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霏
摘要:教师面部表情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不仅在日常教学以及师生关系上起着重要的辅助性作用,还对教师自身的情绪调节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教师面部情绪对中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多个方面提出教师面部情绪的调控策略,以此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教学(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
关键词:面部情绪;调控策略;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58-03
情绪识别是指从他人面部表情、言语声调及肢体动作等线索中推断出情绪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也是个体进行社会交往的必要前提[1]。面部情绪识别是指识别面部表情的能力。通过面部表情的识别,人们可以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和意图,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决策。中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中的断乳期,面临着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不断提高和优化,对面部情绪表达的敏感性增强。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和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学生们通过观察教师的面部表情线索,进而揣摩教师的心理变化、当下的意图及所持的态度。为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有必要了解情绪表达与交流的主要载体——面孔,并掌握情绪调控策略。
一、面部情绪概述
人们会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面部情绪,也就是面部表情,是情绪最直接的体现,是最容易表现出来并能够被迅速察觉到的情绪载体。面部表情在情绪识别中起主导作用[2],它不仅能传递表达者的情感和意图,也展现了这些情感的强烈程度 [3]。面部情绪并不是静止呈现的,面部情绪的改变可称之为动态表情,相对于静态表情,动态表情所传递出来的情绪更容易被识别,且准确率更高。此外,这些动态信息还会持续影响个体对他人印象的形成,对面孔情绪的评价依赖于人们对这些表情线索的快速感知、提取、整合,从而做出趋近或是回避的判断。
二、教师面部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情绪情感上具有敏感的特性,面孔情绪识别能力也迅速发展。有时他人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都能使他们情绪飞扬、心潮澎湃,进而产生持续的情绪体验,如果这种情绪体验是消极的,那么便可能引发抑郁等症状,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中学生情绪有较大影响的除了巨大的身心变化及陡然增加的学业压力,还有人际关系,除同学关系外,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情感情緒状态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喜欢哪位老师,与哪位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就喜欢上哪门课,这门课的成绩就会好一些;而与哪位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不和谐,甚至是有冲突、矛盾,就会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学习)任务的完成,还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于情绪一致性的研究表明,在相应的情感环境中,当学生处于愤怒或恐惧的情绪中时,对教师传达出来的负性情绪线索会更加敏感。教师所管理的班级中,如果有学生面临受挫,如正处于考试失利、近期学业成绩不理想、布置的任务未完成、同伴交往不顺利及亲子关系紧张等情感环境中时,对教师的面孔情绪感知则会更加敏感,甚至过度加工,在课堂上更容易识别到教师不明原因的负性情绪,可能会启动防御机制,造成注意力分散,思维受到束缚和压抑,破坏课堂互动,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守护者,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情绪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技能,提升其情绪自我激励能力[4],还需要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与调控,特别是面部情绪的表达。
三、教师面部情绪管理与调控策略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恩(Albert Melabian)于1968年提出一个公式:人际交流的结果=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这告诉我们,在传递个体间的信息、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中,面部表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流载体。
此外,面部情绪还会影响第一印象的形成,人们对他人信任的判断来源于第一印象[5]或长期交往后的经验积累[6]。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面对的是崭新的班级环境和初次见面的学生,如果面部情绪表达不当,学生对教师很容易产生偏见,形成刻板印象,造成师生关系的鸿沟,甚至对一个人的印象会随着他的面部表情而改变[7],情绪化的面孔会持续调节我们对信任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如果能进行有效的、恰当的面部表情管理,进而让学生对自己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不仅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还有利于课堂任务的有序开展以及课程学习的顺利进行。
面部情绪对我们的内隐情绪有着重要影响。有研究人员在实验中采用行为控制范式,让实验参与者用牙齿咬笔做出微笑表情,用嘴唇衔笔做出抑制微笑的表情[8]。实验结果发现,微笑组比不微笑组对卡通图片的幽默评分更高,所以面部表情可以调控我们的内隐情绪,通过面部表情的调节与控制,使内隐情绪更积极。德国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研究显示,调动面部肌肉模仿微笑,实际上改变了大脑中关于情绪内容的神经处理,并得出结论:当我们微笑时,我们大脑内部的正性情绪被激活[6]。所以受到负性情绪干扰时假装微笑,会让大脑误以为你正变得快乐,可能会真的改善当下糟糕的情绪。微笑表情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教师信任度的感知,而且教师的情绪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加快消极情绪的消化,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
面部表情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传递与交流信息的认知功能、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的情感功能,以及在教学组织管理中有着监控功能[8]。那么教师如何对面孔情绪进行管理,有哪些有效的调控方法呢?
(一)合理掌握并运用、表达对教学具有启发性的面部情绪
面孔虽然只占身体的一小部分区域,但是在评定他人意图和心理倾向的初始阶段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可以通过其动态的变化来了解个体内在的心理状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视对方,正视对方的眼区,以柔和的目光表情达意,学生答错问题或有其他疑惑时,不要马上转移视线,要继续用柔和、理解的目光注视对方,表示鼓励与支持;应尽量使双眉平展,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与学生交流;尽量避免表示厌恶与轻蔑的撇嘴动作,微笑时微露牙齿,双眼眯起,同时调动眼部肌肉,形成让学生感知到真诚的“杜氏微笑”。
(二)正确调整面部肌肉,增强面部表现力
面部肌肉如同一部照相机,会记录下来长期使用的面部表情,其重复多次之后,肌肉会形成程序化记忆,比如经常皱眉,就会形成“川字眉”。我们可以利用面部肌肉改善面部轮廓、线条及面孔立体度,提升颜值。提高对面孔情绪的认知水平,日常生活中可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如面部保健操、面部刮痧,对面部表情肌肉进行按摩,使之放松;同时注意避免长期用一侧咀嚼食物,使咬肌发达,导致面部不对称性,阻碍丰富表情的形成。
此外,有研究表明,戴眼镜对人们感知到温暖和能力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可以佩戴眼镜,提升自身的温暖度与亲和力;还可以适当改变发型、维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改善皮肤的光泽度,提升面部的情绪表达能力。
(三)重视内在情绪
内在的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也就是表情。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需要更多的情绪参与,所以教师要学会调节内在情绪,掌握情绪调节策略。在日常教学中应尽量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出现负性情绪时及时宣泄,如开展有氧运动、慢节奏的深呼吸、进行类似瑜伽冥想的想象性的放松等。
四、总结
教育家马卡连珂认为,没有面部表情,不能赋予自己的面部必要的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守护者,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还要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充分利用好面部情绪的传递优势,同时与语言、肢体动作相辅相成;要“以情動人”,以自己饱满热情的情绪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随时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调整面部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杨宏. 情绪识别中群内优势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心理学进展,2021,11(1):39-47.
[3] Ekman P ,Friesen W V ,Ancoli S . Facial Sing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0(29):1125-1134.
[4] 范月娥. 让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谈对中学生的情绪教育[J]. 文学界·人文,2009(5):68-70.
[5] King-casas B,Tomlin D,AnenC,etc. Getting to know you: reputation and trust in a two-person economic exchange[J]. Science,2005,308(5718):78-83.
[6] Behrens Timothy E J,Hunt Laurence T,Woolrich Mark W,etc. Associative learning of social value.[J]. Nature,2008,456(7219):245-249.
[7] Hehman E,Flake J K,Freeman J B . Static and Dynamic Facial Cues Differentially Affect the Consistency of Social Evaluations [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15,41(8):11-23.
[8] 赵书辉,李兰兰,付秀华. 教师的面部表情探析[J]. 科教文汇,2009(30):18-19.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