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珍
摘 要:小儿厌食在临床中多指小儿长时间的食欲不振,饭量少或不思饮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脾胃病。在临床儿科中十分普遍,是一种多发病。小儿厌食症的预后基本良好,而对于迁延日久的患者,其免疫力逐步降低导致自身严重的营养不良以及贫血。近年来,国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小儿在饮食方面发生的结构改变,导致小儿厌食的发病概率逐年升高,引起了广大家长以及医生的高度重视。长期厌食对小儿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整体出发,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在临床疗效较好。因此,本文针对小儿厌食症的内外疗法及生活调护作以综述。
关键词:厌食;中药治疗;外治法;生活调护;病因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2-0009-03
小儿厌食症主要为较长时间小儿见食不贪及食欲不振,饮食少或不思饮食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则会出现拒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脾胃病,多发生于1~6岁小儿。患儿在临床中除了表现食欲不振外,无其它症状和不适。但当病程逐渐迁延而不自愈者,可致其气血化生严重不足,抵抗能力逐步降低,进一步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降低等情况,较为严重时对其生长和智力发育将会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中,小儿厌食症非常普遍,引起家长与医生的重视。而传统的中医在治疗小儿厌食方面具有较高的疗效。因此在下文中展开中医对小儿厌食的治疗分析。
1 中医学对厌食的认识
1.1 厌食病名溯源
古代医籍中无“厌食”病名,随着时间的发展,至宋代才有类似厌食的记载,如“不能食”“不思食”“食不下”“恶食”等多种病名,这些病名应该是最接近现在的“厌食”。
1.2 厌食病因病机
厌食病变部位在脾胃,而病机则主要是脾运胃纳的功能逐步降低所致。引起小儿厌食症的主要原因与脾胃失调以及纳化失常有关。小儿厌食的病因分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多病久病,损及脾胃;环境变化,思虑伤脾;暑湿熏蒸,脾阳失展等。当前,厌食症多因饮食不当、长期偏食,进而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最终引起脾胃功能的缺失而引起该病的发生。从病因方面来讲,小儿厌食则主要与先天不足、病后失调、喂养不当等有关。
2 中药内服疗法
历代医家对厌食的治疗不尽相同。钱乙注重健脾益胃;李杲则以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补泻;陈文中则运用温补法来提高小儿元阳;明代万全在治疗上注重保护胃气。小儿的脏腑比较娇嫩,当脾常严重不足时容易引起脾胃的病证,由此导致脾气不足和运化失常,若单纯补益,易于阻碍气机,峻用消剂,又会损脾伤正,因此对小儿厌食的治疗应当以运脾为主。
2.1 辨证治疗
陈晓红[1]通过研究运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型的厌食症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40%,他认为脾虚型厌食常见病因为食滞、湿热、脾胃虚弱、气滞等方面,治疗时,以顾护脾胃为主,对脾胃进行调和,以此来帮助受纳及运化的功能,则可趋康复。丁樱教授[2]治疗小儿厌食症认为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治疗关键在于补虚运脾,灵活运用消食、燥湿助运、活血助运等治疗方法。胡天成教授[3]针对厌食症的治疗则为醒脾开胃、以和为贵;其主要将小儿厌食症划分为脾胃气虚、阴虚、湿热和肝脾失调,脾胃气虚选用香砂异功散加减,脾胃阴虚选用益胃汤加减,脾胃湿热选用加味三仁汤,肝脾失调选用逍遥散加减;临床上根据患儿情况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取得满意效果。向希雄教授[4]治疗脾胃湿热型厌食坚持“首消食化积治其标,次理气助运治其本,脾气健运则药自效”,认为消食导滯乃治疗厌食症之首要,根据厌食症的病因病机立法处方,以霍朴夏苓汤合保和丸加减(藿香、姜半夏、薏苡仁、白豆蔻、通草、泽泻、山楂、神曲、陈皮、连翘、厚朴、茯苓、杏仁、莱菔子),以清热化湿、消食导滞。申聪[5]从肝六法(疏肝健脾、疏肝运脾、养肝益胃、泻肝清脾、温补肝脾、佐金制木)论治小儿厌食症,肝主疏泄,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肝疏泄正常则脾胃可以正常的升降。王棉娟[6]通过对阴虚证的功能性厌食症进行研究表胆,对照组使用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运用理脾阴正方(山药、莲肉、茯苓、橘红、白芍、扁豆、陈米、紫河车、太子参、甘草、荷叶蒂)加减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后观察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并且治疗组在临床中的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同样优于对照组;而在体重方面,经过治疗后的治疗组体重的增加同样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小儿厌食症运用理脾阴证方的疗效显著。
