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目的 探讨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在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儿童患者总共60例进行本次医学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将这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联合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MDI、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瘫儿童患者中应用中医康复干预的效果确切,可以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完善患儿神经功能的发育。
关键词:脑瘫;中医康复;肢体运动功能;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120-03
脑性瘫痪在儿童中发病较高,导致中枢神经姿势和运动发育持续性障碍,进一步导致四肢活动受限,其症状除了表现为运动障碍,还可伴随交流、认知、感觉的障碍,严重时还会引发患者的生活障碍[1],从而给患者的生活水平及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不便,不利于患儿日后的身心发展。目前对于这类患儿缺乏正常的治疗措施,且有研究表明,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是重点所在,因此对于这类要注重完善相应的康复措施,以往通常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2],如推拿,运动训练,足部治疗仪等,但是患者肢体运动的改善效果较差,此外也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近年来随着中医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越来越多,中医康复技术在脑瘫患儿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故为了解真实中医康复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促进脑瘫患儿诊疗效果的进一步发展,笔者特进行本次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患者同意以及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批准,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儿童患者总共60例进行此次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将这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4.16±0.57)岁;病程在6~18个月之间,平均(9.32±1.26)个月。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4.21±0.49)岁。病程在7~18个月之间,平均(9.25±1.09)个月。不同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构成等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①在我院就诊经过CT等检测方法确诊脑瘫患儿,无骨性强直且需要进行康复锻炼。②年龄<12岁,无严重的认知障碍。③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遗传代谢疾疾病,患儿有癫痫,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患儿还患有其他外伤性及骨关节性疾病,患儿不能持续进行治疗,不能定期复诊随访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护理,所有的患儿出生后完善相关检查,密切关注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维持水电平衡,完善吸氧流程,患儿实行常规治疗。
实验组在上述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运动护理:取患儿的太冲、间使、鸠尾、大椎及丰隆等穴位进行按压,每天早晚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时长在30min左右,同时对于合并眩晕的患儿配合合谷、申脉等穴位的按摩,防止患儿发生肌肉萎缩及痉挛。此外对患者进行不同体位的推拿治疗:俯卧位是主要叩打督脉穴位,按揉膀胱经一、二线,同时对腰骶进行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仰卧位时主要按揉患者的腹部,对四肢进行按捏,活动各个关节。坐位是主要对风池、百会、天柱等穴位进行按揉点等,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约3个疗程。②中医情志护理:准确评估患儿的心理状况,并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情志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及交流,投入精力到患儿的治疗及康复工作中去,给予患儿足够的耐心及鼓励,及时向患儿反馈治疗中的进展,并进行适当的夸奖。同时不断训练患儿的认知及生活习惯,训练患者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尝试讲话,从一些简单的字词开始,逐渐成句,训练要耐心,同时培养患儿的各项兴趣爱好,包括看书、画画,听音乐等,保证患儿处于较好的情绪状态。③中药熏洗:检测患儿是否具有中药熏洗的适应征,耐心向患儿家属解释中药熏洗的方法及步骤,注意保持中药熏洗液的温度在37℃~38℃,相关的责任护士需参与到熏洗的过程中来,在熏洗的过程中患儿需保持正常的肢体部位,注意防止受凉,熏洗后需用温水擦拭,同时注意保持饮水量。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值范围在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指标越完善,同时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用于评定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则反映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值为100分,用FMA进行评定,肢体运动功能与评分成正比)。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患儿MDI及PDI的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MDI、P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MDI、PDI评分均顯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組患儿FMA及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瘫患儿其发病通常由于胎儿或婴幼儿时期在发育的过程中脑部受到非进行性的损伤所引起,脑瘫儿童患者通常伴随着肌张力及智力发育的异常[3],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上的障碍,若不经有效治疗,会引起较为严重的运动及行为功能缺陷[4],甚至通常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因而需要探讨一种有效而又便利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者提出可以将中医康复技术应用到这类疾病的治疗之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5],中医学上认为小儿脑瘫属于五软、五硬等范畴,多由于精血不足、脑髓失血造成,该对这类患者首先进行推拿治疗,可疏通患者的各处经络,改善患者的脑部微循环状态,同时补益肝肾,调节脏腑因而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配合康复运动疗法,便捷性,安全性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更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护理,提高了患者对于治疗的积极性,同时保持患儿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疏肝解郁,对于康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改善躯体神经的敏感性,所以理论上经过中药康复治疗此类患儿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脑瘫患儿中以中医康复干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智力及肢体运动发育,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临床工作者的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艳丽,王院方,刘俊杰.家庭介入式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2):1547-1549.
[2]辛友联.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在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4):24-25.
[3]王颖.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6):178-179.
[4]陶君.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与康复护理联合应用于脑瘫患儿中的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9,31(02):257-258.
[5]姜连花.小儿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后的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