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召磊
摘 要: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分析疗效。方法 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惠民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抽取82例入组研究,随机数表法分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常规药物加理疗干预为常规组,基于此,加用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干预实验组,对治療优良率、治疗前后VAS和O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优良率较高,治疗后VAS和ODI评分较低(P<0.05)。结论 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应用,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优良率,有效缓解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价值大。
关键词: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2-0057-03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腰痛,休息时可得到有效缓解,体力劳动时会呈现进行性加重。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加之长期的体力劳动,腰椎间盘纤维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持续性加重,腰部会突发痉挛样剧烈性疼痛,对生活质量有严重不良影响。药物、推拿、按摩等常规手法,可以缓解症状,但是长期治疗效果不显著,且病情容易复发[1]。随着临床治疗技术创新发展,微创技术因具有创伤小、有效性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中的应用率逐渐提高。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技术,本次主要研究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5月~2020年5月,抽取惠民县妇幼保健院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组,随机数表法分常规组(n=41)和实验组(n=41)。常规组:年龄37~71岁,平均(58.78±0.25)岁;21例男性,20例女性;病程5~12个月,平均(7.56±0.47)个月。实验组:年龄35~72岁,平均(60.01±0.45)岁;24例男性,17例女性;病程5~10个月,平均(7.01±0.0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②同意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类疾病;②合并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③伴有严重的躯体性损伤。所有患者资料符合研究标准,家属和伦理委员会同意研究。
1.3 方法
常规组:禁止重体力劳动,卧床休息,配合针灸、推拿及超声波理疗。静滴甘露醇(生产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395),1次/d,按体重0.25~2.00g/kg,配制为 15%~25% 浓度,在30min~60 min内静脉滴注。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严密随访肾功能。同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待症状缓解,可行腰背部肌训练,休养3个月,期间禁止负重。
实验组:基于常规治疗方法,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干预。采用美国进口的例子组织气化仪,指导协助患者采取侧位位,通过仪器透视准确定位病变组织,准确定位距离棘突连线旁8~10cm处,应用0.5%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与椎间隙平行,同时与矢状面成45°~55°方向。透视下应用穿刺针进行穿刺,纤维环与髓核交界处为穿刺部位,针头应位于椎弓根内侧缘。在C臂透视引导下,进行摄片,将穿刺针芯拔除,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刀头置入,规范设定工作范围,确定能量等级,髓核消融后要缓慢退出,分别在不同点位置进行操作,后拔除刀头,将创口敷贴敷在伤口处。根据具体恢复情况,逐渐开展腰背部肌肉锻炼。两组患者共接受6个月治疗。
1.3 评价指标
①治疗优良率:系列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实验结果阳性,为优;腰腿痛等系列症状消失,下肢偶尔会出现麻木感,为良;腰腿痛等症状有很大程度的缓解,直腿抬高实验60°以上,可维持基本的生活,为中;系列症状未见好转,反而有加重迹象,为差。治疗优良率=(优+良+中)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VAS和ODI评分:VAS是指视觉模拟评分,从0分到10分,分数越高,证明疼痛程度越严重。ODI指功能障碍指数,分数越低,证明功能障碍越轻[3]。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和 [n(%)]分析,数据结果t和χ2检验分析,如果P<0.05,则可以证明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2.2 治疗前后VAS和ODI评分
治疗前,VAS和ODI评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两项评分较低(P<0.05)。见表2。
3 讨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讲,常规等保守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病情,但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进步,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应运而生,该项技术又被称为等离子刀融切技术,于2000年7月在美国首次使用。应用约100Hz的射频能量,在较低温度环境下,形成等离子薄层,进而吸引大量Na+,当汽化棒头释放一定的能量时,离子颗粒就会相应产生一定能量,进而对分子链进行撞击并断裂,这是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工作原理[4]。当工作温度达到50℃左右时,融切效果就会高效而精确,进而可以有效移除髓核组织,椎间盘髓核组织可以重塑,进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多与的固体颗粒残留不会产生,深部组织的热损伤也不会产生。研究显示,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干预后,椎间盘内压力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总治疗有效率高达93.00%左右,如果患者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则治疗效果会更佳。与其他类型的微创技术相比,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有巨大的优势,其兼具消融与固化两种效应,因此可以对实际消融量进行很好的控制。研究结果显示,只要将1CM3的髓核去除,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减压效果,与此同时,椎间盘的高度与脊柱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影响,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构造,整体的稳定性比较好,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基本不会出现复发现象,远期治疗效果比较理想[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单纯应用药物及推拿等保守治疗方法相比,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优良率,治疗后,其疼痛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7]。
综合以上分析和阐述得知,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降低疼痛的同时,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整体治疗安全性较高,价值大,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继岳.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05):90-91.
[2]于红光.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2020,41(05):520-524+530.
[3]董亚蓉.医用臭氧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3):57-59.
[4]高福存,陈瑞霞,陈雪松,等.第二代可弯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01):44-46.
[5]杜建朋,黄涛.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40例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132+136.
[6]高福存,宋超,陈瑞霞,等.第二代可弯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01):44-46.
[7]张孝平.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