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摘要:语文学习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课程,其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奠定一个人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基础。教师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本文提出了重视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探究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力量
1.感受文字之美,品味语言律动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诗歌朗朗上口,语言凝练,意蕴悠长;小说情节动人,人物刻画深刻,情感真挚富含哲理;散文句式结构多样,语言优美,在长短排比中尽显律动之美。通过阅读和学习优秀作家的作品,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文字和词语,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还有利于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审美和鉴赏能力。
如在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学生会感受到自在闲适;在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学生能感悟到一轮圆月之下,一个人孤单独酌的孤寂画面;在读“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时,学生能体会到诗人登高望远,滚滚江水东逝而去,心中的豪迈与激情……这一幅幅画面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在富有才情的诗人和作家笔下,文字也被赋予了美与力量,承载着情与志,传递到学生面前。
2.插上想象的翅膀
阅读的另一个裨益,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力,为他们插上创作的翅膀。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跟随着作家的指引,在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画面,也可以描绘场景,伴随着人物的遭遇,体会不同的喜怒哀乐。
如在读《凡卡》时,学生可以想象如果凡卡没有死去,会有怎样的遭遇;读《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学生可以想象大观园里究竟是怎样布置的,姑娘们的穿着和打扮究竟是怎样;读《腊八粥》时,学生脑海里会浮现出腊八粥的烹调过程,在嘴里会是怎样的滋味。通过作家的描述,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如同电影放映一般。阅读,为每一个学生展示了无数的可能性,使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未来自由翱翔。
3.体会思想激荡
作家歌以言志,借由小说、诗歌、杂文,抒发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与前辈先贤对话的机会。如在鲁迅的杂文和小说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即使深处绝望,也不曾放弃对希望的探索和追寻。不同国度、不同时间、不同作家对待生活、社会都秉持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理解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人也并非一定有善恶之分。作家和思想家会帮助一个个初入世界的学生认识这个世界,教他们学会理解和包容,感受百家争鸣的激荡之美。
二、推动阅读教学的策略
1.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个时期的阅读教学,摒弃了功利性和应试性的目的,以兴趣为指引,让学生认识阅读,形成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认识“读书”这件事情。
2.选择适合的书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对书目或作品的選择。小学生应该如何选择书籍,选择哪些书籍,大部分教师往往会选择文学名著等相关作品,但是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如四大名著,它们蕴藏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依托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于知识储备并不充足的小学生,不仅晦涩难懂,还缺乏现实的依托,难以引起共鸣。相反,一些儿童读物语言优美,遣词造句生动形象,故事情节趣味性强,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而言,是最好的选择,如J.K.罗琳的《哈利·波特》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合适的书籍,不仅是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还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助推力。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结晶,是漫长历史长河中无数颗闪耀着光芒的瑰宝。阅读,是一种最简便的感受文化洗礼,能使学生体会人文风情,接受心灵震撼的方式。教师重视阅读教学,是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能够为语文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文英.重视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J].素质教育,2016(34).
[2]窦红.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考试周刊,2011(45).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