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暑后盛夏开始,“小暑过,一日热三分”。随之而来的便会是高温天气。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炎炎夏日是中暑发病的高发季节,这个时候的户外运动及高温作业中防暑降温就很重要。因为中暑可能危及生命。
中暑由轻及重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表现为:高温环境下,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容易中暑。以下几类人群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容易中暑;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期逗留在通风不畅、温度较高的室内环境中,也容易中暑;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中暑。“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他们体内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就很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如果不注意便会中暑。
解热防暑要注意四个方面: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充沛的体能;要科学合理饮食,切忌节食。多吃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要做好防晒措施,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户外活动时要衣着宽松,带好帽子或打遮阳伞。尤其要避免在高温、不通风的环境下活动或工作;在高温环境中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建议每小时至少喝2至4杯水,大约500至1000毫升。饮水应少量多次,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出汗會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应注意补充。
若有人一旦发生中暑,轻症患者可通过积极措施,如转移至阴凉处、松解衣物、物理降温、合理补水等措施可以使病情逐渐得以缓解;但对于重症中暑病人,须立即送往医院诊治,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防止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不断恶化。
(摘自《民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