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宝,张序铭
随着组织研究中多层次理论和群体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群体组织公民行为(group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在组织公民行为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在个人行为层面的一种非正式无薪酬的有利于组织的角色外行为和姿态,有学者认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个体水平,研究重心应放在群体、组织和跨文化层次,这些层次的分析可能更具有实际价值。群体组织公民行为指在群体层面上成员有助于维持组织运行和增强团队心理建设的行为,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小组效率以及促进个人和小组行为的可预测性,在功能上和个体层面类似
。群体组织公民行为强调的是群体行为,与群体的凝聚力以及群体中的包容氛围和帮助行为有关 。什么样的群体具有更高的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群体特征如何影响群体组织公民行为?本文以激活的群体断层为切入点探讨群体特征与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和影响路径。群体断层(group faultlines)指的是“一组假想的分割线,基于一个或多个特征将群体划分为不同的亚群体”
,强调多重人口统计特征的组合对群体过程和群体效能的显著影响。群体断层通过影响成员之间的人际动态来间接地影响团队的绩效,因而其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可能是直接的 。对于群体断层的研究源于具有较大争议甚至矛盾的群体多样性(group diversity)。传统的群体多样性研究针对单一特征进行考察,忽略了成员其他特征相重合的潜在与协调影响,群体断层的提出可以弥补多样性研究所忽略的团队成员同时具有多种其他属性和群体内部“小圈子”的影响,为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社会类化理论作为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在建立群体断层和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模型时,以边界跨越(boundary-spanning)作为打开黑箱的钥匙,解开群体断层的“双刃剑”效应。边界跨越有利于稳定群体关系,增加信息沟通的同时有利于组织创新 ,对于缓和亚群体间的相互冲突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效果显著。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引入边界跨越作为中介变量,探讨群体断层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效用机制,以丰富学界关于群体断层的研究并为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践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组织中的劳动力构成更加多样化,传统的组织模式不断被打破重组,传统意义难以兼容的理念与职能在组织中的边界愈渐模糊,诸如社会企业这类兼具慈善性与商业性的新型组织模式得到合法性认可。对群体多样性影响的研究通常都是通过三个主要的理论视角来理解的:相似吸引理论(similarity-attraction)、社会类化理论(social categorization)和信息决策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三个理论视角都在中西方的不同情景下得到了成熟完整的检验,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框架,本文选择社会类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社会类化理论认为,个体偏好于将自己和他人根据某些相似特征归于不同的社会类别以更好地定义自身,这些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基于不同类别产生多个相对同质的子群,子群之间的差异或分界线即群体断层,个体会更加认同自己所处的群体,而对其他群体有所排斥 。由于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相互重叠,相似的特征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不同属性不同形式的群体交互粘黏重叠,有时在同一个组织中呈现出复杂的群体多样性。归属同一群体的成员仍然会因为其具备的其他特征而成为群体中隐性的少数人。群体断裂线正是基于某些特征划分不同群体界限的假想分割线。群体断层是基于一个或多个特征将群体分为不同的亚群体,强调多重人口统计特征的组合对群体过程和群体效能的显著影响。多样性偏重于探讨成员特征分布及差异情况的离散程度,群体断层则考虑多重特征的格局和构型。当前研究多是停留在群体断层与团队产出的直接关系之上,很少有涉及两者之间的机理问题。一些研究没有区分潜在群体断层以及激活的群体断层。激活的群体断层是组织成员已经主观意识到的群体分割线,群体断层研究中考察的客观人口特征的群体断层线可能并不一定被成员所感知,因而研究结果可能与现实存在误差
。激活的断裂带更可能通过组织行为传导对组织绩效构成实质影响。对于如何有效控制和利用群体断层依然有大量需要研究的工作,本文希望对于群体断层的影响路径做出进一步的探索。随着对组织中群体工作方式的重视,组织公民行为在群体层面开始被广泛研究。群体组织公民行为是个人之间和群体间水平特征的结果(例如人际沟通、群体动态等),这种互动又反过来影响小组中的个人行为
。群体组织公民行为强调的是群体行为,与群体的凝聚力以及群体中的包容氛围和帮助行为有关 ,更可能通过集体属性(如群体过程、任务相互依赖)来预测 。中国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所涉及的情境要素主要包括关系本位、和谐思维、集体主义和高权利距离等传统文化因素。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区域行业之间的组织公民行为在内容和结构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本文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基础上依然使用更具一般性的西方理论和西方成熟的量表进行研究。群体断层直接影响组织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显著,但现有研究对于群体断层影响的“双刃剑”效应仍存有争议。负面观点认为群体断层会引发群体对立,容易发生群体冲突,有损信息交换等负面影响
。积极观点认为群体断层可以使得少数人的异质资源得到更好利用,分享多元信息,产生有利于团队创新等正面影响 。有研究发现性别断层强度和成员忠诚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组织内部多样性氛围和员工忠诚行为之间则存在正相关关系,强调考虑群体断层与组织内部多样性气氛对理解组织公民行为的价值 。根据社会类化理论,个体对同属内群体的其他成员会产生更多的好感,进而增加非正式的帮助行为 。多样性氛围意味着更加包容的组织环境,在包容环境下对部分群体成员的偏见会降低。对于已激活的断层感知,在多样性氛围中有利于群体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等。由此,提出如下假设:H1:激活的群体断层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