2.2 自拟方
梁佐利[7]运用柔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症,选用苍芍消食方(苍术、白芍、鸡内金、神曲、陈皮、莱菔子、山药、山楂、连翘)来对肝旺脾虚型的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服药观察半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6.66%,优于对照组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的疗效。许志荣[8]根据脾升胃降的中医理论,着重于恢复脾升胃降的功能,通过使用升脾降胃的方法来治疗厌食症,通过自拟升脾降胃汤(太子参、茯苓、升麻、白扁豆、焦三仙、厚朴、枳壳、山药、藿香、苍术、莱菔子、甘草),切中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机,结果表明疗效十分显著。阎兆君[9]对厌食症的治疗则注重五志的调理,创建志意辨证理论,从脾意、肾志、心神立论,采用不同的强欲方法,疗效显著。
3 外治疗法
3.1 推拿疗法
何雁玲[10]通过开展运用推拿的方法对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治疗选穴为补脾经、大肠经、运八卦、掐揉四横纹、摩腹、揉中脘、揉足三里、捏脊,1次/d,7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沈红岩[11]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运用推拿治疗厌食症。穴位:补脾和清胃以及摩腹各500次、揉板们50次、捏脊3~5遍、推四横纹300次。加减:针对脾胃不和型患儿加运八卦300次;针对脾胃阴虚型的患儿加清大肠和清天河水各300次;针对脾胃气虚型的患儿加补脾500~1000次,加清补大肠300次;针对肝旺脾虚型的患儿加平肝和清天河水各300次。1次/d,6次/周,1个疗程为10次。通过治疗后的结果表明,年龄较小者的推拿效果更好;不同证型的推拿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
3.2 穴位贴敷疗法
刘彬媛[12]通过穴位贴对小儿厌食症开展治疗研究,对照组给予多酶片,服用2~3片/次,2次/d,治疗14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穴位贴敷,贴敷药物:茴香、木香、九香虫、青皮、二丑、丁香、砂仁。把上述的药物装进布袋滴食醋,在晚上沐浴过后把布袋贴于腹部,神阙穴贴敷,持续过夜,治疗2周。最后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微量元素锌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武琪琳[13]应用“运脾散”(苍术、陈皮、木香、佩兰、鸡内金、莱菔子、神曲)贴敷于神阙穴上,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4.03%,且在改善患儿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症状上疗效显著,并均优于对照组(P<0.05)。
3.3 联合疗法
3.3.1 针刺配合推拿
李燕妮等[14]通过运用针刺四缝穴与按摩足三里联合的方式对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具本治疗方法为:①首先刺四缝穴:选取手掌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的纹处。酒精消毒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四缝穴,每指1~2针,深度约为1.5mm,然后再利用双手对四缝穴加以挤压,此时流出淡黄色的液体,再利用棉球将其擦干,1周1次,共2次。②按摩双侧足三里穴:首先采取平卧的方式,并将下肢伸直,利用大拇指指腹按摩双侧的足三里区,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时为宜,2次/d,15min/次,治疗2周。最后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6.90%。
3.3.2 耳穴贴压疗法配合针刺
苏飞[15]采用四缝穴挑刺并与耳穴压豆法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具体方法如下,贴压:首先对耳廓进行消毒,然后利用探针在耳廓上找出准确的穴位,使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固定于穴位之上。用拇指和示指对压耳穴,手法从轻逐步过渡到重,以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时为宜,按压3min/次,3次/d,2d更换1次,左右耳交替施治。通过治疗后结果表明,治疗有效率为86.60%。
3.4 董氏指压法
