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学术界对于《园冶》的探讨和研究更多偏重于美学和造园技艺方面,而关于此书对于职业教育的启发却鲜有论述。结合目前室内设计的设计程序和谢赫“六法论”的观点,将计成的《园冶·自序》分为“传移模写师古人、应物象形师造化、审时度势准定位、经营位置重立意、牧到高处实为冶”五个环节,分别进行解读,以期为所有从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知行合一;厚积薄发;生活教育;传承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2019年姑苏教育人才资助“苏州古典园林3D复原暨江南木雕技艺传承研究”(RCZZ201931);2019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南建筑木雕赏析与技艺传承研究”(2019SJA0599)研究成果。
计成是明代著名的造园理论家和实践家,其所撰的《园冶》是中国古代的造园理论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东方最古老的造园名著之一。他在书中总结了“因借”“体宜”的造园思想,列举了“掇山”“选石”的原则与方法,可谓“发前人所未发,实是千古不朽的学说”。从知网搜索可知,截至2021年1月,有272篇研究论文、25篇硕博论文对《园冶》一书从生平考证、版本、园林理论、园林文化、园林美学、造园技艺和园林实践以及文本解读等方面进行论述。但是对于如何将《园冶》的造园思想与现代的教育教学、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普遍属于学术研究型而缺少实际案例的支撑及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研究。对于《园冶》一书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园冶》三卷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中的“自序”以翻译为主,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园冶·自序》进行深入解读,就会发现这与成为一名合格设计师的步骤是一致的。因此,对《园冶·自序》和谢赫的《古画品录》绘画六法论进行分析,以期为从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习和借鉴。
一、传移摹写师古人——叩开室内设计大门的基础
“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出了这样的理论,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实践去探索知识本来的面貌。陶行知先生进行了职业教育实践,并进行了诠释,“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认为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够将知识与实践合而为一。“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1]42计成青年时代就因绘画而出名,特别喜欢收集和考察具有特色的名山大川和历代绘画作品,多年实践后,他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北宗荆浩、关仝的山水画,每次看到都要临摹和演变,画技日进,作品以北宗的风格为主。从中可以看出,计成虽出生于南方,浸润南方的烟雨,但却没有受吴门画派追求笔墨情趣、江南秀丽风光和文人士大夫散淡生活、以诗入画的影响,而涉及董源和巨然的南宗恬静淡然的丘陵山水较少,反而追求北宗雄浑壮丽、空旷高远、山势宏伟的特点。因此計成的造园风格与南方造园家的风格是有所不同的,如戈裕良叠山苏州环秀山庄整体布局与计成在《掇山篇》中所写的“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1]206意境如出一辙,计成认为独步江南的不是南方山水而是北方奇峰秀丽的山水特征。《园冶》三卷中的旁征博引,运用典故达到40多处,可见计成的学识渊博,各方面知识都融会贯通。作为职业院校室内设计的教师,在讲授专业技能的时候一定是教学生从模仿开始,学生从临摹著名设计师的作品、临摹绘画大师的作品、抄绘具有代表性的CAD图纸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了解专业的国家职业标准、技术技能的实用程序;加强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文化艺术修养的锤炼,促进专业研究性的习惯养成,开拓专业的眼界和视野,形成一定的专业特点,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是叩开室内设计大门的“敲门砖”。
二、应物象形师造化——走进室内设计师行业的关键
“游燕及楚”。计成在成名之后并没有沉湎其中,而是选择继续提升自己的对景写生能力和视野。黄宾虹老先生有云:“后世学者师古人,不若师造化,有师古人而不知师造化者,未有知师造化而不知师古人者也。”通过游猎名山大川,足迹遍布燕楚大地,可谓“搜尽奇峰打草稿”,计成对自然界的山川构造了然于心,胸有成竹,为今后的造园与著书作了充分的准备。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定期参加企业的项目实践,开展社会调研,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专业所需知识的结构组成,才能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一直处于专业发展的前沿。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职业教育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学生不能局限于课堂,而是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态势、知晓社会需求,对于目前室内设计的成功案例进行实地调研,例如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隈研吾的阳澄湖旅游集散中心、刘家琨的御窑金砖博物馆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符合学生今后的实习就业标准,也是他们走进室内设计师行业的关键。
三、审时度势准定位——从设计师助理向设计师过渡的重要环节
“中岁归吴,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木……”[1]42计成在对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后,一直到中年才回到江苏,却并没有回自己的老家苏州吴江同里镇,而是选择居住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他认为镇江四周的地理环境、山水架构都是天然美好,例如北固山、金山寺就是天然的山水园林代表。此外,据史料记载,明代的33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有镇江府、扬州府、仪真县、常州府,镇江处于四地中心地带。明朝中叶后的扬州成为南北盐运的中转站,全国各地的商人们接踵而来,其中以安徽徽州人居多,商人和许多退隐的官员文人为了建造自己的园林假山,耗费极大,使当时的城市私家园林的需求旺盛。为了能够在当地造园行业中崭露头角,计成打破了前人的“立石标峰”的叠山模式,而是以自然界真山为原型, 对真山的形美、质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假真山之形,制作出俨若真山的园林假山。按照真山水的脉络堆叠出一坐假山,“遂偶为活‘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进播闻于远近。”[1]42形成了自己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方景胜,咫尺山林”的园林设计风格。可见,计成是在积累了大量的造园理论和考察经验基础上,完成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客户群的定位,奠定了他在镇江周边造园业的地位。