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自2017年文化感情类节目《朗读者》开播以来,其文化意境感染了很多人,朗读慢慢形成了一种大众所喜爱的学习方式。这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良好时机,教师应该把握这个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将对此展开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1-0163-02
A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Xuanyuan Primary School, Qingshui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MA Guannan
【Abstract】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it can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language. Since the launch of the cultural and emotional program "Long Reader" in 2017, its cultural mood has infected many people, and reading aloud has gradually formed a popular learning method. This is a good time to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habits. Teachers shoul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is in depth.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bility; Training strategy
任何語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说、读、写,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还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带动着其他能力的提升。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它的作用在理解课文内容、做文章理解题以及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独特思维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如果学生长期不重视朗读,缺少朗读能力,不但学习效率会下降,而且从长远看来,会造成语文教学整体效果的不理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每一个文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背后包含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作为朗读者,要深刻理解语句意思、文章要表达的内涵,并想象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内心想法以及周围的环境。包括在平常小学语文的运用中,如果掌握了朗读体会意境的能力,会对文章以及别人的意见有着独特的理解,语文素养自然有所提高。因此,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先让他们去朗读,朗读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理解。这样,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自主地感受到课文中所描绘的对象和内容。此外,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提前进行预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上升。
二、当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朗读教学的重视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朗读这一技能的培养并不重视,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怎样让学生做好题、考高分,而忽视了对学生最基本的语文情感表达的培养。逐渐地,学生会因为教师教学方式的枯燥或对语文朗读的不重视等,逐渐失去了对语言表达和朗读的兴趣,这对学生情感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于朗读教学并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体现,所以也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在朗读教学上教师也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因此导致学生朗读能力普遍较低。
(二)朗读内容单调,学生缺乏朗读的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也逐渐意识到阅读对提升语文能力的影响,开始重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但是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讲堂上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在方式上也比较单一,没有适当地进行创新。从朗读的内容上看,教师往往会选择课内教材文章让学生进行部分的朗读训练,朗读对象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另外,为了保证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在挑选学生朗读的时候并不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忽视了对全体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充分、细致地对课堂上地每位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种种原因,导致学生长时间在枯燥乏味的氛围中学习,逐渐磨灭对朗读的兴趣。
(三)每天朗读的时间受到限制
虽然学生处于小学阶段,但是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学习压力,很多家长也会秉持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而额外地为他们报很多兴趣班。教师在学校也会布置很多作业,这使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少。此外,还有些教师认为朗读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多讲一些理论知识,认为只有课堂上讲得多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会上升。就是因为这种错误的思想理念,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所剩无几,朗读教学机制得不到认可,变成纸上谈兵。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举措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我们不提倡将所有课文一一进行朗读,也不提倡直接忽略朗读这一环节。教师在安排朗读文章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地进行朗读,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的音频和视频,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仿佛身临其境,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有一个新奇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例如,在讲授《槐香五月》的时候,在正式讲授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并且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利用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朗读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先将课文朗读出来给他们做一个示范,让学生通过模仿来了解该课文的节奏和断句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他们今后的阅读积累经验。
(二)丰富学生的朗读方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对枯燥的语文知识点内容产生一定厌烦情绪,经常会将语文课文朗读看作是一项任务,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朗读方式。对于朗读这两个字,我们的刻板印象就是将文字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其实不然,朗读也有很多的呈现方式,因此,教师也应该注重其他方式的创新,如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或者编排一些情景剧。例如,在教学《伊索寓言》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为几个小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朗读展示,每位小組成员都要扮演一个角色,将自己的台词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并且以一个竞争的形式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这样可以激起他们的胜负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教师在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除了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结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同时,通过朗读,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转变传统思想中“朗读可有可无”的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0).
[2]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7(01).
作者简介:马冠男(1986.08-),女,汉族,甘肃清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