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规范教育条条框框很多,如何让学生记住呢?运用音乐、美术、动漫等形式,不仅增强行规本身的魅力,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学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依托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时也会针对各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细则。小学低段学生正处在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起步阶段,更需要重视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当前,无论是从学校课程设置还是从各校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小学普遍对低段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很重视,但也存在单一说教、强制灌输等问题,这不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致使教育效果不明显。本人是一名音乐教师,这两年又兼任班主任,对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运用艺术化的方法、手段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运用艺术形式增强行为规范教育吸引力
行为规范条条框框很多,如何让学生记住呢?运用音乐、美术、动漫等形式,不仅增强行为规范本身的魅力,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1.用童谣传唱行为规范
童谣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小学低段学生特别喜欢。教师可把编好的行为规范谱上旋律,或者利用音乐教材上原有的童谣,删去旧歌词,换上新的行为规范歌词,新童谣就诞生了。
如要求学生文明礼貌的歌词是这样编的: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推不挤慢慢走。见到老师行个礼,见到同学问声好!歌词编完后,教师再给它谱上旋律,它就成了一首童谣。
再如:人音版一年级下的音乐教材上有一首童谣《火车开啦》,学生非常喜欢。于是教师进行了歌词改编,一首新童谣《上课啦》就这样诞生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条条枯燥的行为规范变成一首首通俗有趣的童谣,学生在“你也唱,我也唱,大家一起唱”的快乐中记下了行为规范要求。
2.用贴画图解行为规范
对低段学生来说,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直观形象,一下就能抓住他们的眼球。所以教师可把行为规范转换成图画或图标,贴在教室或校园醒目的地方。
如:教育学生参与“光盘行动”,教室的墙报可贴上相应的宣传画和学生自己的画,以此提醒学生爱惜粮食、光盘用餐。
再如: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教师可在地面相应的位置贴上小脚印的图标。
通过这样的方式,行为规范教育可视化,这些小图画、小图标默默地提醒学生要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3.用动漫演绎行为规范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集合,这种集视听于一体的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要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教师可先到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动漫视频,再集中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看完后,设计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以帮助他们总结所学内容。可以这样来设计:
交通安全很重要,行人要走( );
过马路,先观察,一( )二( )三( );
红灯( ),绿灯( ),再急不能闯( )。
在问答过程中,教师每说一个小问题,学生都能对答如流。可想而知,学生对于交通安全规则已熟练掌握。
二、借助艺术作品增强行为规范教育感染力
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都对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引自己的言行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比传统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1.艺术作品欣赏前要精心遴选
艺术作品有千千万,不是每件作品都适合低段学生欣赏。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欣赏前先要对作品进行遴选。这一环节教师要把握好两点。第一,要坚持以低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所选作品的题材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要坚持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培养目标,切忌所选作品反映的道德要求过高。
如:要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可选择谷建芬老师根据古诗词改编的学堂乐歌《游子吟》,还可观看动画电影《宝莲灯》;要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可选择谷建芬老师改编的《明日歌》,还有家喻户晓的《童年》《时间都去哪儿了》;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可以给学生观看李子柒的视频《水稻的一生》。
这些既通俗又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能够在学生心中激起涟漪,使他们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增强他们践行行为规范的决心。
2.艺术作品的欣赏要灵活组织
艺术作品的欣赏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并非一定要在课堂上,晨会、班会、队会的时间皆可灵活运用,地点也并非一定要在教室里。
如:学校在学生中午用餐前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校广播站播放新创作的歌曲《勤俭节约歌》。学生一边走在去食堂的路上一边聆听歌曲,就会提醒自己等会儿吃饭一定要光盘。如果是在教室用餐,教师可通过网络播放歌曲的视频,更加直观形象。
