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
摘 要: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养成教育中,少先队组织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开展丰富的少先队工作,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方面发展。对此,文章将立足少先队工作,结合个人工作经验简要分析如何做好学生养成教育。
关键词:养成教育;少先队工作;实施路径
有关养成教育,其是对学生良好语言、行为习惯以及思维习惯进行有效培养的教育,也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能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其会涉及学生的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管共抓,以此充分发挥其最大合力。
一、简析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叶圣陶先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教育是对行为习惯进行教育。这清楚说明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文章认为养成教育属于育人教育,是和学生今后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经相关实践证明,对学生有效开展养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关键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大队辅导员应精准把握这个阶段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在6至13岁,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是针对其进行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教育的黄金时期[1]。为顺利进行养成教育,同样需要社会与家长在其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学生家长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首位老师,其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甚至是长久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格外注意个人的一言一行,应将自身言行变为生动正面的养成教育范本。与此同时,学生形成了正确价值观念、良好行为习惯,会引导其成长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栋梁之材。在《习惯成自然》中陶行知先生清楚提到:如果人可以养成各种好习惯,那么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由此,教师、学校、家长均应清楚认识到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通过集体发力,真正将学生培养成拥有深厚道德修养、规范行为习惯的新时代文明公民。
二、学生养成教育开展要点分析
首先,应在多彩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能够在生活中获得强化,在科学评价中加以巩固。应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各种机会进行反复强化,比如通过集体体育活动磨练学生的毅力、恒心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应依据学校学生具体情况建立公平、合理的评定行为规范制度,针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需予以肯定,而差的地方应清楚指出改进方向。如通过“班规”等方法。一方面可以对学生日常行为加以规范,另一方面还能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规范标兵,让学生拥有学习榜样。
其次,借助家访、校访等相关渠道,让家长能清楚学校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各项要求、教育目标等,而教师也能通过走访家庭了解学生家中、社会中的行为习惯,进而将家庭教育的独有优势发挥出来,以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配合与相互沟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循“三结合”原则培养学生行为规范,也就是教学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行为规范教育。尤其是要从文明礼貌、勤学守纪、健康卫生、集会出操以及仪表端庄等主要方面加以考核,这也是所谓的“五项竞赛”。在此活动中应依据要求针对全校各班级进行打分评比,需要做到一日一反馈、一周一总结,一月一红旗[2]。在每个学期结束进行整体总结,将最后结构作为评比示范中队、先进班集体的重要依据。由此可以逐渐在班级间、学生间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爱护集体、文明守纪”的好风气。
最后,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努力让学校墙壁可以说话。其所要表达的是环境会对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若是能建立健康的活动信息环境可以催人奋进,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有效培养。因此,学校各部门、教师应将岗位目标责任制度落到实处,创设健康的育人环境。我们应在少先队工作中,通过国旗下讲话、校本教材、主题队会等渠道针对队员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依托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展板等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卫生知识等。
三、少先队工作中落实学生养成教育具体路径
第一,举办红领巾读书活动。我校每个班均建立自己的图书角,也安排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保管与负责借阅工作。少先队员为庆祝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发起读书倡议,通过《党的光辉的旗帜》感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少先队承办“建党百周年”的征文、作品设计比赛等。
第二,开展“我是红领巾,向学雷锋学习”行动。今年的新冠疫情,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抗击精神”,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向希望工程捐款,为我国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捐书。无论是捐款还是活动,我校少先队员们均慷慨解囊,十分踊跃地拿出个人的零用钱、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等为国家社会奉献最可贵的一颗童心。让学校和少先队组织,真正变为学生的“家庭”使其拥有强烈的归属感。
第三,在学生心中树立“诚信牌”。设立“世间最美小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关于“世间最美小屋”是以诚实守信为灵魂,建立无人售报摊位、设立“拾金不昧”基金业务,而且配置专门的大队干部负责日常管工作。学生在这里可以自动投币的方式,购买《中国儿童报》等广受学生喜欢内容翔实丰富的少先队报刊;如果学生在校园内捡到他人物品,也可以交给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登记保管,通过广播站找到失主;学生可以将诚信资金投入到“爱心箱”中,以此资助贫困学生。在首次开发“世间最美小屋”时便吸引很多学生,自觉投币购买报刊,在校园内弥漫这浓厚的读书气息,更重要的是传递对彼此之间的信任。通过“世间最美小屋”等相关活动,旨在对学生彼此的诚信度培养,构建和谐的交际网,在向学生传达真诚气息的同时,营造“真善美”的校园环境。
第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强化少先队员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绿色意识,每位队员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每为队员设计自己的环保口号,制作环保教育宣传卡,面向学校、社区进行环保宣传。(2)垃圾分类处理。(3)旧书报积攒,每个中队均建立相应的回收站,主要回收旧书报、塑料水瓶等,将卖废品的钱可以投入学校的“诚信”资金,或是运用到中队环境建设。(4)花木领养制度,各个班级都有各自的领养基地以及《领养记录手册》,由班级学生自负责给花木浇水等,旨在让学生从小树立起爱护自然的美德。
四、结束语
应认识到少先隊是一片广阔天地,作为大队辅导员应在这片天地中,认真总结经验,强化理论学习,在让少先队工作迈向新的台阶的同时,提高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玲.如何发挥少先队对学生的养成教育[J].现代交际,2012(01):165.
[2]刘凯.少先队抓“养成”教育刍议[J].中小学管理,1994(Z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