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足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很多课本知识内容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可以依托于此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融入立德树人的相关理念,并立足于此实现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变革,就能够取得较好成效。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探讨立德树人教育在其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立德树人;道德榜样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培养学生人生观、道德观的重要时期。而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在帮助学生学会交际技巧,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過程中,不仅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教授,而且还需要立德树人,端正学生的品行,将其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积极意义
立德树人模块的融入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立德树人模块的价值,那么就可以较好引导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与学习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立德树人模块的渗透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因为自身生活阅历有限,因此情感世界也比较单一,对于复杂情感的理解与认知水平不高。在引入立德树人模块以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各类德育素材,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得各个学生的情感感知水平能够显著提升,最终实现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渗透现状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立德树人模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直接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格局,同时也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虽然当前中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立德树人模块在教学活动中全面应用的战略价值,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已经开始贯彻这项内容。但是结合具体教学活动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真正发挥立德树人模块的作用,使得小学生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较好的德育教育,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就很难得到较好提升。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自身道德约束,做好道德榜样标杆
小学生在平时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模仿性是非常强的,而教师则是小学生平时接触最频繁的个体之一,也很容易被学生模仿。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语文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积极做好自身道德约束,规范自己在教学和生活中的行为,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道德模仿的榜样。这样以后,各个小学生就能够通过教师的道德模范榜样形象,感知到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美德的具体内涵,并将这些元素内化到自身学习过程中,最终也就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总结那些道德水平较高的人具有的特点,认识高道德水平人士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环境中,使用多媒体播放《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等内容,让学生浸入到视频环境中,更好感知高道德水平人士的特质。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维护好自身道德榜样的基础上,拿自己进行举例,使得学生对于正向道德品质有较好的了解水平,最终也就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有利于他们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指出自己道德素养过程中的不足,立足于学生角度来了解自身的道德缺陷。为了维持教师的形象,这里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教师道德水平的感知与意见写到纸上,采取匿名的方式搜集这些意见。在获得这些意见以后,教师就能够更好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后续时间里进行相应的改正。
(二)实现知识内容传递,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当他们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后,他们就可以更好感知到道德品质的重要价值。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在平时的时候也应该强化语文学科知识传递水平,通过语文学科知识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元素,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事实上,目前中国小学语文学科教材体系中有很多富有教育的知识内容。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深层次挖掘这些文化素材,那么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实现较好的知识内容传递,并通过这项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最终引导他们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一些关于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内容,同时还要描绘祖国近多年的发展成就,激起学生家国情怀与爱国情感。小学生的思想是比较简单的,通过这些国家建设的发展成就,就能够使得小学生产生自豪感,最终也就能够在学生心中留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环境中说出自己家乡的变化,同时也可以面向学生阐述十年前学校周围环境的情况。通过这些变化让学生更好感知家乡建设的成就,真正明确当前国家发展与建设取得成功的不易,并对革命先烈人士产生敬意。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说出自己所知道的革命烈士事迹,最终也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更好实现爱国思想的传播,强化学生的爱国水平。通过这些元素的融入,就可以强化课本知识内容的传递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并通过爱国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三)积极展开道德教育,强化学生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一些专项道德教育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或者在课堂环境中面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道德品质的趣味小故事。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不仅仅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也可以较好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各个学生在课堂环境中能够积极进行思考,并跟教师进行友好互动,丰富学生的道德教育体验。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再跟课本教学内容相联动,最终也就能够显著提高的德育教学成效,同时也较好实现德育教育跟学科知识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