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要守正创新

2021-08-10 03:56陈式华
中国德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育人

把脉当前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现状,不难发现部分学校及教师存在课程定位、教学品味、评价导向、育人效果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推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守正创新,要守住“立德树人”课程初心,不忘“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之责。让思政课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有意蕴,才能筑牢精神之根、铸好思想之魂,增强新时代思政课的硬核力。

一、思政课教学必须守正固本

守正,即守住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固本,即彰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之位,凸显铸魂育人课程性质之本。

(一)守课程地位之本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课程。学校和思政课教师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守好育人主渠道,守好铸魂主阵地,做到“育人责无旁贷,铸魂义不容辞”。切莫把思政课育人关键地位口号化、边缘化,弱化为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哲学等知识”的学科。

(二)守课程性质之本

思政课教学必须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教育使命,恪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定位政治导向、树立政治标准、承载政治价值[1],理直气壮地回答“为谁培养人”的政治站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学生的政治敏锐力、辨识力、洞察力、判断力、向心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不能把思政课“矮化”为“升学应试”的备考科目。

(三)守课程价值之本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发挥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旗帜鲜明地回答“培养什么人”的价值定位,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魂、中国心、中国梦的中国人。切莫把思政课教学虚化为“知识的灌输”。

(四)守课程目标之本

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勇于、善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通过释疑解惑、采取对比分析、采用实例事理等方式,把学生疑惑点作为教育发生点,把学生困惑点作为思想成长点。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入了解新时代“五个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扎实培育其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切莫把思政课教学“淡化”为“考点学习、题海训练”。

二、思政课教学必须改革创新

(一)创教学理念之新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既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要提升教师的政治觉悟、教育思想、育人理念、理论水平。

一是要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站位、价值定位、责任定位,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懂政治的人教政治、有思想的人授思想。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及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政课育人的关键地位,旗帜鲜明地树思想,理直气壮地讲政治,立场鲜明地亮立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让思政课具有思想启发性、政治引领性、价值向导性。二是要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地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进修培训等多方面提供切实的帮助,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三是要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学科知识水平、政策理解水平、教育教学水平。让思想能深入人心,理论能论证观点,信仰能获得认同,情感能触发心灵,行动能推动发展。

(二)创教学策略之新

只有坚持教学策略的创新,才能提升育人的高度、深度和温度。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必须在“思想高度、政治立场、价值方向、能力培养、学习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思的主体、练的主体、行的主体”。在教学设计上,坚持目标导向,采取逆向教学设计,以终为始;采取大单元统整教学设计,系统规划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在教学情境上,要基于真情境、采取真材料、设置真问题、开展真思考、进行真学习、取得真长进。在教学方式上,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采用活动型课堂教学、议题式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方法。采取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程度上,宜实施深度学习、反对浅层学习及虚假学习,实施基于真实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的认知策略。在教学路径上,既要重视传统课堂教学的显性教学,也要重视新媒体的隐性教学。

(三)创社会实践之新

一是强化思政学科社会实践的课程地位。坚决落实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政课重要组成部分的课标要求,把学生参与思政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程和效果作为赋予必修学分的必要条件。二是提升学生思政学科社会实践的活动实效。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主题、有行动、有反思、有感悟、有获得地积极投入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真知、长本领、践真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大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育得素养、提升本领,在见证祖国伟大发展成就的真实参与中,弘爱国情、厚强国志、践报国行。三是丰富思政学科社会实践的活动类型。类型包括时政小论文、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模拟人大(政协、联合国)、职业体验、研学、志愿学习等。四是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激励。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成果记录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对学生优秀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奖励。

(四)创教学评价之新

一是要创新学生的学习评价,发挥评价的正向导向作用。一方面要切实落实中高考评价导向要求。新时代教学改革创新要取得实效必须大力改革评价机制、命题要求,更加彰显思想政治性、价值品质的考察,需要考试部门加大研究力度,在命题立意、命题情景、考核要求、命题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开拓创新,突破制约改革创新的瓶颈。同时,要建立对考试命题质量的评价机制,对每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中考试题、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从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客观、真实、科学的分析和评价,确保试题能发挥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丰富学生学習评价的维度,切实落实激励学生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从单一、静态的成绩评价转变为注重行为评价、品性评价、思想评价、价值评价、社会责任评价、公共参与评价等方面的多维、动态、发展性评价,并且把过程评价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参考。二是要创新教师的教学评价,发挥教师评价的关键导向作用。一方面,评价教师的绩效不能只依靠学生考试成绩,更应该从教师的立德树人角度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教师的教,必须从铸魂育人的高度评价,从教学的政治站位、思想启迪、人生价值、素养培养、能力提升等方面评价,走出应试评价的误区。三是发挥教师评价作用,落实教师退出机制。特别要注重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师能评价,忽视思想性、淡化政治性、虚化价值性、强化应试性的思政课教师皆是不称职的,是必须坚决矫正的;在教学上灌输错误思想、立场、价值、观点、理论的思政课教师是危险的,是必须坚决清退的。

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要求、新挑战,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统一,只有守正才能保证创新不背离初心、不褪去本色;只有创新才能守得住“铸魂育人的正”,固得牢“立德树人的本”。新时代广大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落实在行动上,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担在肩膀上,勇探创新之策、勤走改革之路,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发有为!

参考文献:

[1]阿勒泰·赛肯.正确认识思政课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N].光明日报,2019-08-02(5).

【陈式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育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