边界跨越是与外部建立联系和管理互动的群体行动,包括对外代表群体、搜寻信息、与外部协调执行任务这三个行为方面
。由群体断层形成的跨功能团队比单一功能团队更容易产生边界跨越行为 。按照一定特征划分的群体断层将组织分成不同的亚群体,多种群体共存提供了边界跨越的外部基础,由于特征重叠产生的少数群体为边界跨越提供了内部条件。如果分属不同群体的成员在某些特征上存在重叠的话(例如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中有的员工家乡一致),这些成员便扮演了“边界跨越者”(boundary spanner)的角色,这种角色可以促进不同群体间的沟通 。群体断层使得组织按照某种特征划分为不同群体,外部群体的存在为边界跨越提供了基础。特征重合使得群体内部产生分化,产生边界跨越者的少数人群体,激活断层会使得成员感知到小圈子的存在。由此,提出如下假设:H2:激活的群体断层对于边界跨越有积极作用。
边界跨越为组织中不同甚至互不关联的群体搭建了桥梁,成为信息传递、知识创造和缓和关系的重要渠道
。边界跨越是缓和关系冲突的重要方式,边界跨越者成为沟通群体之间的非正式的桥梁,弥补了群体断层与群体多样性可能带来的群体间的对立和冲突。群体的边界跨越与团队学习和成员互助等成员行为呈正相关关系 。跨越群体边界获取外部认可的行为往往是其自主产生的,寄托于组织日常的非正式活动中,与组织公民行为一样,属于非正式行为,两者联系非常密切。有一项社会实验研究证实了边界跨越对组织的积极影响,结果显示亚群体边界存在特征重叠的群体,其决策准确度要优于特征较为同质的群体和亚群体边界闭合的群体 。在同质化群体中,出于与群体内其他成员意见一致的愿望,持有少数人观点的团体内成员往往会放弃表达自身的不同观点。组织中同质群体内部可能发生对少数人群体意见的忽视,而具有不同观点的外部群体存在会使得成员可能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他属性的群体为同一群体的少数人提供了更包容的空间和提供帮助的可能,而组织成员间的互助正是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特征。不同群体中的少数人的行为态度,组织自发对少数人权利的维护情况影响了组织环境与成员心态,少数人组成的边界跨越者进一步缓和群体冲突,可能成为群体断层影响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中介路径。激活的群体断层通过边界跨越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积极作用。由此,提出如下假设:H3:边界跨越对于群体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作用。
H4:边界跨越是群体断层影响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变量。
综上,本文通过测量各变量之间的影响来证明文章的假设,以此阐释群体断层影响组织产出的内在机制。研究选取群体组织公民行为因变量,以激活群体断层为自变量,引入边界跨越这一过程变量,讨论不同情境下组织内部的群体关系,探究不同群体间的互动如何通过其边界跨越而达到一种稳定的平衡,并找到何种管理策略下群体多样性更能增进群体组织公民行为。
本文的样本为广东、山东、四川等地政府机关和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组成。通过熟人关系确定调研团队和被试,为保证问卷填答质量以及配对的有效性,委托各单位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发放电子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215份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4%。参与问卷填写的人员男女比例为51.2%与48.8%,所属政府和企业的比例为35.5%与64.5%,平均年龄30.73岁,填写人员平均在职时间为6.77年,本科学历占比最高为73.9%。
本研究包括的主要变量有群体断层、边界跨越与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变量借鉴国内外成熟量表,各题项均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评价(1=很不同意,5=非常同意),答题者需在各选项中做出唯一选择,所选分值越大表明答题者越同意题项所述内容。
群体断层。由于对群体断层出于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的研究结果有所争议,且具体的群体断层不是动态的,因而本研究使用“断层感知”这一维度描述已激活的群体断层。断层感知的定义是“个体清楚了解自己所在子群特征,对其他子群存在特征一般通过直觉、日常行为观察、坊间流传等方式了解”。本研究采用Jehn和Bezrukova开发的4项量表的主观测量方法,测量群体成员的认知方面来反映被激活的群体断层
。边界跨越。在项目的边界跨越测量阶段,选择Ancona和Caldwel的边界跨越经典量表进行改编,分为“对外代表”“搜寻信息”和“外部协调合作”三个维度,揭示团队成员进行的边界跨越活动的类型和程度
。群体组织公民行为。在群体层面组织公民行为测量阶段,本研究探讨边界跨越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整体影响,将利于人际的公民行为和利于组织的公民行为两个维度整合为一个整体,故采用Euwema等人修订开发的量表并进行一定改编
。控制变量。本文除了以上主要变量外还考虑了五个重要的控制变量来控制其对本文的潜在影响。以往研究发现,人口特征分类与任务相关属性会影响群体组织公民行为
,因而选取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所在部门属性以及在职时间等作为控制变量。通过SPSS26.0软件计算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检测量表信度,结果显示群体断层量表的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2。边界跨越量表的三个维度“对外代表”“搜寻信息”和“对外协调合作”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8,0.866,0.891。组织公民行为量表的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7。所有主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8,说明各题项的内部一致性极好,量表均具有理想的信度。
本文采用国内外成熟量表测量研究变量,因此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并进一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量表效度,即应用 Mplus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中所有测量题项均按照理论假设落在相应的构念下且因子载荷均大于0.6,说明研究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Mplu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变量的X2/df=1.84,小于3,p<0.001;比较适度指标CFI=0.938,NNFI=0.932,均大于0.9;RMR=0.042,RMSEA=0.064,小于0.08,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
