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井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 家。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 亿吨二氧化碳,将助力我国碳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进一步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平衡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环境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种目标,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碳中和总目标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将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
在电力行业之后,会有更多行业逐步被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中。研究机构普遍预测,未来几年内,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等8 大高耗能行业都将被纳入。以碳排放权交易推动各个行业的绿色升级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其它国家,建筑业都是碳排放大户。因此,建筑业也要积极推进碳交易,推进企业主体自发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降低运行碳和隐含碳排放。
碳排放权交易大趋势下,技术创新是硬道理。建筑行业不仅要在建造过程中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技术与质量、安全、成本和管理等多板块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建造方式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逐步实现建筑工程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循环低碳的建筑工业化。还要加强后期运营管理的技术创新,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手段,感知、分析、整合、优化建筑物全供应链能源消耗各个环节,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控制与精细化管理,提升建筑智慧运行管理水平。最终打造降本增效、节能降耗、改善运营品质和消费体验的建筑产品,为建筑使用者提升绿色生活体验,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行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