“格列卫”的名号,兜售比起程勇更加便宜的药,骗取那些买不起正版“格列卫”患者的钱,他所卖的就是不能治病救人的假药,但两人所卖的药都是违法药。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真药和假药如何鉴别呢?这就需要靠仪器分析这个火眼金睛来识别,这个时候就“吊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返回去再讨论真正的格列卫为什么这么贵。因为药物研发投入大、过程长、进口药物价格昂贵。这时就可以开始思政教育,首先向同学们讲述我国新药研发的现状:申报数量大,但主要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极少,然后警醒同学们“吾辈当自强”,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以后为中国的医药事业作出贡献。

图2 思政案例二的设计思路示意图

二、仪器分析“学什么”

仪器分析学什么主要讲述仪器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以及应用,在概述每台仪器时可以结合当下报道的热门新闻事件,拓展思政内容(见表1)

表1 不同分析仪器拓展出的思政内容

案例三:在讲述分子荧光时,结合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采用PCR荧光分析的方法,在此处,可以先播放一个5mins内的检测全过程视频,同时讲述假阴性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假阴性,然后拓展到国内外疫情的现状对比。这样课程内容丰富,学生也能积极思考问题,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加热爱学习仪器分析;然后把国内外新冠疫情现状以及国内外政府对待疫情处置能力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家在其中的无私奉献,更能理解国家和人民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所做的巨大牺牲和战胜疫情的来之不易,充分体会到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更能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投入到祖国建设中的热情。

图3 思政案例三的设计思路示意图

三、仪器分析“怎么学”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述如何学好仪器分析以及仪器分析的目的,如何学好仪器分析呢?需要勤奋学习、多查阅相关国标、多进实验室实践操作,熟能生巧。

案例四:学习分析化学的目标就是客观准确及时地测出数据,为了这个目标,近年来有关分析仪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有几十位,但是在这三个目标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客观性。“客观”和“准确快速”的关系就是德与才的关系,同学们以后做科研,如果把“快速准确”测出的客观数据篡改为自己论文或者项目“所希望看到”的数据,学术不端,这就是“德”的问题;同学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到一些质检部门或者第三方检测机构,如果不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迫于领导的权威,或者是利益的诱惑,将“快速准确”测出但不合格的产品改为合格,从而走上违法道路。因此作为未来的分析化学工作者,要恪守职业道德,勇于担负社会责任,要像捍卫我们的祖国一样捍卫我们数据的真实性,忠于共产党一样忠于数据的客观性,对监测数据始终保持一颗敬畏的心。

图4 思政案例四的设计思路示意图

四、结束语

专业课程不是思政课,如果在专业课程上直接长篇大论讲授思政内容,学生会引起反感,产生抵触情绪,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不到效果。专业课程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因此,要求老师掌控“度”的概念,把握好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教授的比例。思政内容与专业课内容要衔接自然,融合度高,做到“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浸透式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博文广识,除了对自己专业知识非常熟悉,还要熟悉历史人物事迹,了解最新时政新闻,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思政游刃有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言传身教”,课程思政还要教师为人师表,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以一个教师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规范自身师德言行,提高自己思想政治修养,才能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核心价值引领”两者之间有机统一,起到同向同行的育人效果[10-11]。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仪器案例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