主效应检验。本文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见表1。模型2以群体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为因变量,以激活的群体断层为自变量,结果表明群体断层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β=0.140,p<0.05),假设H1成立。模型3以边界跨越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以激活的群体断层为自变量,结果表明群体断层显著正向影响对外代表(β=0.764,p<0.05)、搜寻信息(β=0.792,p<0.05)、对外协调(β=0.818,p<0.05),假设H2成立。模型4以群体组织公民行为为因变量,以边界跨越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对外代表正向影响群体组织公民行为(β=0.203,p<0.05),搜寻信息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β=0.121,p<0.05),对外协调正向影响群体组织公民行为(β= 0.578,p<0.001),假设H3成立。
表1 主效应检验结果
中介效应检验。使用Mplus软件对边界跨越三个维度的中介效应进行偏差校正Bootstrap检验,假设检验结果见表1。边界跨越的三个维度在激活的群体断层与群体层面组织公民行为中介效应量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具体内容见表2。说明中介作用显著,假设H4成立。标准化后模型的总效应为0.860,群体断层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135。中介跨越总的间接效应为0.725,其中通过“对外代表”这一中介路径的间接效应为0.153,通过“搜集信息”这一中介路径的间接效应为0.100,通过“协调合作”这一中介路径的间接效应为0.472。说明边界跨越的三个维度在群体断层和群体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发挥的中介效应显著。
表2 区间估计检验结果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群体断层对群体层面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引入边界跨越的三个维度“对外代表”“搜寻信息”和“对外协调”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描述变量间关系的构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组织内部成员对群体断层的感知会显著影响其边界跨越行为,特征重叠的组织成员更有可能进行边界跨越行为。而边界跨越的三个维度,其内容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内容有部分重合的方面,如对外代表本群体和搜寻信息、对外协调以及帮助新来员工(新员工与老员工也会构成断层)融入等行为,符合成员非正式的利于组织发展的行为。如果成员并未感知到群体断层的存在,则其组织内部非正式活动相对于感知到断层的成员会减少。
边界跨越对于提升群体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边界跨越的作用路径可以通过图1展开说明,群体A和群体B可以看作是两种群体(例如男性女性、体制内体制外、国内国外等),两种群体内部由于特征重叠而构成的亚群体(边界跨越者),承担着群体边界跨越的作用。一个群体中的亚群体可能在另一个群体成为主流,从而这部分少数人可以在另一个群体得到支持(如观点表达、包容的人际关系、相似的兴趣爱好等)。边界跨越者在外部群体获取认可的过程同时也是群体间互动交融的过程,有利于平衡缓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并增进亚群体成员的组织公民行为。以上观点得到了一定的实证支持,拓展了对边界跨越的传统认识,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经典思想不谋而合。
图1 边界跨越图示
组织内部成员对激活群体断层的感知有利于群体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群体断层的激活使得群体构成更加多样化,群体之间的氛围在边界跨越者的沟通中更加包容和稳定。“人以群分”的社会类化理论有其普适性,群体特征方面在东西方不同文化情境下群体行为有所差异,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要素建立特殊的作用机理和理论框架。
第一,本研究进一步推进了对群体断层影响群体组织公民行为机制的认识,以往研究对群体断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但往往困惑于群体断层可能产生的群体冲突和包容开放的氛围之间的“双刃剑”矛盾。本研究发现有效的边界跨越可以缓和、解决群体断层引发的群体对立,拓宽了群体断层与群体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思路。第二,本研究引入边界跨越的三个维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新的群体断层影响机制的模型。边界跨越的思想与太极阴阳转化的思想不谋而合,对于发掘和提炼基于本土文化的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在适当的扩展下使得西方理论可以在东方逻辑下解释中国故事。第三,本研究结论对于管理组织内部群体关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随着组织员工构成的多样化,管理者需要关注组织内部群体关系,减少职场排斥和群体冲突。本研究结论发现边界跨越者是处理组织内部群体关系的关键,强调重视边界跨越的重要性,为组织管理者激发员工群体组织公民行为、提升组织绩效提供了新的管理视角和理论支持。
尽管本研究为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但不可避免仍存在不少研究局限。本文未考虑环境因素对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后续研究应考虑将环境等因素引入研究框架,更全面地探讨群体断层与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本文收集的数据为横截面静态数据,其研究设计在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检验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后续研究可以将激活的群体断层作为切入点,讨论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群体断层形成的前因,并在东西方理论的结合方面做更深入的探讨,丰富中国文化情境下群体组织公民行为和群体断层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