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蕴涵着三重逻辑:在理论维度,要懂得党史教育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校思政课与党史教育相生相融,党史融入教育要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在历史维度,要明了党史教育目标存在三个层级,即由讲清历史事实,到讲明历史规律,再到涵养科学思维;在实践维度,要清楚搞好党史融入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各门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并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党史教育;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作者简介
陶日贵,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进一步发挥思政课这一立德树人主阵地的作用,把党史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课,提升育人质量。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涉及理念更新、课程整合、方式方法等方方面面,千头万绪,不易把握。任何活动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只有把握了其中的逻辑和规律,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党史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其中蕴涵着怎样的逻辑?本文尝试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理论逻辑
党史教育为什么如此重要?高校思政课与党史教育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党的历史?这是思政课教师开展党史融入教育首先面临的思想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认识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必要前提。
第一,党史学习教育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并把它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2]。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战略意义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党史,了解党领导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可以增强历史自觉,把牢正确方向,激发信心和动力。其次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百年党史,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经过奋斗,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中国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奇迹,人民生活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在全球抗疫中的成绩最为亮眼。这些无不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最后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我们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汲取历史智慧,保持“赶考”的清醒,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3]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思政课教师对于党史融入教育应有高度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第二,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相生相融。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何以可能?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都是相生相融、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根本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其核心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铸魂育人,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党的历史在逻辑上先于高校思政课内容。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主要教授的是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它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在根本上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可见,高校思政课与党的历史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是党史教育还是高校思政课,其主旨都在于立德树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是高校思政课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传授,党史教育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学习。在教学中唯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论从史出、史中含论,才能有效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第三,党史融入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所谓党史观是指对党史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以不同的党史观进行教学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满脑子历史虚无主义,那么党史教育就会进入歧途。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强调党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必须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认为“学习党的历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4]。其次,坚持把唯物史观作为认识把握党史的根本方法。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如把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有意夸大,对党的历史肆意抹黑歪曲等。對此要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为依据,坚持历史的、辩证的分析方法,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最后,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认识和评价。
二、历史逻辑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5],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启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能仅仅停留于讲党史故事层面,必须紧扣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让青年学生认识体悟党史所蕴含的深刻逻辑,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
第一,讲清历史事实,增强信念信心。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具有客观性,任何有关党的历史的界说和重构都必须尊重这一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权威党史著作和教科书作为根本教学依据,同时坚持以唯物的、辩证的历史观为指导,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要人物置于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乃至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认识把握。在教学中,除了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外,还要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在党的百年非凡历程和伟大成就中增强“四个自信”。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义无反顾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扭转了中华民族近代衰落的命运,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入新时代,党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些是我们今天坚定信仰信心的最大底气,也是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第二,讲明历史规律,明确方向道路。这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讲明历史现象发生发展背后的逻辑机理和客观规律。百年党史看似多姿多彩、纷繁复杂,其实存在着贯穿其中的主题和主线,抓住了主题主线,就抓住了百年党史的关键。事实上,百年党史主题突出、主线鲜明,这个主题就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主线就是党为践行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百年,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百年,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百年。要重点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者分别对应“三大规律”,即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要讲明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激活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内生力和创造力,使广大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伟力,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要讲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才探索出来的,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全面复兴的必由之路。要讲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明的组织纪律、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等是其主要原因,其中关键在于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三,涵养科学思维,提高思维能力。恩格斯曾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7]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高校思政课和党史教育的根本要求。而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生动、最成功的范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践行初心使命、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主要包括实践观点、生产观点、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等,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凝练化表达,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其集中体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鲜明特征。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和任务提出要增强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思想。有关科学思维的案例在百年党史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关注和点拨,学生获得感将会大不一样。
三、实践逻辑
党史融入教育高校思政课除了要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外,还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作支撑,高校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程在融入内容方面也须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党史融入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行、学有所得。
第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努力下,各项改革举措有效展开,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社会效应持续向好。但不可否认,高校思政课学生“抬头率”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现象仍未完全扭转,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但其主要根源还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在教学目标上,社会性价值目标遮蔽了个体性价值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政治经济主题挤压了学生生活主题;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主导作用代替了学生主体作用。党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特点,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领青年的健康成长,如果无视青年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无论教学形式有多新颖、教学方法有多创意,教学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教育思想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应当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帮助学生塑造理想人格为目标,以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为切入口,关心学生成长,坚持问题导向,真正把灌输性与启发性统一起来,借助党史融入教育这一契机,推动思政课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发挥思政课的协同效应。目前高校思政课共有五门课程,即四门主干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在融入党史教育方面,如缺乏有效的统筹分工,各门课程各自为政,自由发挥,必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而需要在课程协同上有一个顶层设计。根据现有课程各自特点,大体上可做如下安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侧重点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特别是在讲明历史规律、涵养科学思维方面要突出“论从史出”“以史明道”“以理服人”的效果。但“原理”“概论”在讲“理”方面也应有所不同,前者偏重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之道,后者偏重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之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品”)侧重点在“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尤其在讲清历史事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要结合百年党史及其铸就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谱系,依凭历史事实,重在以情感人。“纲要”更侧重还原历史真相,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面具,“思品”较侧重对红色传统、革命精神的弘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形势与政策课通过设置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专题,引导学生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深刻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这样的一体化统筹设计,要求每门课程找准自身在党史教育方面的结合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联动效应,从而避免平面化、碎片化、千篇一律的粗糙低效的党史教育。[8]
第三,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党史融入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上与时俱进,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善于创设历史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文献、图片、声像资料等党史档案的呈现营造出一种教学情境,形成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既可消除因时空错位带来的对历史事件的疏离感,也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除了历史档案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首革命歌曲、一段红色电影视频、一首革命诗词等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二是要注重把握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如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追根溯源,回到历史深处,通过纵横比较,引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就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在讲到我国的制度优势时,可以结合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情况,也可以进一步回溯我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传染病防治和贫困治理情况,这样就会更有说服力。要利用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旧居旧址、纪念馆、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撰写实践报告,增强学习效果。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新媒体手段。当今时代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无处不在,也几乎无人不网,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因此,可以依托课程网站,创设网上红色课堂,及时转发国内主流媒体通过微信、微博等客户端传播的有关党史的知识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制作的党史知识,实现双向互动,及时答疑,提高党史教育的生動性和针对性。当然,搞好党史融入教育最关键的,在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需要认真学习研究党史,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锤炼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党史融入教育中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3][4][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5-16.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4.
[8]李蕉.重构“历史坐标系”:中共党史教育的新时代演进[J].中共党史研究,2020(1):16-23.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