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探讨

2021-08-09 12:55张燕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燕峰

摘 要: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用价值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最后提出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

0 前言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地球村”开始逐渐成为现实。在这一背景下,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碰撞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发展冲击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1.1 保护文化多样性

我们应认识到,每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都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保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便是保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正是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才让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变得更加浓厚、更加绚丽多彩。而国家每多拥有一份文化,都意味着自身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就会多出一条发展道路,多一种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在国家未来发展中创造出更多发展空间①。从国际视角来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国家文化的多样性,还能够让民众具备一颗包容之心,促进不同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提高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可以从容地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推动国家建设实现更好发展。

1.2 增强民族凝聚力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不同民族均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点,同时也有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加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多个民族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彰显不同民族文化特质,保持不同民族文化独立性,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多民族共同认可的文化,从而有效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便是多民族团结的“见证者”,它们能让人们吸取历史教训,精诚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外来文化的入侵,共同合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 提升综合国力

在国际竞争过程中,通常比拼的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包括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非常浓厚的文化价值,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软实力。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便是彰显我国软实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让国家文化变得更加多元,从而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更有竞争力。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同样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因此如果加强对其保护与合理利用,势必能够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医药项目中医针灸、正骨疗法等本身蕴含较高的科技含量,有着非常高的科技研究价值,因此加强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做好研究创新工作,并将其推向世界,树立品牌形象,更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与我国的综合国力。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分析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儒家文化的传承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针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实际上是包含多部分内容的,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忠孝”文化的传承。以京剧为例,其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戏剧中均对“忠孝”进行了生动的诠释,如“关公戏”便是通过对关公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宣传“忠义”的文化思想。据统计,在148出京剧“三国戏”中,就有20场单独写关公的戏,因此关公也被人们视为“忠义”的化身,对国家忠诚、对朋友义气的形象深深地烙在民众心中。除了关公以外,京剧中民族英雄岳飞也被塑造成了典型的“忠孝”人物。如在京剧《岳飞》中有这样一句唱词:“敢将忠言请君命,断不容误国之论蒙蔽圣听。”同时古书中也记载了在岳飞母亲生病时,岳飞亲自侍奉,尝药进饵。在母亲病亡时,岳飞“赤脚扶棺近千里”,由此展现了岳飞的忠孝形象。在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中,除了“忠孝”,还包括“礼”文化。如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郴州市嘉禾县伴嫁哭嫁歌”便是传承了儒家的“礼”文化,当地的习俗要求女子出嫁时,必须遵礼而行,长辈与晚辈的分工也十分明确,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文化模式(图1)。

从中我们也能够认识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针对儒家文化的思想文化传承已经渗透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也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除了因为儒家文化本身是当时统治阶级视为正统的思想文化以外,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文化思想代表了民众朴素真实的情感,且富有教化作用的价值,陶冶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更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受到民众广泛认同,并成为一种传统文化顺利传承了下去。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道家思想的传承

道家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道家思想中的传承,主要体现在“道法自然”上,引导人们要遵循自然之道,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造型设计方面便是以自然之物作为设计灵感,体现了对自然的崇尚。其中,束柴三友紫砂壶在造型设计上便参考了“岁寒三友”—松、竹、梅,壶身造型将三者融为一体,将自然生物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图2)。除此之外,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在紫砂壶选材方面同样彰显了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紫砂壶在制作时要求要彰显制作材料的本色,泥土是制作紫砂壶的重要材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这些泥土一般取材自岩石层下且分布有页岩的泥层中,页岩一般呈紫色,因此在烧制后壶体呈紫色,所以被称为“紫砂壶”。但紫砂壶并不是只有紫色,通过将紫泥、绿泥、红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烧制,能够制作出不同色彩的紫砂壶。但总而言之,这些颜色均是自然之色,因此能够带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紫砂壶能够广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释家思想的传承

释家一般指的是中国佛教。该佛教主张禅宗修行者应遵循“报怨行”的休养方式,要求修行者怀有一颗“忍”“戒”之心,面对外界种种挑战,甚至是侮辱、嘲讽,均能够受之不疑、坦然处之。少林功夫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图3),深得释家“忍”的思想传承,一般情况下,如果武僧面对其他人的挑衅所采取的态度都是忍耐、避让,即使出手也会有所保留,充分彰显了一个习武之人的高尚武德情操。与此同时,少林功夫本身对于“戒”的思想同样有着深入的传承。以少林寺觉远上人立戒约十条为例,要求习武者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切忌好勇斗狠、逞血气之私,更严禁以武犯禁、恃强凌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忍让,面对国难时需要果断出手。在张一全新增订的戒约中,明确指出“肄习少林技击术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意……恢复河山之志”。由此能够表明,中国释家思想不仅注重自身修行,同时也身怀大义,面对国难能够挺身而出,这也是为什么少林功夫能够广受人们欢迎与推崇的原因①。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途径

3.1 以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二者并不冲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便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有效方法,促进二者相互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中国古琴艺术既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古琴艺术本身具有“曲高和寡”的特点,难以让广大群众普遍理解与接受,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宣传方面入手,加强对古琴艺术的宣传与保护。例如,可以在电视上拍摄关于古琴艺术的公益广告短片,在各大音乐电台或音乐节目上播放并推广古琴曲目等,让广大民众对古琴艺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这样,古琴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更好地获得保护。为达到上述目标,一般需要文化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不断丰富宣传方式,既能够实现古琴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够实现对古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2 借助高校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遗产背后的传统文化想要更好地传承下去,需要我们另辟蹊径,借助高校资源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以来,高校都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究其原因,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本身便承担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离不开年轻血液的注入,因此我们可以从教育角度去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与教育教学资源融合在一起,通过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公共课程,能够有效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还可以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艺术社团,还可以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内进行交流与发展,成功地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期间必然离不开充足资金的支持,尽管我国很多遗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不计个人得失,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长远角度出发,仅仅依靠民间自发组织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背后传统文化的传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还需要尽可能地争取政府政策上尤其是资金上的支持。由政府去发掘一些民间社团或者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政策的支持之外还要给予一定资金上的鼓励,落实相关专项基金,从而为后续相关的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从根本上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效果,实现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扬①。

3.4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常掌握着非物质文化背后最核心的技术和艺术精髓,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重要的主体。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必须要通过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的方式,使传承人能够深入学习“十四五”规划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远景目标。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要不断增强传承人的品牌传承意识,提高传承能力,使其有能力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制作、表演等过程,从而不断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群体,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背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培训过程中,除了注重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本身的培训,还应加强品牌意识、知识产权等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从而使其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完成培训课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负责人依次为各传承人颁发结业证书,使其能够获得当地政府的认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通过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能够凝聚非遗传承共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弘扬优秀传统非遗创作,推动传统文化发展,为国家非遗文化建设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助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国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因此,需要我们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得到落实,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