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部 黄小燕;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信息学院 陈燕
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校内涵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也是国家赋予高校的新时代历史使命。科技档案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关键作用要求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与科技档案管理形成协同关系。尽管协同创新理论可以阐释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与科技档案之间的协同关系,但也只能起到宏观指导作用。构建科学、可操作的高校科技创新与科技档案协同关系需要微观层面的二者结合点,以结合点为逻辑起点构建高校科技工作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与科技档案管理无缝衔接,保证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无障碍实施。
尽管“科技”一词是指科学与技术一体化,但从哲学角度,科学是关于解释自然或社会规律的知识体系,属于科学哲学范畴;技术是关于改造自然或社会的实践知识体系,属于技术哲学范畴。由此,科技创新严格上应分为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前者是发现新的科学知识,而后者根据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是实现市场化的新工艺或新产品过程。根据高校科研特点,科学创新就是承担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纵向课题,属于基础科学研究;而技术创新更多的是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横向课题,属于技术社会化过程。科技档案保存备查的直接记述和反映科技活动与科技思想的科技文件及其他原始记录,本质特征就为科技档案服务于科技创新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科研工作所需的信息资源。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文件形态、数量的变化,“档案后保管范式的新来源观、宏观鉴定论和知识服务有机统一”观为科技创新与科技档案宏观联系提供了档案管理学思想。
对于科技档案而言,档案后保管范式的新来源观就是指在形成科技档案时,为了避免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丢失,需要溯源和鉴定科技信息的背景因素,挖掘隐藏在信息背后的、不易直观体现到的科技知识,进而为科技创新服务奠定文献基础。宏观鉴定论是指提高科技档案鉴定的效率与质量,排除没有价值或价值很低的信息,提高科技档案利用者检索、利用所需科技档案的实效性,增强科技档案利用者获得、吸收知识的能力,进而为科研创新提供良好的知识结构。知识服务则是通过良好的技术途径为科技档案利用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指引科技档案利用者从科技档案中获取所需的科研信息、知识,进而利用科技知识进行科技创新。
综上简述,从档案学角度,科技创新工作与科技档案之间的转化关系就是已完成的科技创新成果─形成科技档案─科技档案利用─新的科技创新。
档案双元价值论认为:“档案是由其载体与承载的信息构成的,由此产生了对载体所反映功能的表述与其信息内容的价值表述,分别称为工具信息与信息价值”。即覃兆刿教授所言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档案,一个方面是它的行为方式,既建立档案的目的是借助档案的结构形式所赋予的职能,称其为‘工具价值’;另一个方面是档案是记录或者文献归属的实体,其内容承载的价值,称其为‘信息价值’”。任越教授又对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作了进一步分类,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将任越教授对档案双元价值论的价值要素结构用图1表示。
图1 双元价值要素结构
凭证价值主要表现为档案作为判定事实的根据,具有原始保真、静态特点;控制价值是指档案作为社会主体从事社会实践行为的控制工具,具有动态性;参考价值是档案信息为社会主体今后处理社会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和与此相连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等方面提供借鉴;情报价值强调社会主体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效益;知识价值是指档案能满足社会主体扩展与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个人技能的需求度,与参考价值和情报价值相比,知识价值更具有动态性。
依据信息理论,档案就是一种信息,档案的信息被档案载体所承载,并供档案利用者所使用。任越教授根据信息哲学理论,提出了图2所示的信息表现四个层次模型。首先是档案载体的表象显示层,该层信息是真实存在的、反映载体加工的技术知识,并能够被社会主体直观感受到;其次是档案载体可以被社会主体直接感知的信息,即档案载体的工具意识层,是社会主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档案默会化工具可利用性认识;再次是档案载体自身所包含的具有除其工具性以外的信息,即档案载体被人类深层感知和理解的信息,社会主体对这一层级信息内容转译和挖掘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取决于社会主体事先已建构起来的知识、技能水平;最深层次是能够表现档案载体与档案载体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信息层,该信息更具有一定的主观意识性,即由社会主体自身的某些条件设定而产生的档案载体与其他信息的主观联系。从信息表现的四个层次来看,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对于档案信息而言,其信息被社会主体所能掌握的部分,主要是反映档案载体使用属性的工具意识层及反映物质深层结构和内涵的知识信息层。如果从档案双元价值论来看,档案的信息价值属于第三层级,利用信息价值的社会主体必须掌握较多档案知识;档案工具价值属于第二层级,是一种浅层、易于直观接触的价值形式,其社会主体无须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掌握。由此可见,档案的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虽然同是档案价值范畴,但二者的价值实现方式却有所不同:在形成档案时,其目的并不是要让社会主体发现并使用档案信息内容中的知识价值,而是以档案的工具价值为依托,发挥档案记录信息、传播信息、保留信息的作用,在这个涵义上,工具价值先于信息价值;而信息价值则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目标设定才能被挖掘、利用,既要掌握信息价值需要社会主体投入大量的智力和精力,达到知识价值专业化利用水平,才能实现对档案的深层次认识。这也就是档案后保管范式提出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具备知识服务职能的关键所在。
图2 信息层次
依据上述讨论的档案双元价值论可知:这个结合点就是科技档案的知识价值。正如档案双元价值论创始人覃兆刿教授指出的“档案工具价值是一般性价值、具有自然属性;信息价值是特殊性价值、具有社会属性”。对于高校而言,科技档案的知识价值就是高校教师承担的各级课题所创新发现的科学知识和承担的横向课题总结出来的经验化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些科学知识的利用,也就是科技档案价值社会化过程,这是社会发展赋予的社会属性。此外,档案后保管范式理论赋予知识服务在科技档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也为知识价值这一结合点提供了档案学理论基础。明晰了高校科技档案与科技创新微观结合点也给高校科技工作带来如下意义:
(一)解决“两张皮”现象。由于目前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科技创新与科技档案管理“两张皮”现象。从管理体制上,高校科技创新主体教师隶属于学校高校科研机构或各二级学院,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隶属于科研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了管理体制上的人员“两张皮”,正是管理体制上的“两张皮”导致了高校具体科研活动与科技档案管理运行机制的“两张皮”。“两张皮”现象存在的本质原因是对高校科技档案价值观缺乏正确的理解。按照档案双元价值论,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自己工作职责的工具价值观以外,只有具有了信息价值观,才能从思想上具备服务于高校教师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观能动性也是档案后保管范式理论强调的档案管理人员重要职责;反之,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也应了解科技档案的信息价值作用,利用科技档案信息价值的“真实性”特征,避免其他文献带来的误导。
(二)完善科技档案服务科技创新理论体系。开展高校科技档案服务于高校科技创新理论研究,也是二者协同创新理论整合过程。就创新理论而言,二者的协同创新,就是形成一个创新系统,这就需要一个核心创新要素。这个创新要素起到科技档案与科技创新理论的结合点作用,将两个不同学科内容衔接起来。“知识价值”就是这一核心创新要素。以“知识价值”这个“结合点”可以形成“高校科技档案—科研工作一体化”协同科技创新机制的沟通桥梁。
简而言之,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新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需要提升高校科技档案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知识价值作为二者的结合点为二者协同发展提供了微观理论逻辑基础。依此,可以帮助解决高校科技工作中一些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