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祝泉洲
综观2020年名篇名句默写题,稳定中有变化,变化中凸显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本文以2020年全国卷、新高考卷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归类探讨,以期对2021年名篇名句默写的备考有所裨益。
【真题回放】
1.【2020年全国卷Ⅰ16题(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2020全国卷Ⅰ16题(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3.【2020年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17题(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句。
【试题分析】
这是2020年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即试题涉及相关文化知识,并且这些文化知识与给定默写篇目有一定的关联,借用文化知识考查考生对名篇名句默写题的迁移应用。如全国卷Ⅰ16题(1),从古代服饰文化角度对考生进行考查,全国卷Ⅰ16题(2)与戏剧篇目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新高考Ⅱ卷17题(1)结合称谓文化进行考查。
【答题指要】
解答此类题型,需准确对接题目中的常识和篇目中的信息:①准确识别题目中的文化常识,明确考查对象;②挖掘隐含条件,找出答题途径;③由常识迁移到篇目,给出答案。
如全国卷Ⅰ16题(1),“上衣下裳制”是表述对象,“古代服饰”则提示考生从服饰的角度寻找答题途径,再联系《离骚》中有关屈原服饰的描写即可解答。
【参考答案】
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3.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备考建议】
2020年名篇名句默写题出现以古代文化知识与名篇名句相结合的形式命制试题,这是高考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考查的体现。2021年名篇名句复习要把握这一新题型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考生备考:
1.注意挖掘大纲规定篇目中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句段,做到有备无患;
2.注意由句子到古代文化知识、由古代文化知识到句子的迁移训练,做到功在平时;
3.要强化模拟训练,以求熟能生巧。
【真题回放】
1.【2020年全国卷Ⅱ16题(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冽。
2.【2020年全国卷Ⅲ16题(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3.【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17题(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4.【2020年新高考Ⅱ卷17题(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试题分析】
所谓词句解释型,指空缺部分的前面或者后面,对所要填写的句子有解释性表述文字,要求考生根据这些解释的信息作答。此类试题,或从语义方面解释,如全国卷Ⅱ16题(2);或从情景方面描绘,如新高考Ⅱ卷17题(2);或从主旨情感方面陈述,如新高考Ⅰ卷17题(2);等等。
【答题指要】
抓住解释性信息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①明确答题信息区间是在空缺部分前还是在空缺部分后。如全国卷Ⅱ16题(2),答题信息是在空缺部分前,有的考生粗心大意,很有可能习惯性误判为在空缺部分后;②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做出判断,与指定篇目的相关内容进行对应关联。如全国卷Ⅱ16题(2),从“鱼”“溪水”“捕捞”等信息可判断该题是描写临溪捕鱼的情景;③写出语句并与答题信息做进一步比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参考答案】
1.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2.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3.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4.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备考建议】
考生平时复习名篇名句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背诵层面,一定要做到多层面准确理解。笔者建议如下:
1.在背诵、默写的前提下做到逐句翻译;
2.一句多解,从不同层面理解句意;
3.依据译文,联想原文,作互逆思维训练,使译文与原文对接。
【真题回放】
1.【2020年全国卷Ⅰ16题(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2.【2020年全国卷Ⅱ16题(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
3.【2020年全国卷Ⅲ16题(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
4.【2020年新高考Ⅱ卷17题(3)】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________,________”,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试题分析】
此类试题会在题目中设置一定的前提或者结果,构成题目的背景,然后让考生从原因、结果或者相反、相对等角度进行补充,给出答案。
【答题指要】
解答此类试题,突破点在于题目中的关联词:①准确理解题目中设置的背景。如全国卷Ⅰ16题(3)背景是苏轼想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②抓题目中的关联词,明确关系。如全国卷Ⅰ16题(3)的“原因在于”,是要求考生从原因的角度找答案;全国卷Ⅲ16题(1)的“而”,是要求考生从相反的角度找答案;③依据题目背景,结合关联词对接篇目中的语句,给出答案。
【参考答案】
1.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3.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4.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备考建议】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关注高考背诵篇目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1.厘清各个句子间关系,如因果关系、假设关系、转折关系等,并准确标注,方便记忆;
2.依据句子间关系,作推断训练,即由前句推导后句,由后句推导前句,以加深对句子关系的理解与掌握。
【真题回放】
1.【2020年全国卷Ⅱ16题(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
2.【2020年新高考Ⅰ卷17题(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
3.【2020年新高考Ⅰ卷17题(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________”;而北望故都,又“________”,视线常被遮断。
4.【2020年全国卷Ⅲ16题(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
【试题分析】
此类试题会在题目中设置一定的语境,然后让考生根据语境填写。语境的设置有语义境,如全国卷Ⅱ16题(3);有场景境,如新高考Ⅰ卷17题(1);有想象境,如全国卷Ⅲ16题(3);等等。
【答题指要】
此类题目,语境是解题的关键:
1.针对语义境,可根据空缺部分前后的句子作语义关联推断,从而完成语义境的补写。如全国卷Ⅱ16题(3),根据“江水不停地流去”,从语义的角度推断出作者要借此表达的观点即可解答;
2.对于场景境,可抓住题目中的场景,再联系篇目中相关的描写进行完善。如新高考Ⅰ卷17题(1),考查的是对子路的政治图景——治理千乘之国的描绘性句子;
3.针对想象境,可立足题目提供的情景,结合给定篇目进行联想。如全国卷Ⅲ16题(3),题目要求从夸张角度找出描写房梁的椽子、嘈杂的音乐声的句子,借助联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寻求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1.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2.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3.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
4.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备考建议】
考生复习备考时要有语境意识,做到心中有意象、有情景:
1.针对相关篇目,特别是诗歌和描写性文章,要有意识地依据内容概括出情景画面,并根据画面内容概括出主题,方便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