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彭 芳 李素琼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因其分值高、难度大而成为高考语文备考的重难点。在备考中,一般侧重对文言文断句、古代文化知识积累、浅层次的文意把握以及文章内容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而很少有人关注文言文阅读选材对备考的意义。洞察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的变化,把握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规律,将有助于我们在备考中及时修正航向,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就近五年的全国卷及2020年新高考卷的文言文阅读选材情况进行分析。
近五年全国卷及新高考卷文言文阅读选材情况一览表
续表
稍作梳理,不难发现,全国卷及2020年新高考卷的文言文阅读选材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选文均来源于“二十四史”,其中出自《宋史》《明史》《史记》的较多。
其次,选文篇幅不长,都在600字左右。
再次,从体裁上看,选文均为人物传记。《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选材篇幅短,人物传记这种叙事性的材料故事性强,条理清晰,人物关系相对简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难度,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中“浅易”的要求。
最后,从传主的身份和人物形象上看,传主多为名臣、豪杰、忠烈人士,他们或忠于职守,或俭朴自律,或清廉正直,或勤政爱民,人物形象正面,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这一点也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强调的高考应“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
以上文言文阅读选材方面的特点比较明显,体现了高考传统性、稳定性的一面。仔细研究这些选材中的传主形象,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变化:
1.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有名人化的趋势,且多为正史中有榜样示范作用的历史名人
从2019年开始,高考文言文阅读出现了一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吴起、商鞅、贾谊、苏轼、左光斗、海瑞。不仅如此,2021年八省市新高考适应性联考语文卷中,文言文阅读取材于《汉书·霍光传》,西汉名臣霍光亦为人所熟知。这一变化足以说明,高考文言文的选材模式正由“正史+生僻人物”向“正史+知名人物”转变。选文中的这些人物,可以是苏轼这样的大文豪,可以是左光斗这样的忠君爱国、铲奸除恶、蹈死不顾的“铁面御史”,可以是海瑞这样的百姓心目中永远的“海青天”,还可以是商鞅这样的带领国家走上富强之路的改革家。他们或文耀千古,或保家卫国,或一心为民,或锐意改革,都怀有大爱大德大情怀,为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虽然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但是,人们从这些榜样身上感受最多的是他们特有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这种超越时空的辐射力,体现着榜样价值的永恒性。面对这些早已刻在心中的名字,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只会更容易受到感染、得到启发。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也强调高考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选择这些历史名人入题,就是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功能和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用这些历史名人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奋斗进取精神去影响考生,化育青年。
据此,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2021年的高考全国卷及新高考卷的文言文阅读选材,仍会以“二十四史”中的历史名人为主。
2.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人物多取材于映射当代历史潮流,且人物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名人
这些人物有的映射了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如贾谊和商鞅,都是古代改革家,他们锐意进取、敢于改革的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过积极影响;有的映射了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如左光斗大力整肃吏治、揭露脏私,海瑞严厉执法、清廉自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苏轼的以民为本,海瑞的厉行节俭,以及这些人身上体现的忠于职守、责任担当、奋斗精神,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
在备考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具有以上特点的历史名人。明确了备考方向,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针对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呈现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1.立足教材,选编材料,适当拓展
前文所列的知名人物中,苏轼、贾谊都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所涉及,因而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可以筛选整理出教材中符合上文所述选材要求的历史名人及与其相关的传记作品,并加以整理形成阅读材料或试题,然后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或练习。笔者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含选修)进行了整理,如下表:
教材篇目涉及选文必修①《鸿门宴》《史记·留侯世家》《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必修②《离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游褒禅山记》《宋史·王安石传》必修③《杜甫诗三首》《旧唐书·杜甫传》《琵琶行并序》《新唐书·白居易传》《师说》《旧唐书·韩愈传》必修④《辛弃疾词两首》《宋史·辛弃疾传》《苏武传》《后汉书·班固传》必修⑤《归去来兮辞并序》《晋书·陶潜传》《陈情表》《晋书·李密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伶官传序》《宋史·欧阳修传》《种树郭橐驼传》《旧唐书·柳宗元传》《苦斋记》《明史·刘基传》
以上教材中的篇目毕竟有限,我们可根据目前选文出处占比较多的《史记》《宋史》《明史》加以适当拓展,整理如下:
①《史记》中的重点人物:管仲、晏婴、战国四公子、孙武、孙膑、苏秦、张仪、张骞、陈平、萧何、韩信、李广等。
②《宋史》中的重点人物:赵普、寇准、吕端、富弼、包拯、黄庭坚、苏辙、范仲淹、陆游、岳飞、文天祥等。
③《明史》中的重点人物:于谦、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史可法等。
2.以史为镜,以今观古,古为今用
2020年新高考的两套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出现了主观题,旨在考查考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的能力。此题要求针对文本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做法,探寻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人物行为的动机,或者综合全文针对某一点发表个人的看法或分析给予人们的启示。综上分析可知,这些人物多取材于映射当代潮流,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名人,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和其中的人物,挖掘其中的当代意义与价值,真正做到“文”“言”兼顾,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