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鼓舞、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的艺术就是如何推动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我实现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了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对于初一新生的语文教学,“趣教”是我们教好语文的不二法门。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入手,让学生爱上语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师乐学
近年来,在农村中学,存在的较大问题是留守学生很多。这些学生因父母不在身边,祖辈比较溺爱,很多学生在成长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跟这些孩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很有必要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课堂良好的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留守生往往很多是学习困难生。在对待“学困生”时,教师更应该倾注更多的爱,倍加关怀,热忱帮助,多为他们提供练习的机会,对其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表扬,增强其自信心。只有消除学生那种担惊受怕、自卑压抑的情绪,生动有趣、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景才会随之出现。
二、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乐趣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因此,语文课堂很需要教师去导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我踏上讲台时,并不急于上课,而是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下午第一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是我班的“轻松一刻”时间,在“轻松一刻”中,我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每一位学生轮流主持课前五分钟,目的无非就是给学生一个学习语文的好心情,让学生轻装上阵学语文。通过巧设“轻松一刻”,让学生真正尝到学语文的兴趣和甜头。
三、采用 “质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兴趣
“打破砂锅”这个栏目出自“打破砂锅纹(问)到底”,在语文课堂上,我尽量采用“质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敢疑、会疑、乐疑。有一次,教学《公输》一文时,当我正要擦去黑板上的题目时,突然发现这个题目好像拟得不太妥当,于是,我便说,题目定为“公输”,好像不太妥当吧?没想到这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现在,“打破砂锅”已成为我语文课上颠扑不破的知名栏目。一有机会,学生们就热情高涨,畅所欲言。这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诱发“异想天开”的遐想,让学生燃发热情
每篇课文讲完后,我都会尽量诱发学生遐想。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更广阔的生活中去。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又使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
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我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续写。只要求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其他的不做严格的要求,结果全班学生想象的内容截然不同。
这个栏目最具生活味,学生都认为受益匪浅。语文源于生活,又延于生活。在想象和联想中,学生可以主宰文本人物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缤纷灿烂,同时也能体会到世态炎凉、人生冷暖等。更让学生感兴趣的是,因为在“异想天开”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酣畅淋漓地畅所欲言,从而使学生燃发写作的热情,使学生喜学乐写。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用处
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很少有应用语文的实际环境,如果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学语文有用处,那他们学习语文就会更有动力、更感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语文游戏,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教师要想方设法地编出一些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游戏,可让学生积极参加。此外,开展语文竞赛,开辟语文园地,出语文墙报、手抄报,小论文撰写、上网收集信息等等,都是语文课外活动的很好形式。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失时机地创设多种情景激發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真正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