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轻度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8-10 11:28翟丽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翟丽华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医院妇产科,山东淄博 256400)

子宫脱垂是指女性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完全脱出阴道口,具有较大的危险性[1-2]。 子宫脱垂的发生与妊娠、分娩相关,分娩期间若发生滞产、急产等情况,易造成子宫韧带或肌肉组织等发生撕裂、伸长,损伤盆底功能,从而导致子宫脱垂[3]。由于子宫脱垂的发生与盆底肌力减退密切相关,故临床对于轻度子宫脱垂患者主张采取保守治疗,患者可通过盆底康复训练增强盆底肌力,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的效果。 但不同患者个体情况不一, 加之患者在训练时无法精确把握训练强度、频率等,致使效果欠佳。 电刺激生物反馈是一种物理康复疗法,具备无创、使用方便且作用持久等优势,现已在临床大范围使用。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20年4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84 例轻度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患者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4 例轻度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2)伴有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3)均对该研究知悉,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4)具有较好的依从性;(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2)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3)严重脏器功能不全;(4)凝血功能障碍;(5)具有酒精、药物依赖史;(6)存在全身性感染;(7)合并恶性肿瘤;(8)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9)严重脑器质性疾病。该研究已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年龄 24~38 岁,平均(31.69±1.48)岁;孕次 1~3 次,平均(2.38±0.26)次;病程 2~10个月,平均(6.49±1.53)个月。 观察组年龄 25~40 岁,平均(31.74±1.52)岁;孕次 1~4 次,平均(2.45±0.29)次;病程 2~11 个月,平均(6.53±1.61)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 锻炼前,医护人员需嘱咐患者排空膀胱,锻炼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向上提收肛门,控制每次收缩时间≥3 s,然后放松,以一提一松的规律进行训练,15~30 min/次,2~3 次/d,连续锻炼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电刺激生物反馈。使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LDH1S,苏械注准 20182260869)进行治疗,治疗前叮嘱患者排空膀胱,帮助其取半卧位,消毒盆底肌肉治疗探头,接通电源;将消毒后的探头放于患者阴道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耐受程度由高到低地调节治疗参数,以患者可感受肌肉运动但无疼痛感为宜,控制电流强度为 10~30 mA,30 min/次,1 次/d,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盆底肌力、生活质量。

(1)盆底肌力: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使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检测患者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与肌纤维疲劳度。

(2)生活质量: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 个维度,共计36 个项目,采用6 级评分法,换算为百分制,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分别采用 χ2、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疲劳度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疲劳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对比()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Ⅰ类肌纤维肌电值(μV)治疗前 治疗后2.35±0.48 2.41±0.52 0.550 0.584 3.26±0.59 3.62±0.67 2.613 0.011Ⅰ类肌纤维疲劳度(%)治疗前 治疗后Ⅱ类肌纤维肌电值(μV)治疗前 治疗后-4.25±0.26-4.20±0.23 0.934 0.353-1.63±0.15-1.35±0.09 10.373 0.000 6.78±1.22 6.82±1.25 0.148 0.000 7.59±1.62 8.48±1.84 2.353 0.021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治疗前 治疗后-1.65±0.22-1.68±0.24 0.597 0.552-1.46±0.19-1.35±0.12 3.172 0.002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62.78±2.54 62.84±2.61 0.107 0.915 75.89±3.48 82.84±4.26 8.188 0.000 19.720 25.944 0.000 0.000

3 讨 论

子宫脱垂为妇科常见病,经阴道多产、卵巢功能衰退、重体力劳动是其主要发病原因[5]。轻度子宫脱垂以腰骶部酸痛、轻度下坠感、小便失禁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若轻度子宫脱垂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随着病情持续发展,可能会使整个子宫脱出阴道,诱发出血、宫颈糜烂等,故临床应尽早予以该病患者有效的治疗。

盆底康复训练为轻度子宫脱垂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患者通过有意识地反复收缩盆底肌肉,以提高盆底肌肉力量, 促使子宫恢复至正常的解剖位置,从而减轻各项临床症状。但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易受个体化因素的影响,且见效相对较慢,故临床常考虑联合治疗。 盆底Ⅰ类肌纤维是盆腔脏器的重要支撑系统,收缩时间较长, Ⅱ类肌纤维是盆腔脏器的运动系统,多为阶段性收缩[6-7]。电刺激生物反馈作为一种物理疗法,是将电位探头放于患者阴道内,通过电流针对性刺激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促使肌肉进行有规律的运动,从而有效增强盆底肌力,达到改善盆底功能、减轻子宫脱垂症状的效果[8-9]。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还可对盆底肌肉与四周神经进行刺激,有效唤醒肌肉的感应神经,继而进一步提升盆底肌力,增强盆底支持功能,减轻子宫脱垂症状[10-11]。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互相补充、协同增效,加速盆底肌力改善,减轻疾病造成的影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2]。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及疲劳度、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在轻度子宫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强患者的盆底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等不足,可能会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后续临床还需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的纳入,延长观察时间,以便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借鉴。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在轻度子宫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提升生活质量,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