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世忠
摘要:教师领导学生的方式主要有示范影响;监督促进;通过指导、引导和疏导,帮助学生摆脱困难;通过倾听赢得学生的尊重;通过授权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通过向学生学习赢得支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使学生遵从教师的领导。本文探讨了教师领导学生的艺术,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教师 领导 学生 艺术
优秀教师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乐于模仿他们的行为方式,能够与学生建立一种影响型关系,能够促使学生的行为和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发生改变,这就是教师领导学生的艺术。
一、通过教师的示范影响学生
教师常说:“谁教的学生像谁。”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教师好的示范,学生在无意中学到了,教师便能在无形中完成对学生的领导。如教师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学生,会调动学生阅读这本书籍的欲望;又如教师遇到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教师从容地对待会感化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行为意识,促使学生向教师学习。
二、通过监督促进师生合作
第一,教师如果布置作业但不检查,学生可能不会及时做作业;第二,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教师不组织检测,就不能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能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第三,教师不主动跟踪学生,不知道学生的动向,就不能把握学生的变化,不能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由此可见,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学生的管理就难以有成效,所以教师应该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则,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不是简单的“授与受”的关系,只有通过师生合作,教师领导学生才能具有现实意义。
三、通过指导、引导和疏导领导学生摆脱困境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向导,所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品德修养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引导。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本意在于不断唤起与促进人内心智慧与价值的觉醒与发展。人总是在高潮和低潮中跌宕起伏,教师的责任是疏导学生化解心中的块垒,不要让个人情绪摆布自己的行为,在高潮中不要过于骄躁,在低潮中不要过于颓唐。同时,教师要随时向学生注入生命的活力,为学生创造惊喜,使他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即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从困顿状态中豁然开朗,使学生的天赋和潜能得以迸发,从而促使学生摆脱精神颓丧,赢得自信,迎来光明。
四、通过倾听赢得学生的尊重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和学生沟通时,教师说得多,且总是教育学生该怎样,不该怎样,学生只是在配合教师的提问,无形中造成师生话语权的严重失衡,这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好教师能够暂停“教师讲话”,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想法,说出他们的感受或问题,并从中学习。史蒂夫·林哈特发现:“(通过倾听)我了解了我的学生,知道他们如何应对逆境、努力奋斗并获得成功,我能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失望。”通常来说,当一个学生能把自己的想法向教师诉说时,他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才会理解得更深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内心体验,让学生勇于表达。
倾听是一项技巧,也是一种修养,学会倾听是优秀教师必备的技能。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情绪、态度和需求。如教育家李鎮西曾说过:“倾听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赢得信任,了解情况,提供帮助。”倾听学生的心声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教师等待学生的情感宣泄,也是学生对教师的由衷信任。
教师要养成倾听意识和习惯,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学会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聆听学生的倾诉;教师要善于接触到学生情绪的温度,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教师要善于发现谬误蕴涵的新奇,琐碎中寄予的真切,荒诞中包含的合理。这样,教师一定会听到学生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
五、通过授权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教师不可能总和学生在一起,所以必须学会给学生授权,即给他们布置作业、安排任务等。不仅如此,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和学生在一起,对于这种管理盲区,教师要主动培养教学助手,明确他们的权限范围。如教师可以授权他们监督其他学生的言行,维持班级秩序,督促其他学生认真学习,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和任务。
2019年5月,笔者选择了三个学生作为教学助手。在笔者的指导下,他们能够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俨然成为“小老师”,而且学生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2020年,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全县统考中,笔者班上学生的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教学助手们功不可没。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进一步总结经验,使教学助手完成角色定位。在教育管理框架中,笔者引入学生作为教育助手这一概念,发挥了教育助手的中介作用,以便教师及时了解班级状况,发现学生问题,解决学生问题。
六、通过向学生学习赢得支持
向学生学习是笔者长期坚持的教育原则,通过向学生寻求帮助,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作为领导型教师,如果愿意主动寻求学生的帮助,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启发和激励学生的能力。教师通过不耻下问,才能发现自己的缺陷,才能利用自己的短板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
七、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使学生遵从教师的领导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好习惯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使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从行为上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第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习惯标准。如《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弟子规》,以及结合教学实践制定的《课堂管理规范》《班级管理规范》等。
第三,教师要相机行事,有机会就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教师要见缝插针,有时间就对学生进行行为矫正。总之,教师必须持之以恒,最终使学生的行为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到自觉。
第四,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激励中自觉认可自己的行为,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最后,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社会大染缸中形成的,需要在社会大烘炉中冶炼。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学生行为习惯的检验员。
参考文献:
[1]伊兰·K.麦克伊万.培养造就优秀教师——高效能教师的十大特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2]刘素梅.教师的生存之道[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永梅.教师一生最重要的好习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马英志.优秀教师一定要常做的50件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田家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