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教育理念下的时代新思

2021-08-10 04:06柳卿
天津教育·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与时俱进小学教育

柳卿

【摘  要】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班主任这一身份关乎着整个班级的日常“运行”以及其整体精神风貌的展现。因此,在学生言行举止以及思想道德意识得以规范、成长的基础阶段,身为小学班主任更应当充分重视道德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在知识接受与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动静结合;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7-0025-02

【Abstract】For a class, the identity of the head teacher is related to the daily "operation" of the entire class and the display of its overall mental outlook. Therefore, at the basic stage when students' behavior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awareness can be regulated and grown, as a primary school head teacher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moral education, and consciously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habits of loving labor and positive thinking in dail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knowledge acceptance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words】Primary education; Class management; Dynamic and static combination;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其实,“动”与“静”的结合一直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因为对于学生,我们既希望他们可以用心思考、体会所学内容,也希望他们的学习可以更具活力。所以,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对于丰富课堂形式、优化教学与管理环节就不曾放松。教师对于“动”“静”结合的认知又有了新的思考,这种意识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室中,外界的广阔天地,以及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扎根于生活的劳动教育以及线上线下的双向沟通,就是如今我们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力所能及”与实干精神

(一)投身劳动最光荣

总览现在的许多家庭,因为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家长对孩子知识教育的愈加重视,孩子几乎成了一个家庭的重心。在学习上,孩子要接受各种各样学习辅导班、艺术培训班的培养,在生活上,“衣食住行”更是样样由家长照料着。这样一来,孩子的成长与生活环境自是不错,但是由于家长的宠爱,他们在家以及在校的身体劳动却有所减少,这不利于学生劳动意识的树立以及全面发展。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教育中,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动手,帮助他们树立“劳动最光荣”这一良好的道德意识就不可或缺。

首先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被需要”的感觉,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注意日常班级卫生管理。同时,在学生面前也不要吝啬向学生“求助”,如果有学生愿意主动劳动,只要在没有危险、力所能及的范围中我们都可以给予鼓励和表扬,这能在无形中让学生习惯劳动。而后,主题班会也必不可少,未必需要向学生灌输什么高深的道理,但却可以将学生在学校中点滴的劳动展现出来,让他们知道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对的、是能被看见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另外,家校联合必不可少。许多家长娇惯孩子不假,但看到自己的孩子懂事,知道心疼父母长辈,他们内心同样也是欣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洗个菜或者倒杯水、切點水果之类。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和家长多沟通,一方面让学生注意安全,一方面也可以双方共同鼓励、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寓实干教育于劳动中

其实,让学生在年纪还较小的时候让他们学会劳动,并不是说真的希望他们能做多少劳动,给教师或者家长提供多少帮助,而是希望他们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希望他们能在劳动中获得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在劳动中渗透奋斗、实干等高尚的精神品质。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以及价值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身为教师,尤其身为班主任,必须通过劳动教育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投身实践、重视实干的精神。如在学习《山行》《搭船的鸟》这些语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借此引导学生结合台州当地的天台山景区等风景名胜,促使他们对爱护环境有更深的理解,从而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为资源保护与爱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二、“线上线下”与灵活教学

(一)新时代下新形式

将教学由课本知识传递拓展到生活活动中自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如今的形式下,教学空间外延的范围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从室内到户外。因为在信息技术与教学加速融合的现实情况下,线上教学与线上交流也成为逐渐被人们接受的形式,而这也自然对我们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线上教学的施行让我们关注到了另一种“静”与“动”的平衡。随着时代的发展,线上教学以不可拒绝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学生的户外活动也有所减少。所以从客观上来说,我们在进行线上教学时,对学生更多的要求却是一个“静”的状态。我们要接受学习环境的“静”,线上教学虽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但其与课堂教学最大的差别便是空间的距离感,交流依然存在,但是与同学间的笑闹讨论以及与教师的眼神互动就会有所减少,这是弊端吗?

表面上看是的,但是事物的存在往往尤其双面性,空间的限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之间的讨论,但是却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時间与安静的环境进行自主思考。当然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学生因为年龄小而容易走神、贪玩等情况,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记笔记、记想法的训练,多关注并引导学生将日常学习与思考按自身心意记录,即使刚开始句子简短不成章法,坚持下来却可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动静结合创新思

前文在提及线上教学时,问题的重点主要在于面对线上教学这一形式,如何让学生在“静”中得到提升。但是正如前一部分所提及的劳动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进步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样,线上教学这一新教学形式也并不要局限于一个层面当中,毕竟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目前还占据主要地位,而线上教学也没必要就这样退出学生的学习环境,所以这也就要求班主任找寻两者间可以配合的地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首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可以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共同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班级中教师依然注重有活力的班集体的建设,但是各科的日常作业可以尝试着打破以往的写、背等形式,通过如简单有趣的动画课程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再自主地复习一遍所学的重点知识。在这个复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的是学习思路的“静”,但是如何去验证学生是否完成了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用笔记录这种安静的方式,同样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所学的口语复述或者实践操作这样的形式来检验。及时的口语复述,能考验学生在自己安静地聆听过程中是否用心专注,实践却可以考验学生是否真的将所学记到了心里。在线上教育教学逐渐影响如今学生学习途径的形势下,我们发现其中所能体现出的动静结合的思想,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状态的培养。其次,在之前所提到的几点思考中,融于其中的一个主线便是如何把握学生在日常学习甚至是生活过程中“静”与“动”的平衡。毕竟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平衡协调的状态下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将会更为突出,只是在为学生创设这种“平衡”的过程中,不管是以实践劳动为基础的精神引导,还是对当今教学实践中线上教学的探究与思考,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值得多方总结、深入思考,为现在甚至是将来的教学与管理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杨浪浪,陈燕.基于“劳动最美”价值理念的学校劳动实践[J].劳动教育评论,2020(02).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与时俱进小学教育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
谈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