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陶行知指出:“职业教师既以生利经验为根本之资格,则养成职业师资自当取材于职业界之杰出者。”要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课程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一切从服务学生出发,要对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不断强化,从而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影响;对于学生而言,必须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前途做好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积累专业涵养,培养专业能力,对当前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为今后的实习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这是学生从设计师助理向设计师过渡的重要环节。
四、经营位置重立意——成为一名合格的室内设计师的核心
《园冶·借景》说:“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1]247提出造园要考察地形、历史文脉,并先立意,在设计施工前就对内外风景胸有丘壑。计成“并骋南北江焉”[1]42的作品之一是常州吴玄的“环堵宫”,是我们现在职业教育中学习室内设计流程方法的重要借鉴。
(一)地理位置、面积、历史脉络
此处是元代元世祖时中书参知政事温迪罕秃鲁花旧园,面积只有15亩地左右。
(二)客户需求
10亩地为住宅,5亩地为园林,整个园林宅院合一,以住宅为主,实用功能高于欣赏功能,还需要按照宋代司马光的“独乐园”格局进行设计。从司马迁的《独乐园记》来看,整个园林围绕“独乐”主题,具有宋人园林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点,这也是吴玄对计成提出的要求。
(三)实地勘察
“予睹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1]42通过实地勘察,计成对于整个园林原有的地形进行了分析,土山高、池塘深、古木繁多,对于因地制宜设计方案的提出非常有利。
(四)方案设计
计成针对土山、深池、古树的状态提出了园林布局顺应天然的地势,进一步深挖池塘,堆土于土山之上,形成高低落差。古树仿佛扎根于山腰之上,散石之间可见盘根错节的根系,沿池塘和土山构亭台,假山和飞廊相连,逐层而上,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水画园林意境,是一套造园技巧与绘画艺术高度契合的巧妙构思方案。
(五)客户评价
园主对于计成的保持自然生态、满足生活精神需要的园林设计方案非常满意,使得吴玄赞叹“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牧矣。”[1]42将自然的山水浓缩到园林之中,达到“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可居、可游、可观的城市山林之感。
(六)自我评价
计成对于自己设计的“环堵宫”很是满意,之后还设计了一些小的作品,感觉“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1]42。这是计成对于自己几十年的实地考察,千山万壑融于心中,达到澄怀观道之境,并把理论付诸于实践,获得客户高度评价后的自我肯定。这就提醒我们,目前职业教育还普遍存在“满堂灌”、理论到理论、眼高手低、与企业无法实现无缝对接、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的想象。计成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进行了实地勘察,还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融入项目方案之中,教师的“客户反馈”就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企业对教师所带项目的评价,都是高职教师的检验标准之一。因此高职院校项目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应该做到“真项目、真设计、真落地”,清楚设计流程,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室内设计师的核心。
五、“牧”到高处实为“冶”——决定今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人生走向
计成的设计才能和文学才能在当时就获得了很多赞誉:“兹土有园,园有‘冶,‘冶之者松陵计无否……”[1]32;郑元勋为《园冶》題词:“今日之“国能”,即他日之“规矩”,安知不与《考工记》并为脍炙乎?”[1]38将《园冶》与《考工记》并列相提;曹元甫云“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他认为“牧”是对现有的事物进行整合驾驭,属于继承;“冶”是在对现有事物进行整合后的重新创造,有别于前人,属于创新创造。因此,曹氏建议计成将“牧”改为“冶”,可谓“一字之师”。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应接不暇,但几乎都是照搬德国、美国、日本的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缺少新的思路和新的想法,导致目前沉下心来进行职业教学改革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因此,国家提出了“三教改革”的要求,希望能够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形成各个学校的专业教学特色。对于设计师而言,要想在设计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只有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创新和独有的见解才能够实现。我们到底是在培养“搞技术技能的现在人”还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将来人”,需要进一步思考。
六、结语
通过对计成《园冶·自序》的解读和分析可知,计成是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的“双师型”教师的典范,特别是《园冶》的问世,更是将他和“匠人”区分开来的重要著作。“双师型”就是既有扎实的科研理论基础和专业教学能力,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同时承担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并能够开展社会专业技术服务的教师。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要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工作站”,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构建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引进社会实服务项目,开展企业项目跟单服务、“三日企业设计师助理体验”等活动,加强学生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和了解,为学生综合素质的积累、专业素养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优化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计成.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陈鑫,硕士,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环艺系教授。
编辑: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