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 吴波 傅凌莉 孙江山
摘要:课程思政理念在中职病理学专业教学中的渗透,能促使教师将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现学科教学育人的目的。基于此,本文深入挖掘了病理学课程知识重点思政内涵,探究了中职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推动病理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及病理学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病理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一、在中职病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引导学生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能为我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中职院校病理学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乃至当前我国疾病病谱和死亡率的数据,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受到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传染性疾病所引发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的背景下,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大大降低,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祖国产生浓厚的感激之情,并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在中职病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
中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育优秀的专业化人才的重任,所以中职病理学教师在教学时,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救助技能,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如在教学“死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死亡的必然性,当前医学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对于某些疾病,还没有相关的技术可以阻止病人走向死亡。因此,病理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学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开导与慰藉,使患者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
三、在中职病理学课程教學中融入社会责任教育
作为中职思政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是当前中职病理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还对全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基于此,中职病理学教师在开展疾病的病因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城市社区或者乡镇开展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人们更好地规避危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帮助他们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提升学生的自豪感,最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在中职病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法治素养教育
现阶段,关于医患冲突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医务工作者没有具备良好的法治观念,对患者的权利持忽视态度。因此,中职病理学教师在开展临床病理相关的课程教学时,可以选择借助案例教学法,为学生讲述在社会上发生过的新闻事件。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的渗透,能够有效实现教书与育人两者的有机统一。通过在病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进而共同构建学生系统化、专业化的育人格局,这对于提升中职病理学课程教学实效性,以及推动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导刊,2017(1).
[2]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
[3]杨少芬,马锦萍,李佩琴.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0).
[4]任力慧.浅谈中职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8(61).
[5]陶玉芳.融合问题思考——“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践教学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
(作者单位:周璐 傅凌莉 孙江山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吴波 重庆市涪陵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