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历程及其深邃启迪

2021-08-13 04:54包心鉴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

包心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质特征  重大成果  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2.0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辉煌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创造了一系列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力推进了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确保了党胜利前进的方向。百年党史,昭示了一个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决定党的一切努力与奋斗的最根本因素,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最根本保证。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政治觉醒,其本质特征鲜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品格

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思想理论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伟大学说,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如何理解它和如何对待它的争论以至斗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既存在着企图“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从而背离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的倾向,也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本本化”“教条化”,抽象地谈论、搬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理论原则或具体结论,从而扭曲马克思主义本质、遏制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倾向。在同这两种错误倾向特别是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复提醒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

同样,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也是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直接影响和指导下成立的,党的“一大”制定的党纲明确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消除资本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从而同崇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主张走议会道路的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了原则界限”[4]。然而由于建党初期党的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多、知之不深,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缺乏丰富的实践和成熟的经验,因而先后发生了几次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使党的队伍和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1936年至1937年,毛泽东同志写了一系列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重要著作,深刻指出:“过去的革命战争证明,我们不但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军事路线。”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倾机会主义作斗争,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不同这些危害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有害倾向作斗争,并且彻底地克服它们,正确路线的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5]。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要纠正或避免“左”倾或右倾机会主义,“必须借助于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这种革命的科学之真正深刻的了解”[6]。

正是在同各种错误倾向尤其是在同“左”倾教条主义倾向的长期斗争中,在党的队伍和中国革命因路线错误而蒙受一次又一次重大损失的惨痛教训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者对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的政治觉醒和理论创造得以实现。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就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在这部不朽著作中,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7]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从而独立自主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极端重要性,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政治觉醒的基本出发点。在一系列经验总结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他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8]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系统阐明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纲领,进一步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1939年至1940年初,毛泽东同志陆续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1)马克思主义不是可以简单照搬的教条,而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2)马克思主義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3)必须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4)按照中国特色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中国特点,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乃至中国语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些重要观点,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态度。

正是在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取得了改变中国人民命运、重塑中华民族前途的伟大胜利,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取得了改造人的思想、指引革命前进的伟大成果。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深刻彰显了时代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的本质特征。

时代性。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特征。顺应时代、引领时代,应时而生、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与世俱进,是马克是主义经久不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9]“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正确、成功,根本奥秘就在于它鲜明地坚持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本质;从具体的时代条件出发,紧扣特定的时代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所特有的具体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摆脱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羁绊,在解释和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中获得了强大生命力。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的理论,是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造世界、改变命运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归根到底寓于它深刻的实践性之中。人民群众革命的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的唯一源泉,是永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强大动力;离开实践这块沃土,马克思主义之花就将枯萎;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鲜明地、彻底地坚持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正是在关于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中国向何处去的长期实践探索中,在同“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长期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并且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不朽的生命力。

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理论,是武装、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伟大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1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巨大影响力和凝聚力,就是因为它始终根植于人民之中,深刻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所以,列宁曾用这样一句简洁而深邃的话来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13]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不啻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正确的立场和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果断选择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最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是党矢志不渝、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正是这一初心和使命,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历尽艰险,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创造了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人民解放、谋求人民幸福的伟大奇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历程,其伟大成果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伟力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特殊创造性和伟大创造力的先进政党。以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指导和带动党的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作风创新和工作创新,以创造性精神和创新性方法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开辟党的事业新局面,是党百年辉煌历程的一个最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伟大创新成果,深刻体现了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14]深刻认识、科学把握这一系列重大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特定地位和特殊贡献,是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的关键所在,是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的重中之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伟大成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具有奠基性重大意义。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在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深入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开启的,是在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实践中实现的。这次历史性飞跃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我们党要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造性提出和系统化阐明,是毛泽东思想的突出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毛泽东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及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2)毛泽东思想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在经济上,要使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为共和国国家所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文化上,要挣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奴役,实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毛泽东思想深刻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兩个革命阶段必须也必然是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

(4)毛泽东思想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三大主要法宝。

(5)毛泽东思想成功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纲领、社会主义建设“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等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这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的提出和系统性阐明,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又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被实践证明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必须永远高举的伟大思想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和框架,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具有开创性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在我们党吹响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号角中开启的,是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逐渐形成并深入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伟大变革中实现的。这次历史性飞跃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条件下,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略。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性成果。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系统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系列渗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的重大理论创新。

(1)社会主义本质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价值目标的科学揭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创造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必须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根本价值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骤和阶段性目标的科学揭示。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形成了实现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中长远目标。正是在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接续奋斗,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3)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科学揭示。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丰富思想指明,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一种革命性变革;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为了赶上时代;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必然引发开放、推进开放,开放也是改革,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一个伟大创新,就是找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点,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建构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提供了根本依据和理论指南。

