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建 罗佳丽 范凡
摘 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二本”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汽车底盘课程为例,进行线上线下课开发过程。从课程面向、实施方法、课程目标、知识点细分等方面,面向这类学生,针对这门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 汽车底盘课程 线上 线下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Chassis Course Based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uan Xinjian Luo Jiali Fan Fan
Abstract:Based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rticle takes the automobile chassis course of the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major of the "tw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cours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orient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s, course objectives, knowledge points segmentation, etc., the article reflects and gives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otive chassis course, online, offline
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很多专业的课堂。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开发,是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开发[1]。教学工具改变了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使得师生关系、教师地位和作用、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2]。而技术本身不会给教学带来改变,不恰当的使用反而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3]。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促进教学结构由“以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进行变革[4]。但是,当代大学新生已经习惯了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对大学教学产生失望的情绪。因此课程的开发建设首先要界定清楚受众群体及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要建立一门全国同一专业不同层次的“一流课程”是不现实的。比如面对自主性不同的学生,在课程开发上应有不同的侧重,对于自主性好的,可以适当拓宽知识面;而后者,重点要加强过程评估和考核。本文以“二本”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汽车底盘课程开发为例,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对该课程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进行分析。
1 课程面向分析
汽车底盘课程开设时间悠久,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汽车类专业都开设这门课程,但是面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有所不同。车辆专业的汽车底盘结构与原理主要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部件的工作原理,特别对零部件的结构及作用、设计目的、需求进行重点分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汽车底盘结构与原理课程,学生要掌握汽车底盘各部件的工作原理,重点要掌握零部件工作机理、磨损及检测分析。
同样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侧重点也应当不同,这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确定。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偏向汽车设计方向;第二类是汽车测试、汽车零部件检测方向;第三类是汽车售后技术服务方向。这些方向的设置,源自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招生的尴尬局面,不论是985高校、211高校、还是普通本科,该专业报名人数都是逐年下降,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调剂到该专业。主要原因是当前的学生不想从事过去汽车服务专业过去所面向的汽车后市场,因此各高校都在寻找出路。同时在当前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原有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够适应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进行修订,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不论哪个方向教学要结合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底盘知识结构需求,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课程实施方法分析
2020年疫情期间,各大院校被迫采取了大量线上课程教学,从结果反应来看,虽然这种模式,在特殊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单纯的线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当下,很多大学生的心出了问题,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加上该专业很多学生是“调剂生”本身对专业不感兴趣,因此再好的课程资源都没有用,他们适应了义务教学阶段的“管学”,没有有效的管理,他们将在线上通过各种手段应付了事。可见,对于绝大部分院校来说,长远来看单靠线上教学是不可取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必然是大部分院校的最终的归属。因此,在汽车底盘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区分信息技术手段与线下教学手段的配合应用。目前常用的方式是,线上基于信息技术打造学生预习、测评、互动和知识拓展的平台;线下是对话、批判和辩论的“战场”,同时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主阵地”。线上应该是锦上添花的手段,永远替代不了线下教师的言传身教。
3 课程目标的设计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需要分别设立线上教学目标和线下教学目标。线上预习主要侧重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拓展的预习,通过测评反应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线下根据测评有侧重的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融入思政元素进行对话、批判和辩论的方法,培养学生高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汽车底盘结构与原理虽然属于专业课程,但也是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基础。其特点是知识点多,但深度浅。因此可将汽车底盘的一般结构、名称、一般工作原理等,特别是需要简单理解与记忆的知识,在线上让学生自学,通过考核设置引导学生学习;线下对比较难以理解的结构与原理、材料及创新等知识,进行对话、批判、辩论,对部分知识也可通过实验,既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又增强学生理解。
4 知识点的细分
课程开发前要根据优化后的教学大纲,罗列出课程的知识点,将课程知识点进行细分,并区别出认知型知识点(如,零部件名称、材料等)、理解型知识点(如:零部件工作原理及结构分析等)、应用型知识点(如:某零件的结构或材料等,改进措施分析)等。以汽车离合器为例,知识点细分如表1。
认知型知识点主要包括机械式和液力式离合器的结构;理解型知识点主要是这两种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这两种知识点可以通过教材、课件、动画、微课等手段,在线上完成自我学习,教师要科学的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增加学生的掌握程度;线下要对线上的理解型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某种形式提高学生知识点应用能力,同时要科学设计每一次线下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内容有“高阶性”(如:分析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哪些隐患?出现哪些故障?),能力有“创新性”(如:讨论离合器生产后如何检测其质量?国家标准是什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检测实验方案)。
5 线上课程开发
线上课件制作有别于授课课件,线下讲课制作的课件一般罗列知识点标题,对难点再通过图片或动画来进行辅助,因为有教师讲解,所以课件简洁。但线上自学课件,缺少了教师讲解,因此学生要明确自学要求和目标,内容需要相对具体。在自学要求中要埋伏笔,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并通过线上检验其效果。对于相对难的知识点,可以录制微课,制作动画来辅助学生理解。线上除提供以上课程资源外,重点还是考核与评价的设计,考核内容要避免学生抄袭(如少出单选题,多出多选题,并打乱顺序,限时完成,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以汽车离合器为例,可将机械离合器与液力变矩器,设为教学对象,其他种类离合器为拓展知识。以机械离合器为例,结构与材料学生通过阅读参考教材、离合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或微课、课程资源提供不少于15种(按照一个班30人计算)离合器图片及资料(限时学习),同时将15种离合器图片设置看图填空,作为考核抽查。虽然15种机械离合器有所区别,但原理和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学生只要掌握该知识点,随机抽查就能考查学生离合器结构学习情况。
6 线下课程
线下课程实施前,教师要认真关注线上学习情况,对线上考核中出现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点评,对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抽查。结合“思政”目标合理设计对话、辩论题目,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教师要参与学生准备过程,带领学生通过各種手段进行知识索引,同时协助团队分工。通过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监督团队“一人包办”的情况。线下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奖罚分明。结合离合器,学生在线上并没有关注离合器的压盘、摩擦片、弹簧尺寸大小等问题。可以在线上布置,线下讨论,通过资料查询和讨论,引导学生判别对离合器性能的检测,再通过实验去验证讨论结果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创新和工程能力。
7 最终评价
现代大学生中,特别是“二本”层次以下的院校中,有部分学生以“60分”为目标。通过调查,很多高校学生反应,大部分专业课程期末考试只要考不低于45分,综合成绩就能及格。要避免出现类似的现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科学合理设计最后成绩构成;其二,过程考核要面向所有学生细化,能够考核团队及所有学生个体。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同的课程不同的授课对象,课程目标和实施的手段不尽相同。只有研究认真研究课程目标和授课对象,才能打造好课程,才能科学的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建设的最终检验目标,就是想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思政,他们是否掌握和吸收。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0年课题(编号:2019-R-79324)。
参考文献:
[1]许欢.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03-01.
[2]管珏琪,陈渠,楼一丹,祝智庭.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03-04.
[3]翟思阳.教育治理视域下大学新生成长的内生动力培育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9-04-25.
[4]蒋平.知识转型视域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发展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