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1-08-09 04:52邢佑耐王嘉庆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传统文化

邢佑耐 王嘉庆

摘   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研究传统文化进入学校教育的意义方式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班级教育   综合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憂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从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最深处的追求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发展高度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继续不断向前发展角度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拓展传统文化,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为教育工作者把传统文化教育引进校园指引了方向。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和灵魂,是民族得以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是先民不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历经列强的入侵,频繁遭遇战火的摧残而不倒而愈挫愈勇,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习近平同志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支撑。”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历史悠久,从巢氏、燧人氏,到炎帝、黄帝,延绵至今,构成了从百家争鸣到儒道释三家为主的思想构架体系,包含了汉文化到各地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内容包含文学、建筑、宗教、哲学、音乐、美术……从古至今,包罗万象。一般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道家及本土化后的佛教文化为主要精神内核,在中国历史演进中所有思想艺术、道德观念、服饰礼仪等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2]。

二、传统文化的现状和走进中职班级的可行性分析

1.现实传统文化现状堪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确实进入了瓶颈时期。虽然我们国家及一些民间有识之士在这个方面不断努力,但是收效甚微。因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种种原因,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可避免地陷入低谷。特别是在教育方面,系统地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很少出现在学校教育体系里面。社会中仅存的历史文化及传统技艺等,在文化保护与继承方面非常纤弱,缺乏发展的动力。

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西方思想不断传入国内,一些青少年在没有很好地学习掌握好传统优秀文化的前提下,快速接受西方发展思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研究、继承和发展,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给下一代为己任。授业,一定不能忘记传道。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来有少数有识之士在社会上倡导传统文化教育,有的利用社会资源举办各种活动,举办者和参与者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仅仅是个体的自觉,没有理性系统地分析研究,没有成功的规律可以借鉴,在传承效果与社会效应方面大打折扣。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仔细分析其内涵,二者都属于精神文化建设范畴。对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规范人的言行,塑造人的高尚人格有重要作用。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在某些学科中有适当的融入,但是,现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仍然不受教育工作者重视,没有研究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培养新一代,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2.在中职学校实行传统文化教育有极大的可行性。

首先社会和谐需要传统文化。光明日报2006年就曾经发表题目为《和谐社会需要传统文化滋养》的文章,提出“和谐社会使然,不管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尤其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更应融入传统美德教育”[3]。人民日报在2017年报道了《弘扬传统文化不是给人看的要浸入日常生活》,提出:“弘扬传统文化不是给人看的,更不是某种特定场合的礼仪行为,而要浸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搞点表演性的仪式、穿穿传统的服饰、用中国固有方式过过中国的节日,当然都有助于推广传统文化,但这仍为皮相。最重要的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融汇于我们的血脉里,让做人的优秀传统准则传承下来,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显示传统文化的优异之处,这才是对民族文化的最好弘扬。”[4]

学生成长需要传统文化。许多学生家长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学生学习之余,在社会上寻找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

学校有庞大的教师队伍,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有强大的学习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有丰富的教育素材资源可以开发,可以选择适合学校学情的素材。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实际,开发研究校本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为分数低,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很多是被迫选择职校的。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在年龄相同的共性基础上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如学习目标不太明确,没有对未来做好规划。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性差,经常管不住自己。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如逃避、退缩、胆怯、自厌等。利用传统文化能解决现代中职生的许多问题。

1.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多方面才能。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种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罗万象,大大拓展了学的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对于学生是非常有益的补充。能在学生思维体系中建立起不同的思维模块,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例如南北朝的《九章算术》和《海岛算经》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是我国宝贵的数学遗产。其中一些算法如贾宪三角、增乘开方,思路独特程序简化,在当代对学生的思维也是很好的训练。所以,中华文化涉及的天文地理人文哲学,任何一个方面的知识点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都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2.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中华民族向来不缺乏高风亮节的英雄人物。从为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为了无数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生命的革命先烈;从高居庙堂忧国忧民的王侯将相,到路不拾遗市井梓里;从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代民的思想,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其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星河中灿烂的群星,不胜枚举。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开发利用这些形象,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走进他们的内心,学习他们的精神。年与日驰,学生耳濡目染,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水平。做到动必有道、语必有理、求必有义、行必有正的谦谦君子,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

3.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强大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中华民族积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自尊自信。中华文化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其他文化思想不排斥不反对不回避。其他文化一旦进入,一定会被中华文化同化。如北魏时期的鲜卑族,现在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中华大地上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蒙古人、满人,虽然处于统治地位,但是在强大的中华文化环境中不能避免地被浸润,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这种融合是人类历史上最惊人的成就。就是这种成就给所有中华儿女留下来了共同的文化基因,正是这种基因才使得历代人才辈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传统文化使学生明确认知自己的文化基因。认识到自己立足于文化沃土之中。当前,改革开放取得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成就。有意识地用传统文化影响教育学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爱国爱家爱民主,我们国家向来不缺乏民族英雄。不愿随波逐流的屈原,不屈不挠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击倭寇的戚继光,守卫领空的王伟……深挖这些爱国主义素材,从遗留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体会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让学生以中国人为豪。维护国家主权,保护领海、领土、领空的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对世界上任何风云变幻的环境,始终保持中国人的尊严。

四、学校班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1.加强课程设置和顶层设计。

各级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思想上重视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切实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开展学术研究,重视传统文化,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把它作为培养下一代新人的重要方法。加强传统文化的精炼,扬弃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对优秀的文化进行整理、研究,探索出适合当代中职学生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研究各学科的特点,并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到可以结合的知识点,在各科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各个学科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习传统文化,接受高尚的思想熏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学校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传统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不但影响了中国的经济、政治,还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水平势在必行,把教师传统文化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配齐配足师资。通过继续教育、长中短期培训、校外聘任等方式快速提高教师团队的传统文化素质水平,为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打下基础[5]。

3.打破校园的封闭性、单一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的地方。班级活动要多元化,丰富的传统文化正能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能结合各学科,而且能很好地适应学生个体。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开展各种活动,学习欣赏传统音乐、中国书法绘画、欣赏中国建筑、古诗文朗诵、民间故事……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传统文化,并接受这方面的教育。

总之,新时代给了我们新的任务,教育工作者要探索出知行合一的教育路线,把传统文化带进中职校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培育新人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树立伟大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Z].2013-3-1.

[2]丛楠楠,王久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浅析[J].经济师,2020(7).

[3]和諧社会需要传统文化滋养[N].光明日报,2006-3-3.

[4]弘扬传统文化不是给人看的要浸入日常生活[N].人民日报,2017-01-19.

[5]田海舰,王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研[J].保定学院学报,2021,34(1).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传统文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童诗”也精彩
依托小精灵生物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