再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可布置学生国庆期间在家和父母一起观看有关革命战争的电影,如《小兵张嘎》,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总之,欣赏艺术作品要顺应时机,灵活组织,有机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3.艺术作品欣赏后要打深烙印
欣赏艺术作品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围绕作品展开讨论交流,或进行角色解读以加深印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作品内涵。
如学生观看视频《水稻的一生》后教师可组织讨论:说说水稻的一生是怎样的。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虽然每个学生都能说上一些,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完整。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水稻是由秧苗长成的,所以先插秧苗,然后施肥、除杂草,慢慢地秧苗长大,就变成了水稻。等稻子成熟了就可以收割水稻,再把稻谷收集下来晒干,去掉谷壳就是大米,大米便可以煮成米飯。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帮助学生厘清思路,使他们对水稻的一生有了详细清晰的了解。接下来引导他们思考:视频中是谁在种水稻?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的学生说:“这位姐姐很勤劳、很能干。”有的说:“我也要像姐姐一样勤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有的说:“要不怕苦、不怕累……”
通过这样的拓展活动,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更加深刻,并由此联想到自己要向片中的榜样人物学习。
三、依托艺术活动增强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力
小学低段学生普遍对校园里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充满兴趣,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可在这些活动中插入行为规范教育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召学生。
1.在创编作品中体验
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创作体现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儿歌、图画等作品的活动,这是学生对行为规范要求从感性到理性、从零碎到系统的提炼过程,学生受教育的程度深,教学效果好。
如: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行为规范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画一画平时应该做到的行为。像勤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课间不跑闹,文明休息;节约水电等。围绕这些方面,学生用五颜六色的画笔在纸上画起来。虽然有些画比较稚嫩,但能够看出他们是经过思考后再画上去的,体现了他们对行为规范的正确理解。
2.在情景模拟中纠偏
每个班都有几个活泼调皮的学生,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小壮举”,给班级、同学制造一些麻烦。尽管教师苦口婆心教育,但還是不能“感化”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这不仅有损班风班貌,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教师得想办法制止,情景模拟就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如:小王同学是班上的“行为规范困难户”,特别喜欢恶作剧。课上老师请坐在他后面的同学上黑板做题,那些同学经过他身旁时经常会被他突然间冒出的小脚给绊倒。有时老师请坐在他前面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会乘机把前面同学的凳子偷偷挪走,让前面同学坐下时摔个四脚朝天。摔倒的同学痛得眼泪直流,而他却洋洋得意,阴谋得逞后乐得合不拢嘴。每个科任老师都批评教育过,可是他都无动于衷。怎么办呢?教师组织了几名学生,选定一件他干的坏事,利用队会课时间让几名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他作为局外人观看。事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说说对此事的看法。当听到同学多说肇事者太坏、太可恶时,他再也笑不出来了,默默地低下了头。这时再让他站起来说一说,他红着脸不出声,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自己做了许多伤害同学的事,是他错了,以后一定遵守纪律,不干坏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可以让“捣蛋鬼”成为局外人,在还原真实事件的过程中,亲临观摩,激发其内心的道德情感。事件中行为越恶劣,“捣蛋鬼”心里产生的抵触就越强烈,同时正义感不断增强,决心痛改前非。这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纠偏的过程。
3.在排演节目中感悟
教师可利用学校各种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围绕行为规范主题创编表演节目,这是一个艺术创作并表演的过程。
戏剧社团是我校的精品社团,学校每年都要创编节目参加区元旦文艺汇演。在今年的区文艺汇演比赛中,学校老师创作了剧本《决胜的规矩》,并由戏剧社团的学生来编排表演。剧本主要讲述了几个足球小将去体育馆的足球场踢球,他们不顾环境卫生,把吃的零食包装袋和矿泉水瓶随地乱扔,这给负责卫生的环卫工人爷爷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当他们看到老爷爷佝偻着背捡垃圾的身影,看到老爷爷蹒跚的步履,终于领悟到自己任意妄为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给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于是帮助老爷爷把足球场一起打扫干净,并在最后倡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一遍遍演绎着故事,动作、表情一次比一次精准,内心情感也在不断丰富积累。在反复的排练中,他们练就了入情入戏的表演,到最后也是本真出演,因为他们已深刻感悟到遵守行为规范的重要性,相信他们以后一定是保护环境的小达人。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说明小学生可变性大、可塑性强。小学低段正是行为规范养成的最佳时期,需要教师加强教育,重视引导,为以后学生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张剑锋,浙江省湖州市龙泉小学】
责任编辑︱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