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学
摘要:本文以义乌市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为例,从把学科教研组长纳入县域骨干教师范畴,可以满足农村骨干教师大面积培训的需求;培训方式的三大转变与课程实施的四个结合,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两个方面入手,对提高县域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进行了创新实践。
关键词:县域骨干教师培训 实效性 创新实践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力军,骨干教师的数量、质量和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近几年,义乌市积极探索骨干教师培训新路,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新型“名师”,较好地适应了义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县域骨干教师的界定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骨干教师通常界定为:在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中,师德优良且职业素质高,有公认的知名度和丰富的教育经验,能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有教育研究兴趣、能力和教学研究成果,能起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优秀教师代表。
如果把“一定范围”以县域为界,考虑到涵盖不同城乡学校,县域骨干教师的跨度应大些,上至省特级教师,下至学校学科教研组长,根据义乌荣誉体系实际,县域骨干教师包括以下几个层级: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地市级名师、县市级学科带头人、省地两级教坛新秀、县市级教坛新秀、优质课获奖者、学科教研组长。
以义乌市中小学美术学科为例,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地市级名师人数为0,县市级学科带头人、省地两级教坛新秀人数为5人,县市级教坛新秀、优质课获奖者人数为10人,且集中在少数城区学校。近几年,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大胆创新,把美术教研组长列入县域美术骨干教师培训范围,班额增加到近百人,提高了培训效益,还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科研成果,通过教研组长迅速辐射到每所学校的每个学科。
二、县域骨干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变
1.变通识培训为融合培训
过去,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混合编班,只能开展1至3天的通识培训,学员兴趣不大,专家难以邀请,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然而,把学科教研组长纳入骨干教师后,可以同一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质课获奖者、教研组长编班分为两阶段,历时六天,在两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融合培训,如表1 所示。
2.变单打独斗为协同配合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内设4个部门,分别为教研部、培训部、科研部、技术保障部,全院深化教育机构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建立部门协同机制,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育局决策服务,助力全市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近三年,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携手教研部圆满完成了全市18个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研训一体效果凸显,教研组团队作用发挥有力,在浙江省课堂教学评审中,六门学科获一等奖,获省一等奖数列大市第一。其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案例《紧贴需求谋发展精准施训提质量》,作为全省38个典型案例和经验成果之一,入选浙江省年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分析报告。
3.变完成任务为提升品质
培训品质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对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我们加强了前期的调研与沟通,通过招标邀标、课程打磨、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培训专家、课程设计与实施者通力合作,使骨干教师培训内容最大限度地贴近参训教师的实际。以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为例,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建设了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区域本土课程体系,“四个结合”的课程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国家要求与教师发展需求相结合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朱敬东教授团队针对义乌市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群体实际,根据“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的国家要求,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获得最直接、最有代表性的数据,提高培训针对性。调研发现,义乌美术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展占45.54%,美术专业技能发展占19.44%,教育科研能力发展占13.87%,课程开发能力发展占11.64%,儿童艺术辅导能力发展占9.72%。
第二,提供大量的动态性、过程性、互动性、生成性等资源,使教师培训无缝对接具体情境和实际需求。我们对平湖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深度解析,建立了以课程创生为载体的学习共同体。
第三,激发学员内驱力,把培训与美术骨干教师日常教学和义乌市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建立“计划→执行→反思→提升”不断循序渐进的教师专业发展闭环,促进教师不断养成读书、实践、合作、研究、写作、展示的日常习惯和常态化的教师专业發展方式。
(2)专题报告和课堂教学展示相结合
山东省美术特级教师苏美荣在教学“核心素养创新课堂研究与对话”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教学实例,让参加公开课的教师去思考,去同情,去共鸣。苏美荣教师的讲座将学生置入中心,让其他人真切地感受到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
婺城区美术教研员周伟芸教师带领的方丽丹团队,为学生演绎了如何以问题为中心,以递进式单元课程为形式去诠释中国传世名作《步辇图》。团队以“讲故事”“讲形式”“讲意义”三个递进性教学设计,让学员和实验小学五(1)班的学生们整个上午都徜徉在《步辇图》的人物之谜、构图之美、和合之美的意境之中,有感、有悟、有获。同个班级进行三堂课教学的研究,让学员们收获了一种全新的主题性、连续性、跟踪性的探究教学范式,方丽丹团队用心之作博得了全场学员的掌声。
(3)专家引领和特色学校考察相结合
在平湖美术教研员冯国健教师的带领下,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工作者参观、学习了三所独具特色的学校。
我们观摩了林埭中学的美术专用教室,参观了学校的艺术特色工作坊,领略了平湖本土文化,感受民族风采与乡土漫画有效结合的课程开发。林埭中学的美术教师借助地方传统文化,结合实践去采集创作元素,用真实的体验感受去表现乡土漫画。从最简单的点线到色彩空间,以及肌理的变化,创造出不一样的乡土漫画风。
我们踏入平湖新埭小学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席版画长卷,用版画的形式表现生活、表现文化、表达艺术传承的魅力。新埭小学的特色课程和美术工作坊的建设与展示给我们启发,原来版画可以这么玩!趣味、生动、活泼、人文、创新在作品里都表现得丝丝入扣。
上海世外教育集团钟埭小学本着将无用之物变得有用这一理念,借用庄子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钟埭土布特色让我们大开眼界,进入美术工作坊,原本疲倦的眼睛瞬间灵动起来,看到新创意时发出爽朗笑声,一个个流连忘返。
(4)专家全程引领和学员主体参与相结合
项目负责人朱敬东教授基于教师们的困惑,将链式美术理论溯源的思辨到链式美术课堂、乡土为链的美术课程构建等,与各位教师做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全体教师围绕“教研组建设、个人成长、学生比赛”等主题中遇到的最大困惑进行风暴模式探讨,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
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有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需要研究。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工作者要虚心学习,积极实践、探索自主办班和与省内外培训机构联合办班等多种形式,精心做好培训前期的需求分析,科学合理设计培训课程,打造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精准培训落到实处,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秀江.以区域本土化科研骨干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研究素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11).
[2]曹海宏.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9(40).
[3]夷浩方.承`创交融 形神相聚——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策略的运用及思考[J].江苏教育,2009(17).
(作者单位:义乌市教育研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