潘燕君等[16]采用董氏指压法联合健胃消食口服液对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3周。具体治疗方法以为:操作前清理指甲,并进行常规的消毒,左手利用压舌板进入患儿的口内,利用右手的食指以轻弯弓形的状态快速进入患儿的舌根部,并按压“火丁”之上,稍微用力加压之后迅速抽回,此时完成1次手法。为避免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的情况,所以在治疗前禁食2h,并且在治疗之后的1h才能进食。根据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改善的作用,并且能够提升患儿微量元素铁和锌以及唾液淀粉酶的水平。
4 预防调护
除治疗外,还应当建立良好的饮食与生活的习惯,主要包含:①適当增加户外运动锻炼及力所能及的家务,提高身体活动,减少疾病发生,防止久病损伤脾胃,导致厌食的发生。②生活规律,选择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不强迫进食。③加强对小儿喂养方法、营养调配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合理喂养,饮食有节度,宜清淡易消化、少油腻食物,控制零食摄取量。④正确的哺乳,科学合理的添加辅食。添加辅食时应当根据以下几条原则,从少到多、从素到荤、从稀到稠、从细到粗,并且从一种逐步过渡至多种,按顺序逐步的进行添加,特别是不过早的食用油腻的食物。⑤适量饮水,节制冷饮。以免导致脾阳出现损伤,进而导致脾阳不振,运化的乏力出现。在夏季和秋季时,水果较为丰富,但不能过食,否则容易出现不思饮食和损伤脾胃的情况出现。
5 小结
综上所述,小儿厌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究其原因,主要与喂养不当、先天不足、病后失调、情志不遂等息息相关。目前中医治疗小儿厌食主要以运脾为要。在治疗小儿厌食上方法众多,辨证论治,疗效显著。除了中药内服外,还有小儿推拿、穴位贴敷、耳穴压豆、针刺放血等中医外治法,操作简单,易于患儿接受。然而,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辨证分型多种,大多数医家从脾论治,也有从肝、从肾论治,诊疗标准未能统一,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的科学性。同时,除了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外,应注重合理喂养,不要强迫进食,节制冷饮,生活规律,选择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小儿脾虚型厌食政治心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07(08):155-155.
[2]闫永彬,都修波.丁樱名老中医辨治小儿厌食经验撷菁[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03(03):198-199.
[3]周江.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03):67-69.
[4]吴晶,向希雄.向希雄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症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8,40(10):17-19.
[5]申聪.小儿厌食症从肝论治探析[J].光明中医,2018,33(21):3134-3136.
[6]王棉娟.理脾阴证方治疗小儿厌食症脾阴虚型80例[J].陕西中医,2012,33(07):803-805.
[7]梁佐利,高树迎.柔肝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10):814-815.
[8]许志荣.升脾降胃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体会[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01):53-54.
[9]张丽娟,阎兆君.阎兆君志意辨证论治小儿厌食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2):43-44.
[10]何雁玲.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导引,2008,24(10):18-19.
[11]沈红岩,孙灵芝,李鸿利,等.推拿治疗小儿厌食8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02(03):213-214.
[12]刘彬媛.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观察及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1):91-92.
[13]武琪琳.运脾散神阙穴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67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5):69-69.
[14]李燕妮,张承军.针刺四缝穴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厌食症[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06):54-54.
[15]苏飞.挑刺四缝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厌食症67例[J].中国针灸,2008,28(04):264-264.
[16]潘燕君,宋辰斐,夏以琳.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8,31(03):81-83.