(5)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制化,明确指出制度问题是更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根本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升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邓小平理论的这些重大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征途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下开启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排除种种艰难险阻,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胜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实现的。这次历史性飞跃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基础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科学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练了一系列引领时代要求、植根中国大地、具有鲜明特色的基本观点,形成了立场坚定、主题一贯、逻辑严谨、思想深邃的科学理论体系。

(1)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对人民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中心”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思想。坚守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时代彰显,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守人民至上,就要自觉地把人民的立场作为党的立场,就要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2)与时俱进的主题坚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牢牢把握这一主题上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政治担当精神;其中突出一点就是用“伟大社会革命”的视角认识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以革命的精神、革命的斗志把这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进行下去。

(3)聚焦制度的改革攻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新时代的改革攻坚,必须牢牢抓住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这一关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4)高瞻远瞩的风险意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愈益增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强化风险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要坚持底线思维,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主动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5)开放包容的文明视野。用厚重的历史眼光传承中华文明,以宽广的时代视野包容世界文明,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又是这一新思想所特有的博大胸怀、宽广视野和鲜明特质;尤其是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动彰显了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作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6)不忘初心的自我革命。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进行伟大自我革命,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伟大自我革命是一场新时代大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这些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本质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力量,集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所特有的理论逻辑、思想魅力和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矢志不渝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義,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中走过了一百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胸怀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百年大党所以青春长驻,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时刻牢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时刻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而道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将使我们党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又需要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己。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入观察和深透解释,以在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

一方面,世界格局新变化需要作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观察和科学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愈益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依然严重威胁着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新的世界大变局面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成为关乎各国人民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何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7]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国际格局新变化,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好“两个大局”,抓住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加主动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职责,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任务。

另一方面,国内发展新阶段需要作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分析和科学定位。在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党将领导人民乘势而上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宏伟目标新征程。这个新征程将会有什么样的新特点?需要把握什么样的新规律?这是当前我国发展亟待深入厘清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18]。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判断,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定位,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揭示新规律、作出新判断的鲜明品格。

新发展阶段,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又是具有全新的目标和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既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发展阶段,又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发展,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的关键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迎来了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阶段。新发展阶段,迫切要求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作出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总结百年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牢牢把握已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第一,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魅力和巨大作用,就在于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各种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做法所以失败,唯有毛泽东同志首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伟大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把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

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与创造精神之间的关系,把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和创造精神建立在对其实际利益不断满足的基础之上,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一个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党在如何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文化大革命”大搞群众运动,把人民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向了极端。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认真总结在如何对待群众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与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紧密结合起来,把生产力的基础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价值标准,作为判断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作为选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根本价值尺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建立在人民群众高度自觉的基础之上,从而为社会主义增添了持久活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光荣传统,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不啻是激发人民群眾的创造活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的最强大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的最重要法宝。

第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先导。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鞭辟入里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20]这两段精辟之论,不啻是对百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最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的最深邃揭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时代性归根到底寓于其深刻的实践性之中。

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國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必须选择好“结合”的逻辑起点,这就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放到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和具体的实践中加以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对此,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中苏关系时曾作过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精辟总结。他说:“多年来,存在着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21]聆听时代声音、紧跟实践步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基本经验,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做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树就一定永远常青,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科学真理力量。

第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以规律为遵循。当年,毛泽东同志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时候,就明确强调必须探索和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他指出:“当前的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性?如何指导这个运动?这些都是实际的问题。”“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大课题。如果有人拒绝对于这些作认真的过细的研究,那他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22]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不断探索和运用规律的过程。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是无穷尽的。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帜,坚持与时俱进、与世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是要依据时代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结合新的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进一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成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实践探索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在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仍有许多规律需要我们去探索。比如,如何深刻认识和把握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间的辩证关系,更好地统筹“两个大局”?如何高屋建瓴驾驭好“两个一百年”和“一个中国梦”之间的内在逻辑,更好地推动历史发展前进?如何深入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促进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如何把握好“伟大社会革命”与“伟大自我革命”的辩证关系,更加自觉地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如何充分运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更好地彰显制度优势、补齐制度短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效能?如此等等重大问题,既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实践问题,又是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重大理论课题,亟待从基本规律层面作出深入探索和科学回答,以更深层次地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

注释

[1]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第1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2~743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8页。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36~37页。

[5]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5~186页。

[6]毛泽东:《关于十五年来党的路线和传统问题(1937年6月3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06页。

[7]《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112页。

[8]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94页。

[10]《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1~502页。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18页。

[13]《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53页。

[14]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第1版。

[1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257页。

[16]《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第1版。

[17]习近平:《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7页。

[18]习近平:《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人民日报》,2021年1月12日,第1版。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

[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1页。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292页。

[22]《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534页。

责 编/张 贝

猜你喜欢
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
挖掘本质特征 建构核心素养
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读《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有感
论文化自信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